商业洞察

【高频交易】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 - 北交所开启量化交易监管

查看信息来源】   6-11 8:35:36  

  新华财经北京6月11日电 6月7日,京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建议稿)》,并向市场公开征求建议。

  程序化交易在《北京证交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建议稿)》(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下达交易指令在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的表现,包含根据设定的策略自动选择特定的证券和时机进行交易,或根据设定的算法自动执行交易指令,和其它符合程序化交易特征的表现。

  《实施细则》指出,程序化交易投资者主要包含进行程序化交易的VIP会员客户、会员,和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等使用交易单元的其它机构等。

  投资者进行程序化交易,不得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正常交易秩序,不得利用程序化交易从事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操作证券市场等非法行为。

  投资者第壹次进行程序化交易前,应当向接受其交易委托的证券机构报告。证券机构收到报告后在五个交易日内向交易所报告,北交所接收后予以确认。在证券机构和北交所对其提交的信息进行充分核查并确认无误后,投资者方可进行程序化交易。

  程序化交易造成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的,北交所可以根据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北交所可以根据业务规则采取临时停市等处置措施并公告。

  将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情形的,定性为高频交易。北交所对高频交易作出不同化监管安排,包含额外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实行不同化收费标准等。

  程序化交易被市场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为“量化交易”,是新型信息技术发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一定产物,程序化交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据资料显示,在一些海外成熟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占比超过50%,美国甚至达到70%。我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起步晚,可是发展迅速,目前在沪深股票市场的交易占比在30%左右,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第壹次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原则性规定。2023年9月,北交所发布了股票市场程序化交易报告通知,建立起北交所股票市场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2024年5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总体性、框架性制度安排,并授权交易所细化业务规则和具体举措。

  程序化交易在提升市场活跃度、提高交易效率方面施展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水平上改善了二级市场流动性。但同时,程序化交易的确会在特殊时间形成策略共振、交易趋同等现象,放大了市场波动,扩大了市场冲击。而且也因其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引发了市场对其公平性的疑惑。

  笔者作为持续跟踪北交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发现目前北交所还不存在沪深市场投资者所担忧的高频高额量化交易,可是量化的钱财和交易已慢慢渗透进北交所二级市场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监管层未雨绸缪制定北交所程序化交易管理细则对市场是件好事,防患于未然。

  对于投资者比较关心的北交所做市交易,在严格意义上也的确属程序化交易,所以在《实施细则》中特别说明:“从事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VIP会员进行程序化交易的,适用本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有关规定”。

  笔者认为,《实施细则》的出台可以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程序化交易,对程序化交易存利去弊,保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进北交所市场健康成长。

  (作者周运南为新三板资深评论人)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