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出栏量】供不应-球-,为啥?
【查看信息来源】 6-29 5:33:44羽毛球涨价让球友犯嘀咕
2004年,国内出现过一轮令人印象深刻的羽毛球涨价潮,当时羊城晚报记者做的一辑新闻调查,名为《供不应“球”》(详见《羊城晚报》2004年5月26日体育版);2024年,供不应“球”的情形再次出现。
2024年上半年,国内几大头部球商争先宣布羽毛球涨价,涨价幅度相较去年平均超过20%,部分型号的涨价幅度达到50%,如某头部球商的赛级高档鸭毛球,每筒从去年130元直接跳到了如今的195元,再如世界大赛经常选用的赛级高档鹅毛球,每筒市面价从去年的300多元跳到如今接近400元。
“起初,我们这帮老人还不晓得大球商一起进行了羽毛球大涨价,因为我们队打了这么多年都是打一些性价比比较好的小牌子,可是去年开始小球商慢慢消失了,他们那些便宜的小牌子球供不上货,我们只好自己去市场上找球,结果一看价格吓一跳!”老李的球队,此前打的球每筒35元至45元不等,如今想着在市场上找质价类似的中档球,根本找不着,“转了几天,只有两个大牌子的中档球,质量和我们之前三四十元一筒的小牌子球差不多,但价格从去年的六十多元涨到如今将近100元人民币,完全超出我们的预计。”
“四五十元一筒的球还有没有?有!甚至还有二三十元一筒的‘高档球’,但我们一试打,都是垃圾球!球筒包装上写着是中档甚至高档羽毛球,可实际质量就是低档球的质量,对于我们这些在室内球场打惯中档球的人而言,这种低质量的球完全就是垃圾,打不了!”老李已经退休,此前每月从中退休金中拿出100元交队费打球健身,现在因为羽毛球大涨价,队费准备升到每月200元人民币,这让有些队员和老李一样心里犯起了嘀咕,开始准备“退役”(不打羽毛球)或“改行”(改别的运动项目)。
多重原因影响价格变化
做过一个羽毛球品牌的余总,见到羊城晚报记者时一脸苦笑:“我这个牌子的羽毛球啊,两年前就停了,做不下去,不过你问我却是问对了人,这些年羽毛球产业链的变化啊,我都记忆犹新。”
“羽毛球生产成本的核心是以鸭毛和鹅毛作为原材料的毛片,所以国内的鸭鹅生产是羽毛球产业链的最上游。”据余总所知,国内的鸭鹅产量在2019年接近巅峰,鸭的出栏量达到48.78亿只,鹅的出栏量达到6.34亿只,“应该说2020年之前国内的鸭鹅产量都是稳步上升的,所以毛片供应充分,因此羽毛球成品质优价廉,喜欢打球的人越来越多,球作为易耗品需求量又巨大,大小球商只要能走量,盈利都有保证”。
但2020年后国内的鸭鹅产量下跌,根据今年2月官方公布的2023年统计,鸭的出栏量为42.18亿只,鹅的出栏量为5.15亿只,对照2019年的数据就知道毛片供应量也相应地下跌。“国内整个产业链的定价权被四家头部大球商控制着,养殖户的毛片也优先供应给大球商,所以鸭鹅产量一下跌、毛片供应一减少,最先打击的就是我们这种小球商,我们缺毛片,签好订单却做不出球、交不了货,再赔上违约金,就做不下去了。”
停产前,余总其实也尝试过调整价格——以高于市场的价钱抢购毛片,为了不亏本,做出来的球也加钱销售。但事实证明这种挣扎意义微乎其微,“大球商不缺毛片,他们的球没怎么加钱,这就反过来显得我们(小球商)的球性价比差了,很多客人选大牌子不选小牌子,我的球加钱后更卖不动。”
球不好卖了?今年为啥又大涨价呢?因为从去年开始,羽毛球市场重新转向供不应“球”。需求端,打球人数的回升,对球的切实需求也随之回升;供给端,羽球产量下降,而且鸭鹅产量没有恢复。余总分析道:“小球商退出后,不仅让出了30%的市场,大球商的定价权还进一步强化了,球价涨得再厉害你也拿它没办法。”
羊城晚报记者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