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大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十年涌入超千亿 - 险资养老社区高薪挖人成常态
【查看信息来源】 6-29 19:39:53近年来,作为养老规划中机构养老的一支新兴力量, “保险系” 养老社区正在全国多地迅速扩张,成为保险业推动“ 养老金 融”落地的重要抓手。
然而,在过去十年超千亿投资背后,险资养老社区却面临着养老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短缺,“边做边摸索”成为行业常态,也成为制约行业高品质发展的槽点与难点。
为了深度解析养老社区这一仍属新兴领域的养老模式,界面新闻进行系列报道,聚焦包含轻重资产运营模式、养老社区主要产品类型、与保险产品的支付对接,和养老社区走访体验等多个侧面。
此前,我们对养老社区轻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之争进行了深度报道。本篇报道,我们将探讨险资养老社区超速扩张背后的“人才之困”。
超速扩张背后的“人才之困”
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上的投资可谓“你追我赶”。
早在十年之前的2014年,泰康人寿率先在业内抛出千亿级养老社区投资规划,并逐步在市场取得良好的口碑和入住率。几乎同时,太平、太保也纷纷在养老社区进行了大手笔投资:
太平人寿2014年第壹次对外披露了其养老社区战略,规划3-5年内共200亿元至300亿元的投资总额;2014年, 中国太保 建立了行业内首个养老社区的专业投资平台公司,2018年, 中国太保 的养老社区也规划在3-5年的首期内累计投资100亿元左右。
界面新闻了解到,直到今天,布局较早的三家保险公司中,泰康人寿、太平人寿、中国太珍重点规划的养老社区项目已经分别达到40个、16个、15个。进入2023年,养老社区掀起了入市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 中国太保 、中国太平、泰康保险等大中型险企就已经将超10个养老社区项目投入市场。
不同于当下医药、地产等行业逐步退出养老社区领域,保险行业依靠其巨大的钱财规模和低成本优势,正以超速扩张的态势,热情拥抱养老产业。养老社区项目对于保险公司业务收入的长期助推作用,和与保险资金的高度匹配,都成为险资纷纷布局养老社区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在保险投资端,相较于地产等要求资金周转较快的行业,保险资金有着极大的优势。目前,保险资金的长期保底成本只有2%,回报周期长达20年左右。这让保险资金成为与养老社区回报周期最为匹配的钱财来源之一。
这时,高品质养老社区在我国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僧多粥少,很多险企也看到了投资养老社区造成的巨额保费收入。
在险资掀起养老社区建设小高潮的同时,人才短缺却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6月20日,在 陆家嘴 论坛上,我国高端养老人才的匮乏让 中国太保 总裁赵永刚在银发经济主题论坛上呼吁要加强养老行业高条理人才培养。
赵永刚表示,目前,养老行业还面临人才短缺的情景,要加强建设一支能够支撑养老社区运营的管理和服务队伍。面向未来,要有意识加强养老行业高条理人才培养,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4年6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两校共迎来近百名国内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结业生,而此前,我国的养老人才仅设置高职专业。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置的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方向上,主要培养三类高端人才,一是养老机构职业经理人,即将来的养老院院长、养老集团总经理;二是社区养老规划师,负责在街道服务处或社区养老机构配置和优化养老资源,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三是个人养老咨询顾问。这时,本科精湛的学习内容也涵盖了管理学、社会工作、中医、护理、食品营养工程等领域,未来可能还将设置老年教育、文旅、金融、保险、医疗器械、数字平台、住宅适老化改造等学习方向,力争覆盖养老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
近期,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山东女子学院举办的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专场就业实习招聘会上,各家险企养老社区纷纷来“抢人”,两校结业生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以山东女子学院为例,首届仅有64名养老服务管理本科结业生,但现场有35家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另外,健康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精湛的学生也前来参加应聘。
一位养老社区行业的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当下,多数险资养老社区运营管理人才往往是“半路落发”——从物业、酒店、或医疗护理等领域转业,因此,养老社区管理行业处于高端管理人才紧张、甚至边做边摸索的状态。
上述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尤其是在上海,高品质养老社区处于竞争激烈状态,养老社区高薪挖人成为常态。尤其是一些新进入上海养老市场的险资养老社区,已经掀起了“抢人”大战,一些有资深运营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成为行业的“香饽饽”,甚至出现一年内被三家同行高薪挖人的格局。
他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高薪挖人其实不是解决园区运营问题的定论。养老社区背后的运营逻辑、运营效率、产品体系、品控规范等很难靠一两个人来处理,而需要公司整体耐心搭建服务体系。例如,当管理人员在分析一家养老社区是否要花近千万的价钱配置游泳池或水疗设施的问题时,需要通盘考虑该设施是否对当地客户具有吸引力,对产品价格和用户支付意愿会发生怎样的影响等,这些都需要精湛的园区管理人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综合考量,考验着整个公司运营团队的决策运营能力,而非直接照抄照搬。
多条业务存同质化竞争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上述多家大型险企扩张之时,主要对标CCRC (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 即提供连续性照护服务的退休老人社区)模式下的三大业务条线,多家主要险资养老社区均有类似布局。
(图:某险资养老社区三业务线的介绍)
首先,面向55岁至69岁的低龄老人,设计开发全球或全国的度假型产品,以旅居候鸟式养老业态为主,推出旅居、度假、乐游等业务。
一位杭州大型养老社区的运营管理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很多低龄老人仍然身体健康,且资金充分,“想去全世界瞧瞧”成为他们退休后的首个愿望。因此,“旅居”成为这些老人了解认识养老社区这一新兴业态的优先选择项目、门槛也较低,这也被视为养老社区的“潜力项目”。但由于很多养老社区品牌尚未形成全国规模化布局,因此,目前提供旅居业务的养老社区品牌仍属少数,如太平人寿推出的“乐享游”等产品。
其次,养老社区还面向70岁至79岁、且无需过多照护的中龄老人,设计开发以健康活力养老业态为主,有园区称之为“颐养”或“康养”业务。
上述杭州管理人员表示,从老人需求而言,该类人群主要是出于改善生活环境的切实需求。例如,很多老年人希望得到更有品质的居住条件,而现在居住的房子可能是没有电梯、暖气不足的老旧小区。他们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希望有机构可以提供每日的健康餐饮、及时的安全健康照护等。这些养老生活中存在的槽点,成为这些身体仍能自理的老人选择相关产品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从园区角度而言,养老社区会相应提供一些主动医疗干预、突发情境下的应急医疗救护等,避免老年人在家无人看护情境下发生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更关键的是,“颐养”、“康养”等是现今多数险资养老社区最重要的业务形态,极大水平上缓解了养老社区资金流状况,保障了园区的入住率。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虽然上述两项业务缓解了险资养老社区当前的钱财流考核燃眉之急,但在房间硬件设备上的不同不大,且因业务模式简单,也容易被同业模仿,难以成为未来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面向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康养护理业态被业内所看重。
中国太保 总裁赵永刚公开表示,未来在养老社区建设之中,应该精准定位客群,建立不同化优势。更关键的是,生活协助、护理服务、康复医疗才是未来养老社区的刚需。
为何“无人愿留”照护一线 ?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多数养老社区的核心业务是提供长期或短时间的医疗护理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这些客户往往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园区长期为其提供精湛的医养服务,如认知症患者康复、瘫痪护理等。
记者了解到,这些亟需长期、专业照护的高龄人群,往往是养老社区的刚需群体。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不仅是养老社区社会价值、专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于运营方而言,该业务收费也更高,是未来最重要利润来源。
但目前,该类长期照护型业务开展却其实不顺畅,专业照护人才缺乏、人才招聘困难等成为重要障碍。
有头部险企健投责任人向界面新闻表示,在疫情期间,因养老社区封闭式管理,内部员工也无法回家,这造成社区离职率极高。“30天一万五也留不住人。”
另外,一些老年住户因 阿兹海默 综合症等疾病脾气有所变化,对医护人员动辄打骂投诉,这也使得养老社区内部人才紧缺。“这不是一家两家养老社区的问题,而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前述责任人表示。
泰康之家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晓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尽管泰康可以给一线照护人员管吃管住、6000元-10000元的月薪,但在长三角地区,却几乎很难找到愿意来养老社区照护一线上班的年轻人,只能到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去寻找。存在严峻的人才地区错配现象。
她表示,在养老一线照顾老人是需要爱心和耐性的工作,而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个性较强,年轻人也更希望做一些社会上认为更“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只做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因此,需要给年轻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上升途径,和专业培训等。
为了培养年轻照护人才、缔造“青春养老院”,泰康已经花了很大精力培养专业养老照护人才。目前看,年轻人在养老社区很难待下去、流动性太高。因此,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业照护人才培养上,泰康已经与全国50所高职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希望这些院校输送人才到泰康实习、培训。
其实,养老人才的培养其实不是仅凭一家企业之力就能实现,甚至保险行业也难以单独推动这一变化。这需要整个社会对养老产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年轻人逐步改变对养老服务的偏见。长远来看,养老是我国将来的向阳产业。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