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核心技术】面向重大应用场景,自然资源部出了69道-基础题-
【查看信息来源】 7-3 9:54:44面向重大应用场景,施展基础研究对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自然资源部已敲定自然资源领域5个重要基础研究方向,并出了69道“基础题”。
自然资源部7月2日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的公告,要求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它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等,“强化自然资源科技基础性工作和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培养造就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建立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的选题机制”“催生新的自然资源研究方向,提升自然资源创新效能”。
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自然资源领域重要基础研究方向”,共分为地质矿产(8道题)、海洋极地(14道题)、测绘地理信息与调查监测(19道题)、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18道题)、生态保护修复(10道题)共5大方向。每个方向上均有具体基础研究领域和课题。
好比,地质矿产方向上,需强化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包含重要成矿带战略性矿产成矿规律和形成机制、重要含油气盆地整体格架和成藏规律、全球重要成矿区成矿规律与潜力对照、融合多源遥感监测的地质灾害数值模拟与智能预测预报;鼓励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包含深地探测的理论与技术、巨型造山带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与元素循环和巨量金属富集;突破核心技术、关键装备与软件中的条件问题,包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核心技术问题、空-天-地-海-井的技术装备与软件的科技基础与“卡脖子”问题。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的公告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向上,需强化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包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论、国土空间一体化保护修复、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理论与方法;鼓励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包含生态系统碳汇循环过程与能力提升、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土地资源运用对全球变化的减缓与适应;突破核心技术、关键装备与软件中的条件问题,包含陆域生态状况监测评价预警、生态风险评估与管控、生态状况与碳汇监测装备与软件。
自然资源部表示,开展上述基础研究,旨在充分施展基础研究对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面向重大应用场景,突破自然资源核心技术、科研仪器、关键装备与软件中的条件原理问题,为变革性、原创性、推翻性技术突破提供源泉。
上述通知明确,基于自然天赋特征,依托资源、生态、海洋、林草等领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按统一指标、技术、标准的准则,拓展优化代表性、典型性观测研究站和本底观测场的布局,支持业务观测站网通过升级改造提高服务基础研究的功能,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要素、长时序定点综合观测和站网建设。鼓励建立自然资源观测研究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推进实施自然资源重大科学工程、基础性工作和科学考察专项。加强自然资源科学数据和样品的共享利用。
同时,支持一批自然资源部高条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自然资源重大基础研究与业务实践的融合中,承担领衔重点攻关任务,培养造就一批基础研究战略科学家。鼓励充分利用“科教融合”平台和政策,给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任务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单列招生指标,培养后备团队。建立长周期、低频次、不同化的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施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年薪制。
上述通知提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探索部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落实科技创新平台“科研特区”政策。围绕国家战略、资源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形成自上而下的自然资源目标导向和自下而上的科学实践需求导向相结合的上下联动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定期发布选题榜单,动态调整,滚动更新,揭榜挂帅、持续攻关。构建网络化科研组织模式。积极融入全球基础研究创新网络。
在资金投入上,上述通知提出,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任务的布局,设立长周期项目,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占比。推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自然资源联合基金项目。推动实施自然资源部年度重点基础问题和科技项目清单制管理。
同时,鼓励科研院所利用基本科研业务费、按规定可使用的结余经费和自有资金,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资金等,以多元化方式支持基础研究工作。依托单位应对国家级、部级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稳定支持。
《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显示,2023年,自然资源领域标准制修订,发布51项国家标准、156项行业标准,43项国家标准立项,下达198项行业标准计划。共登记1226项科技成果,登记总数比上一年度增加47.4%。申请受理专利3927项,同比增长40.2%。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完成首航。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成功发射。组织实施深海大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