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大模型】上海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已行动起来力争对一系列瓶颈各个击破 大模型这么卷 -主战场-为何冷清

查看信息来源】   7-6 4:35:40  

  本应是AI大模型落地主战场的制造业,如今仍显冷清。记者从2024世界 人工智能 大会暨 人工智能 全球治理顶级别会议“ 人工智能 赋能 新型工业化 主题论坛”上获悉,当前我国AI应用中,工业应用占比仅4%。尽管,这个数字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不高。

  但破题已在进行中。不久前,汉诺威工博会上,西门子展示了其全球首款用于工业环境的生成式AI,基于微软的大语言模型及西门子行业经验,工程师只需输入自然语言,便可生成复杂的自动化代码。这一AI利器现已在汽车滚动轴承巨头德国舍弗勒的生产线上使用。西门子中国老总肖松透露,西门子在中国已实施近百个AI项目,工厂制造成本由此连年下降,制程质量控制率高达99.999%。

  其实,约十年前,AI便已在工业缺陷检测上施展专长。但当时,AI尚处1.0阶段,只是能执行特定任务的高手。直到2022年底大模型ChatGPT横空出世,AI自此迈向2.0,成为能不断“生成”的通用任务大师。

  英特尔中国已在一些中小制造业工厂中实践AI1.0与2.0“梦幻联动”。英特尔中国区的郭威介绍,半导体等在生产制造中的缺陷检测,首先需要大量缺陷样本去训练AI。但中小型工厂的槽点在于缺陷样本非常有限。大模型起来后,可“生成”大量缺陷样本图,将丰沛语料再喂给传统AI,从而让中小型工厂在少样本甚至零样本的苛刻条件下,依旧能大幅提升AI视觉检测精度。

  但此类案例仅是凤毛麟角。客观而言,目前制造业中,大模型还没啥存在感。

  肖松说,据估算,全球制造业每天大约可发生1800多PB(1个PB等于2的50次方字节)的数据,可见制造业不缺大模型训练中最核心的语料。然而眼下,大模型落地工业的案例比娱乐、金融、医疗等领域少得多。肖松认为,原因在于工业场景交互环节多、行业不同大、复杂性高、容错率很低,这让容易发生“幻觉”的大模型望而生畏。

  上海流程智造公司董事总经理贺仁龙则分析指出了另两个因素:“一在于环境,工业领域大规模部署大模型,目前仍有算力局限;二在于大量有场景、有数据的制造企业对大模型的意识不足。”

  据记者了解,对于上述几大制约因素,上海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已行动起来。

  好比技术方面,西门子正积极实施OT/IT融合(运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技术,可高效辨识、收集、整合、解码多模态数据,并开发训练“工业时序数据基础模型”,与英伟达等中外企业合作加速工业元宇宙布局。

  又如算力不足问题,由政府部门牵头,上海已推进成立上海智能算力公司,积极部署万卡智能算力。企业亦在行动,如燧原科技正推进“燎原”生态合作计划,以全国算力一体化布局的智算中心算力网络为根基,在自主技术体系基础上,发展云服务、大模型、垂直模型、AIDC(智算 数据中心 )集成部署运营运维等战略生态伙伴,缔造国产算力底座。

  再如,针对工业企业对大模型的认知不足,上海国有企业正率先拿出示范应用场景。上海钢铁、石化等流程工业,已在探索收集高质量工业语料并进行标注,将行业操作经验转变为大模型可执行的标准工业流程。 振华重工 对于数百个并行的海内外交付订单的管理,也在尝试交给由羚数智能基于书生·浦语基座大模型缔造的多任务智能体。

  本次大会SAIL之星获得者羚数智能开创人郭文蔚说,从全球而言,我国制造业品类最多、产业链最齐全、场景也最丰富。从国际竞争层面来看,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更多落地,有望加速基础大模型从技术“追赶”之势转向应用“引领”之势。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