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中金公司】聚焦WAIC - 对话华院计算宣晓华 - 追求规模本身并不是目标,特定场景小模型或能更加有效
【查看信息来源】 7-6 16:40:5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上海报道
人工智能 (AI)已成为推动全球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大模型更是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热度,中国企业也在这波AI浪潮中广泛投入。
《2024全球 数字经济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 人工智能 大模型1328个,中国占36%。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球AI企业近3万家,中国占15%。
而应用与产业落地是今年备受关注的关键。其实,在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 、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中国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中国企业正利用 人工智能 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然而,尽管中国在 人工智能 领域获得了明显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在大模型的应用上,在与垂直行业的结合上还存在一些难点,如缺乏数据、准确性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另外, 人工智能 技术在一些特定领域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在2024世界 人工智能 大会上,华院计算开创人、老总宣晓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当的应用场景,追求规模本身其实不是目标。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小模型可以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能。
“如果通过将特定行业的知识和专家经验整合到 人工智能 算法中,可以减少对大量数据的依赖,同时提高准确度。”宣晓华表示。
中国 人工智能 发展潜力巨大
21世纪:当下中国 人工智能 的发展处于世界什么水平?哪些细分领域处于引领的地位?
宣晓华: 人工智能 在中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拥有众多 人工智能 相关人才,国家对 人工智能 的注意水平高,产业应用丰富。许多中国企业愿意并善于将技术应用于工作和业务中。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 人工智能 潜力被普遍承认,中国对 人工智能 的注意和参与度在全球范围内特别高,甚至超过了一点传统发达国家。中国公司在这一领域不断做出贡献,尤其是在产业应用方面,这些经验有望复制到全球其它国家。
人工智能 的应用通常基于 大数据 ,因此,数据获取较为便利的领域往往发展较快。互联网领域拥有丰富的语言和图像数据,是 人工智能 应用较早的领域之一。我国的电商领域也较早地充分利用了 人工智能 资源。金融领域由于其业务高度依赖数据,信息化水平高,也是 人工智能 应用较早较快的领域。
城市管理和金融领域是 人工智能 较早和较快应用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国推动新工业化和智能制造,许多工业企业,包含 新能源 汽车、钢铁等行业,开始大量采用 人工智能 技术。另外,医疗领域,尤其是与影像相关的领域,如癌症早期诊断等,也是 人工智能 应用较快的领域。
21世纪:华院计算在夯实底层技术的同时,也在为智能制造、数字治理等多行业提供AI+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发现AI及大模型在与垂直行业结合上存在哪些难点?
宣晓华: 人工智能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通常被称为" 人工智能 +"。领域众多,涉及千行百业。智能制造是华院特别关注的领域之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如何利用 人工智能 提升智能制造的效益、降低碳排放,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大模型在工业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大模型需要大量数据,而在工业领域获取数据相对困难,与互联网领域不同。工业领域的数据不仅较少,而且往往不适合或不愿意在企业之间共享,这对大模型构成挑战。因此,需要采用不一样的要领来处理这些问题。
在数据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 人工智能 的应用可能拥有更多数据。例如,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可能相对更加积极。然而,大模型在这些领域也面临挑战,如准确性和推理能力。在法律问题上,需要极高的准确性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大模型需要克服所谓的"幻觉",以满足更高的要求,进行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21世纪:华院计算还关注哪些工业场景,如何推动这些领域的转型和升级,和您如何看待现在 新型工业化 发展的现状和将来的前景?
宣晓华:华院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在钢铁有色这个领域,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尽管许多人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欠安,但华院投入了大量精力,探索使用更好的要领来处理。其实,我们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成果,使客户认识到 人工智能 的确能够解决工业问题,例如表面检测。
然而,表面检测只是工业中的一个小问题。大量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优化使用、配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提升等方面,都能通过 人工智能 来优化和提升。尤其是在钢铁这种长流程行业中,存在许多可以通过 人工智能 优化的场景。
总体而言, 新型工业化 的目标是提高效能,优化生产过程,包含物流和营销等方面。在生产进程中, 人工智能 可以施展作用,因为它不用增加投入或设备,而是通过优化方法来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 的作用在于,它可以通过算法优化生产进程中的参数设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例如,在配料方面, 人工智能 可以助推找到最好的配料方案,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在能源使用方面, 人工智能 可以在不改变现有能源方式的情景下,优化加热过程,减少能源消耗。
总的而言,甭管是智能制造、 新型工业化 还是“ 人工智能 +”,其目标都是使生产过程、运营方法和管理决策更加高效和优化。 人工智能 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特定场景小模型更具优势
21世纪:大模型在一些场景应用效果欠安的问题如何解决?
宣晓华:有时我们可能不用或不适合使用大型公司,而是需要相对较小的模型。尤其是需要将领域知识、专家经验和逻辑推理引入到模型中。这是法院计算近年来围绕工业问题所采取的要领。
例如,在工业领域的表面检测问题上,虽然看似是一个图像识别问题,但其实与以往的图像识别问题有很大不同。我们发现,使用 大数据 方法解决缺陷检测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缺陷数据很少,但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少数缺陷样本快速识别类似的缺陷。
在 人工智能 领域,如果没有大量的、可比较的数据,那么开发有效的大模型是非常艰难的。大模型的要领本质是一种归纳学习方法,归纳系统通过观察许多例子来学习,但其学习效率远低于人类。即便在图像识别这一大模型相对擅长的领域,我们也发现它其实不总是那么有效。因此,在处理问题的进程中,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特别高效的。
在这个进程中,如果通过将特定行业的知识和专家经验整合到 人工智能 算法中,可以减少对大量数据的依赖,同时提高准确度。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当的应用场景,追求规模本身其实不是目标。如果能够使用较小的模型和数据有效地处理问题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就没必要追求规模。
在解决特定行业或领域的问题时,需要重新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处理问题,选择啥样的模型。这极为重要。不应该盲目追求大模型,而应该追求更好的智能化方法来提高效率和处理问题。
对于国家而言,这一点也很关键。因为当大伙都追求大模型时,实际上可能会造成很多浪费,包含算力资源。人们可能会不加选择地购买大量算力,而算力本身也有很高的成本。因此,从应用场景的视角动身,思考需要啥样的模型,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21世纪:目前在很多行业中,对于大模型仍停留在浅层利用阶段,没有引发更深条理的变革,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宣晓华:其实,能够通过大模型发生完全行业变革的领域相对较少。尽管如此,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利用大模型。例如,在任何领域,客服工作都能利用大模型,尤其是在电商领域,广告生成可能更为明显。大模型可以在特定的点或场景中提供特别有效的帮助。
然而,从当前的视角来看, 人工智能 可能还没有达到完全改变一个产业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还不那么明显,或 人工智能 的智能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这其实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应对如此巨大的行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