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中金公司】聚焦WAIC - 对话华院计算宣晓华 - 追求规模本身并不是目标,特定场景小模型或能更加有效

查看信息来源】   7-6 16:40: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上海报道

   人工智能 (AI)已成为推动全球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大模型更是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热度,中国企业也在这波AI浪潮中广泛投入。

  《2024全球 数字经济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 人工智能 大模型1328个,中国占36%。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球AI企业近3万家,中国占15%。

  而应用与产业落地是今年备受关注的关键。其实,在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 、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中国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中国企业正利用 人工智能 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然而,尽管中国在 人工智能 领域获得了明显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在大模型的应用上,在与垂直行业的结合上还存在一些难点,如缺乏数据、准确性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另外, 人工智能 技术在一些特定领域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在2024世界 人工智能 大会上,华院计算开创人、老总宣晓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当的应用场景,追求规模本身其实不是目标。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小模型可以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能。

  “如果通过将特定行业的知识和专家经验整合到 人工智能 算法中,可以减少对大量数据的依赖,同时提高准确度。”宣晓华表示。

  中国 人工智能 发展潜力巨大

  21世纪:当下中国 人工智能 的发展处于世界什么水平?哪些细分领域处于引领的地位?

  宣晓华: 人工智能 在中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拥有众多 人工智能 相关人才,国家对 人工智能 的注意水平高,产业应用丰富。许多中国企业愿意并善于将技术应用于工作和业务中。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 人工智能 潜力被普遍承认,中国对 人工智能 的注意和参与度在全球范围内特别高,甚至超过了一点传统发达国家。中国公司在这一领域不断做出贡献,尤其是在产业应用方面,这些经验有望复制到全球其它国家。

   人工智能 的应用通常基于 大数据 ,因此,数据获取较为便利的领域往往发展较快。互联网领域拥有丰富的语言和图像数据,是 人工智能 应用较早的领域之一。我国的电商领域也较早地充分利用了 人工智能 资源。金融领域由于其业务高度依赖数据,信息化水平高,也是 人工智能 应用较早较快的领域。

  城市管理和金融领域是 人工智能 较早和较快应用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国推动新工业化和智能制造,许多工业企业,包含 新能源 汽车、钢铁等行业,开始大量采用 人工智能 技术。另外,医疗领域,尤其是与影像相关的领域,如癌症早期诊断等,也是 人工智能 应用较快的领域。

  21世纪:华院计算在夯实底层技术的同时,也在为智能制造、数字治理等多行业提供AI+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发现AI及大模型在与垂直行业结合上存在哪些难点?

  宣晓华: 人工智能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通常被称为" 人工智能 +"。领域众多,涉及千行百业。智能制造是华院特别关注的领域之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如何利用 人工智能 提升智能制造的效益、降低碳排放,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大模型在工业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大模型需要大量数据,而在工业领域获取数据相对困难,与互联网领域不同。工业领域的数据不仅较少,而且往往不适合或不愿意在企业之间共享,这对大模型构成挑战。因此,需要采用不一样的要领来处理这些问题。

  在数据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 人工智能 的应用可能拥有更多数据。例如,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可能相对更加积极。然而,大模型在这些领域也面临挑战,如准确性和推理能力。在法律问题上,需要极高的准确性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大模型需要克服所谓的"幻觉",以满足更高的要求,进行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21世纪:华院计算还关注哪些工业场景,如何推动这些领域的转型和升级,和您如何看待现在 新型工业化 发展的现状和将来的前景?

  宣晓华:华院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在钢铁有色这个领域,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尽管许多人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欠安,但华院投入了大量精力,探索使用更好的要领来处理。其实,我们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成果,使客户认识到 人工智能 的确能够解决工业问题,例如表面检测。

  然而,表面检测只是工业中的一个小问题。大量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优化使用、配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提升等方面,都能通过 人工智能 来优化和提升。尤其是在钢铁这种长流程行业中,存在许多可以通过 人工智能 优化的场景。

  总体而言, 新型工业化 的目标是提高效能,优化生产过程,包含物流和营销等方面。在生产进程中, 人工智能 可以施展作用,因为它不用增加投入或设备,而是通过优化方法来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 的作用在于,它可以通过算法优化生产进程中的参数设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例如,在配料方面, 人工智能 可以助推找到最好的配料方案,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在能源使用方面, 人工智能 可以在不改变现有能源方式的情景下,优化加热过程,减少能源消耗。

  总的而言,甭管是智能制造、 新型工业化 还是“ 人工智能 +”,其目标都是使生产过程、运营方法和管理决策更加高效和优化。 人工智能 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特定场景小模型更具优势

  21世纪:大模型在一些场景应用效果欠安的问题如何解决?

  宣晓华:有时我们可能不用或不适合使用大型公司,而是需要相对较小的模型。尤其是需要将领域知识、专家经验和逻辑推理引入到模型中。这是法院计算近年来围绕工业问题所采取的要领。

  例如,在工业领域的表面检测问题上,虽然看似是一个图像识别问题,但其实与以往的图像识别问题有很大不同。我们发现,使用 大数据 方法解决缺陷检测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缺陷数据很少,但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少数缺陷样本快速识别类似的缺陷。

  在 人工智能 领域,如果没有大量的、可比较的数据,那么开发有效的大模型是非常艰难的。大模型的要领本质是一种归纳学习方法,归纳系统通过观察许多例子来学习,但其学习效率远低于人类。即便在图像识别这一大模型相对擅长的领域,我们也发现它其实不总是那么有效。因此,在处理问题的进程中,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特别高效的。

  在这个进程中,如果通过将特定行业的知识和专家经验整合到 人工智能 算法中,可以减少对大量数据的依赖,同时提高准确度。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当的应用场景,追求规模本身其实不是目标。如果能够使用较小的模型和数据有效地处理问题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就没必要追求规模。

  在解决特定行业或领域的问题时,需要重新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处理问题,选择啥样的模型。这极为重要。不应该盲目追求大模型,而应该追求更好的智能化方法来提高效率和处理问题。

  对于国家而言,这一点也很关键。因为当大伙都追求大模型时,实际上可能会造成很多浪费,包含算力资源。人们可能会不加选择地购买大量算力,而算力本身也有很高的成本。因此,从应用场景的视角动身,思考需要啥样的模型,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21世纪:目前在很多行业中,对于大模型仍停留在浅层利用阶段,没有引发更深条理的变革,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宣晓华:其实,能够通过大模型发生完全行业变革的领域相对较少。尽管如此,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利用大模型。例如,在任何领域,客服工作都能利用大模型,尤其是在电商领域,广告生成可能更为明显。大模型可以在特定的点或场景中提供特别有效的帮助。

  然而,从当前的视角来看, 人工智能 可能还没有达到完全改变一个产业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还不那么明显,或 人工智能 的智能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这其实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应对如此巨大的行业变革。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人工智能】  【大模型】  【科技股】  【超大盘】  【似乎远未结束】  【李彦宏】  【AI应用】  【2025】  【朋友圈出租】  【雷志勇】  【数字经济】  【确定性】  【摩根士丹利】  【DeepSeek】  【GPU】  【中金公司】  【投行业务】  【浙商证券】  【头部券商】  【人形机器人】  【飞行汽车】  【未来产业】  【低空经济】  【生产力】  【AGI】  【高级别模仿】  【副教授】  【支付宝】  【医保服务】  【联合国】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