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12345】12345成-许愿池-,别再-来者不拒-了
【查看信息来源】 7-9 5:36:36□何勇海
最近,内蒙古包头12345晒出一批市民不得人心不合规诉求,引发烧议。其中包含“孩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造成心情郁闷,希望 包头市 可以重新组织一次高考”“因酒驾被撤消机动车驾驶证,自己依靠开货车养一家老小,希望通过热线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可以缴纳罚款,但请勿禁驾”等。对此,有网友表示,“12345成了许愿池”。(7月7日央广网)
把12345当成“许愿池”是极其异常的做法,有损其公共性、严肃性和权威性。“12345,有事儿找政府”,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联接政府与企业、群众的重要渠道,可便利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建议,增进政府科学决策,同时提高政府为企为民服务水平,高效解决企业和群众所反映的诉求。有人因此比喻,12345是政府感知社情民意的“ 传感器 ”。长时间以来,正是一个个这样的“ 传感器 ”,在为企为民济困解危上施展了不同水平的积极作用。
然而,出于实现个人愿望等目的,无故滋扰甚至恶意拨打12345,则是过度占用服务资源,扰乱工作秩序,如何才能把热线留给真正期望的企业和群众?
其实,12345热线的担子一直是繁重的。据媒体调查,尽管12345热线早有网络平台,但电话渠道仍是各地市民反映问题的主渠道。好比2023年,北京12345热线电话渠道受理1771.5万件,占比82.6%,网络渠道受理372.3万件,占比17.4%。有媒体曾报道,某地12345热线的接线员,每人每天要接120至150个电话,“即便这样,好像时间也总是不够用。在8小时工作量之外,还要加班”。热线每日的呼入量原本就大,接线员还需与平台内的派单组、回访组等有效联动,或直接协调相关部门转派落实,形成从接听到解决的闭环机制,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某些人通过拨打12345热线,提出不得人心不合规甚至是荒诞的诉求,无疑是给接线员增负。这样一来,他们在接线时如何实现记得住、打得通、转得快、办得好?甚至可能造成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被搁置延误,损害有正当诉求的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句话,12345热线的一端,承载着百姓的殷切期盼和民生福祉,另一端是一线话务人员的辛苦和付出,每位市民理当呵护这根“民生线”,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据了解,目前包头12345每天接到群众、企业诉求2000余件,不在受理范围内的约占20%,如果这20%的诉求被消除,热线的担子是不是要减轻许多?热线是不是会接得更快、更高效?
消除无故滋扰、恶意拨打12345热线现象,仅吁请市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远远不够。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12345的正确“打法”和受理范围,公开“晾晒”不得人心不合规诉求案例,让群众认识到该热线是地方政务服务的“总客服”,频繁无故拨打、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反馈的情景明显与事实不符、违反政策的诉求等都是不予受理的范畴,利用热线平台发泄情绪、骚扰或辱骂接线员等,不仅严重浪费公共资源,且可能触犯法律。如此宣传教育,才能让个别人树立对公共资源的尊重和珍惜意识。
另一方面,不能“来者不拒”,要制定《不得人心不合规诉求认定办法》并广而告之,对不得人心不合规诉求,在给出合理说法的条件上明确说不,从源头将该类诉求拒之门外,避免将它们转至相关部门。对滥打热线的表现设立警告、限制拨打等责罚措施,对恶意投诉滋扰、骚扰或辱骂接线员、利用热线以权谋私等非法行为,联合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以树立正确的导向。
当然,有一些看似离奇的诉求,也有可能蕴含着对社情民意的表达,故对于不得人心不合规诉求要严格甄别,还要建立完善的申诉渠道,以确保诉求被误判的市民有途径进行申诉和维护权益。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