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赛生药业】估值低流动性差,港股药企掀私有化浪潮
【查看信息来源】 7-9 22:01:19蓝鲸新闻7月9日讯(记者屠俊)7月5日,聚焦肿瘤和重症感染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赛生药业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流程,正式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年内,包含赛生药业、中国中药、复宏汉霖在内的多家港股医药上市公司宣布私有化。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港股估值整体仍然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很多股票的交易活跃度都比较低。上市公司的估值及流动性不及预期,融资功能受限,是企业选择私有化的主要因素。港股医药公司似乎正在掀起私有化浪潮。
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偏低,赛生药业选择私有化
其实,本次从港股退市其实不是赛生药业第壹次私有化。
赛生药业的前身是SciClone US公司(1990年成立),专注于药品收购及开发业务。1992年,SciClone US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根据私有化计划,接受了中国财团约6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要约,美股退市时间为2017年。
对于该次私有化,赛生药业方面称进行私有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使SciClone US的股东能够获得大量现金价值及高于SciClone US当时交易价格的溢价。
尔后,在一系列重组之后,形成了如今的赛生药业。
2021年3月,赛生药业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18.80港元。而对于此次的私有化,赛生药业于今年的3月正式官宣,根据当时的公告,赛生药业控股股东德福资本于2024年3月28日作为要约人发出私有化要约,退市注销价为18.8港元,与2021年3月3日上市的发行价相同,较联合公告前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6.04港元)溢价17.21%。
本次交易估值约为118亿港币(约合110亿元人民币),是过去十年香港资本市场医疗领域已完成的最大私有化交易。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袁梅向蓝鲸财经表示,目前港股估值整体仍然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很多股票的交易活跃度都比较低。如果上市公司的估值及流动性不及预期,融资功能受限,则可能会主动选择私有化,以减少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资源。
近年来,赛生药业的业绩一直维持稳定增长,2019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从17.08亿元飙升至31.56亿元人民币。2023年财报显示,赛生药业全年收入3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
赛生药业的核心产品是一款免疫调理剂胸腺法新(商品名:日达仙),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感染、肿瘤及免疫缺陷病人的辅助治疗,还可作为疫苗增强剂,由于广泛的适应症日达仙曾被业界誉为“万能神药”。2023年,日达仙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至26.31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指出,业绩稳定增长,而在港股市场,赛生药业PE仅有8倍,投资价值被低估。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天牧生命科学法律团队向蓝鲸财经表示,除了港股流动性太低影响公司再融资,合规成本较高、投资人诉讼风险也是相关因素。对于企业而言,上市公司地位维护成本包含公司全方位合规管理所期望的日常运营费用,和市值管理所期望的款项。而对于不亏损、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言,私有化后无需向公众股东分红。
多家港股医药公司私有化,A股私有化意愿低
赛生药业其实不是今年首个选择退市的港股医药公司。此前, 复星医药 也发布公告称私有化复宏汉霖。
另外,今年2月,中国中药发布公告称,国药集团拟以4.6港元/股的注销价私有化中国中药,此次私有化建议的总代价约为154.5亿港元。中国中药早在1993年就在香港上市,是第壹批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公司解释称:如果私有化建议成功实施,有益于精简公司治理、企业和股权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其实,作为此次私有化买家,国药集团旗下还有包含国药控股(01099.HK)、 国药股份 (600511.SH)、 国药一致 (000028.SZ)、 天坛生物 (600161.SH)、 太极集团 (600129.SH)等九家上市公司。
有市场声音认为,中国中药私有化或与其将与 太极集团 进行整合有关。2020年10月,国药集团增资入主 太极集团 ,中国中药旗下部分中成药产品与 太极集团 构成同业竞争,如中国中药与 太极集团 均拥有安宫牛黄丸、银翘解毒片等产品。市场猜想,中国中药的私有化可能只是国药集团整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未来不排除将进一步整合 太极集团 等其它中药板块资产。
“如果公司大股东有重组计划,退市后再推进也会更加灵活。私有化之后,企业有可能会重新上市,例如重组后将更能吸引人的资产再次上市,或在别的交易所重新上市。”袁梅表示。
港股整体市场方面,近年来,港股私有化退市热度不减。Wind数据统计,仅2021年至2023年期间,累计有51家港股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截至6月,年内有21家港股公司完成退市,其中7家私有化,1家主动取消,13家被取消上市地位,其中中智全球、锦州银行、魏桥纺织、中国擎天软件、松龄护老集团、永盛 新材料 、海通国际等7家港股公司已完成私有化退市。
与港股市场不同,A股近十年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私有化,主要是吸收合并造成的退市。
对此,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天牧生命科学法律团队指出,对于中国企业,港股私有化后还有A股可以选择,A股估值较港股高,私有化的成本更高、周期更长,相对私有化的难度更大。
“相对来说,除了监管制度上的不同,A股上市公司普遍较港股有溢价,加上IPO阶段性收紧,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意愿本身会比较低。”袁梅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