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信托业】信托业大消息
【查看信息来源】 6-19 18:07:29最近,有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向信托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针对信托公司配合理财公司使用平滑机制调理产品收益,为现金管理类理财违规投资低评级债券等诸多问题进行排查,各信托公司应于6月30日前完成自查并认真制定整改计划。
记者采访获悉,去年以来固收类产品销售火爆,多家理财公司便联合信托公司,通过多只理财产品申购同一信托的形式实现理财产品收益互补,缔造了诸多7日年化率突破4%的理财产品,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另外,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还通过信托通道违规进行信用下沉,以获取较高收益。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规范将有助于避免极端情境下流动性风险的袒露,并进一步引导信托行业聚焦主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监管要求信托公司自查
最近,多家上海的信托公司向记者透露,公司收到的《通知》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时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是配合理财公司违规使用平滑机制调理产品收益。由多只理财产品申购同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同约定信托计划于赎回开放日或每个工作日通过循环“补差”和“计提”特别信托利益(或称风险准备金、风险保障金等,下同),实现不同理财产品间的 利润平滑和净值持续增加。相关业务模式使理财产品净值未充分反映底层资产的危险收益波动情况,违反资管新规关于净值化管理有关要求,涉嫌不公平对待投资者。
二是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产品间交易风险资产。部分理财公司安排某些理财产品认购信托计划,并由信托计划承接原本由其它理财产品持有的危险债券。承接后,对相关债券估值方法进行调整,造成原本不持有相关债券的投资者实际承担了损失。
三是为现金管理类理财违规投资低评级债券、违规嵌套投资存款提供通道。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计划投资于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过违规嵌套资管产品投资于银行存款。
四是配合理财产品不妥使用估值方法。开放式理财产品通过投资于信托计划,间接对债券类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法,或采用混合估值技术使部分债券估值长期偏离第叁方估值价格。
对此,《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尽快开展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性排查,排查内容包含平滑机制使用情况、与理财产品间的危险债券交易情况、现金管理类理财对接的信托计划投向情况和与理财合作的信托计划估值方法。
监管要求,各信托公司应于6月30日前完成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提交。监管会根据各机构自查情况及日常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对于自查发现的问题,各机构应认真制定整改计划,严禁新增上述违规业务模式,存量问题应通过要求相关理财产品赎回、抛售相关底层资产、协商更改合作协议或信托合同等方式尽快完成整改。
“资产荒”下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增长
“去年以来,理财公司和信托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大多可以实现超过4%的7日年化率,且流动性很好,因此规模增长非常快。可是,其中很多产品的 利润率是‘虚高’的,一些打‘擦边球’的表现亟待规范,此次监管要求自查很有必要。”沪上一位信托业人士坦言。
该人士透露,理财公司会将若干个理财产品包装为一个委托人,在信托公司设立“专户性质”产品,实现各个理财产品收益的“多退少补”。表面上看,这一做法是将产品的 利润进行平均,似乎不存在过多风险,但其实,这其中存在对投资人不公平的问题。而且一旦债市调整,各个理财产品间会出现连锁效应,爆发流动性风险。
另外,记者采访获悉,由于债券市场收益率中长期处于下行通道,为了维持现金类管理产品的中高收益,部分理财公司还通过信托通道突破投资范围,信用下沉风险快速积累。
公开资料显示,现金管理类产品无法投资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可是信托其实不存在这一限制。业内人士透露,理财公司借用信托通道可以实现信用下沉,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且信托公司由于统一受托于理财公司,很难或说没有时间去识别哪些委托人包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因此造成了投资人适当性风险的快速积累。
在此环境下,《通知》明确要求信托公司排查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间,实际投向于AA+以下的债券集合信托计划中,委托人是否包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和截至年5月31日,委托人包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信托计划数量,涉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申购/认购资金总金额等。
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有关规定
通道业务难长久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的合作中,通道业务含量较高。此次《通知》的下发给信托公司敲了警钟,未来随同着监管愈发细化,信托公司需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警惕通道业务中的监察管理套利问题,方能长久发展。
从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通道业务规模有小幅反弹,但中长远来看该业务已经步入下行通道。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三季度末增加8.15%;曾作为通道业务代名词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8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三季度增加179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2%。不过拉长时间来看,截至去年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较2017年末的历史高点15.6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降低了6.77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