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孚能科技】-空降-总经理突然辞职
【查看信息来源】 6-20 8:52:01
总经理任职不足一年,便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孚能科技 6月18日发布的人事变动公告引发市场关注。
记者了解到,作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壹股”, 孚能科技 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更换了三任总经理,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却连续亏损的尴尬局面迟迟未解。据统计,公司上市四年已累计亏损超40亿元人民币。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三年位列全球前十,且动力电池出口量位列第叁的企业, 孚能科技 连续四年亏损,在动力电池行业中较为少见。
另外,公司同日还发布公告称,傅穹因个人工作安排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傅穹自2019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再往前追溯,2023年12月, 孚能科技 副总经理兼财务责任人王慧女士因个人原因递交了辞任报告。
总经理变更频繁
孚能科技 6月18日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总经理陈斌波的书面辞职报告,陈斌波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任后他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截至公告披露日,陈斌波未持有公司股份。
2023年7月起,陈斌波担任 孚能科技 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陈斌波诞生于1964年,在汽车行业有数十年从业经验,资历颇深,曾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兼营销副总经理, 东风汽车 公司产业政策研究室筹建责任人,敏实集团总裁、CMO和客户发展中心总经理。现任武汉汽车行业协会会长、 成飞集成 独立董事。
2023年,陈斌波从 孚能科技 获得的税前薪酬为147.61万元。
记者了解到, 孚能科技 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更换了三任总经理。首任总经理为公司现任老总王瑀。2020年12月,第贰任总经理王志刚上任,但就任不到三年,2023年7月,王志刚就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和工作分工调整,转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陈斌波则“空降” 孚能科技 担任总经理。然而好景不长,陈斌波在任时间不足一年便仓促辞职。
孚能科技 上市后频繁更换总经理,近期其它高管也逐渐辞职,背后有何玄机?
孚能科技 老总王瑀在2023年年报的致辞颇值得玩味:“ 孚能科技 将继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核心岗位、关键角色要以能者居之,胜任与否由既定期限内业绩评判。”
对于后续如何落实补充总经理的新人选, 孚能科技 称:“公司正在积极引入拥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顶级管理人才,来满足公司将来的发展。通过进行管理层提升,实现公司董事会和未来中长期的战略目标。”
连亏四年业内罕见
作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壹股”, 孚能科技 自2020年上市直到今天,公司始终深陷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净收入连续亏损的尴尬局面,四年累计亏损超40亿元人民币,且亏损额有扩大之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4%;归母净收入却亏损18.6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亏损大幅扩大。
其实, 孚能科技 今年一季度的经营业绩表现仍然令人担忧。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1.70%;归母净收入亏损2.1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针对投资者关注的企业经营状况, 孚能科技 表示,根据公司已披露的一季报情况,整体收入同比去年会有一定下滑,主要因素是销售单价降低,但出货量同比有一定提升。
据公司介绍,2023年, 孚能科技 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超过16GWh,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三年位列全球前十;动力电池出口量位列第叁,海外客户营业收入占比接近三分之二;土耳其Siro一期建成投入生产,迈出海外产业化第壹步。
在2023年, 中国动力 电池行业普遍经历了“频繁降价”“持续去库存”和“产能利用率下滑”等挑战,行业内各大厂商之间竞争激烈。2023年度,中证动力电池指数的30家成分股公司业绩绝大部分出现下滑。可是,2023年归母净收入出现亏损的企业只有 孚能科技 、 德方纳米 、 长远锂科 ,其它27家公司净收入均为正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30家公司中,只有 孚能科技 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
2021年至2022年,受益于 新能源 汽车景气提升,多数动力电池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亮丽“成绩单”。例如,2022年,中证动力电池指数的30家成分股公司营业收入和净收入分别为9511.08亿元、833.57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99.31%、88.87%。其中,30家公司营业收入全部实现增长,11家实现营业收入翻倍;有29家公司实现净收入增长,8家实现净收入翻倍。
反观 孚能科技 ,似乎完美错过了动力电池行业的高景气。
“亏损是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王瑀在2023年年报致辞中也对亏损进行了回应,他直言:“2023年为啥亏损?经营管理能力及国际市场经验仍不足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变化。 孚能科技 在面对供应链中核心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行及市场订单变化情况时,没有及时识别出相关订单的危险并及时拉通产供销信息加以有效管控,在原材料价格高点制成高价库存,最终成为2023年的繁重负担,为管理能力不足和商业经验匮乏交了一笔贵重的‘学费’。”
“易主”迟迟未落地
除了经营业务近况, 孚能科技 控制权变更的进展颇受市场关注。据了解,背靠广州国资的广州工控此前拟入主 孚能科技 。
记者了解到,在最近的电话会议的企业接待人员名单中,广州工控资本老总左梁赫然在列。
“目前双方正在全力推进定增事项,并且与监管机构和必要的管理审批单位保持充分的沟通。”左梁在会上表示, 孚能科技 是公司布局 新能源 和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未来控股的决心不会变。
2022年以来,广州国资不断“加码” 孚能科技 。2022年11月, 孚能科技 发布33.18亿元的定增方案,广州工控等三家广州国资旗下公司包揽全部定增成为 孚能科技 重要股东。
2023年8月, 孚能科技 披露,广州工控及其一致行动人拟斥资17.28亿元受让公司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5%的股权。若 股权转让 完成,广州工控及其所有一致行动人将持有 孚能科技 18.64%的股份,成为公司第壹大股东,而此时距公司上市刚满三年。
然而,同年11月29日晚间, 孚能科技 公告称,经各方商量,拟调整公司控制权的变更方式,由控股股东 股权转让 ,改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左梁最新透露,广州工控对公司的并购方向与去年公告的内容没有变化,对于当前的定增方案,双方也将继续遵循监管机构的指导和要求,加快并购的步伐。对于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安排,广州工控会继续在业务方面对公司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