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欧洲央行】实探-房贷转贷-生意 - 中介自称可节省几十万元利息 部分-过桥资金-年化利率高达18%

查看信息来源】   6-21 7:05:51  

  “你的房贷利率太高了,我可以帮你将利率转至3.5%,利息能省下几十万元。”

  6月19日,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接到了中介电话,对方号称是银行个贷中心职员,称张先生2020年办理的住房贷款不符合下调规则,不能享受房贷利率下调政策,对方可以为张先生办理“转贷”。

  近期,随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呼声再起,“转贷”的灰色生意不仅“东山再起”,还翻新出了“新花样”,部分贷款中介试图通过包装银行的身份,混淆概念以错误引导客户。

  很多站在房贷利率“高岗”上的购房者被低利率“感动”,但业内分析人士提示,转贷操作本身就存在法律风险,另外通过贷款中介转贷,不仅需要购房者支付高额的过桥利息、服务费等费用,还可能面临中介挪用资金、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转贷中介出“新花样”

  近期,房贷金融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多地购房门槛下调,优惠利率空前加大,全国多数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应声而落,普遍降至3.1%—3.5%区间,二套房贷利率也多数进入“3”时代。

  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存量购房者而言,高利率房贷“重负”依旧未缓解,相比新发房贷利率,二者之间的利差再次拉大,提前还贷情绪再起苗头。

  除了攒钱提前还贷外,一些资金短缺的购房者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转贷”,通过申请“经营贷”“消费贷”来实现对房贷的提前偿付,以此达到减少长期利息支出的目的。

  而近期,很多贷款中介正是利用购房者急于降低房贷利率的心理大举揽客。多名购房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有贷款中介推销“转贷”业务,有些是通过电话,有些是网络留言。

  张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他2020年在老家买了一套两居室,此时的贷款利率为5.8%,基本是最高点,因为不符合存量房贷下调标准,直到今天利率仍然维持在高位。

  近期,贷款中介联系他表示,可以帮其“转贷”,如果能置换成3.5%利率的产品,110万元的贷款20年期限,合计节省利息支出近50万元。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联系了多家贷款中介,了解到所谓“转贷降息”其实是以公司做名头,将地产抵押给银行的一种“抵押经营贷”,一些中介表示可以“包揽营业执照”。

  “现在正是转贷的好时机。”6月19日,一名贷款中介职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各家银行都在卷经营贷,尤其一些中小银行,北京地区相关贷款产品利率在2.8%—3.5%之间,远低于存量房贷利率。

  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第壹种是引导客户借“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将房屋以企业法人、参股人的名誉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出“经营贷”。另外一种方式是中介替客户申请低利率“消费贷”。

  中介公司帮助客户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并协助客户利用营业执照和房产证明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在此进程中,他们将收取经营贷款审批金额1.5%的手续费。

  “假如你资金不足无法提前还清房贷,我们可以垫资。”上述中介职员介绍,等客户经营贷款到账后再偿还垫资款,一般周期为10天左右,资金日利率为“万五”,即万分之五。

  同时该职员还提到,他们也会审核客户资质,做贷前评估,因为贷款中介很重视“坏账率”。

  在调查进程中,《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大部分机构手续费为1.5%—2%,垫资日利率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之间,如果以日利率“万五”计算,年化利率将高达18%。

  “过桥资金肯定是要钱的,号称不收费的都是诈骗分子。”上述中介人员说道。

  如果以110万元的贷款金额、10天周期为例,“转贷后”客户需要支付1.5%手续费即1.65万元人民币,和5500元“过桥资金”利息。

  另外,还有部分中介提供转消费贷服务,办理消费贷不用结清剩余房贷,但贷款金额较少、时间较短。一名中介职员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由他们牵头将客户资料提交至各大银行,消费贷额度发放后就可以偿还部分房贷。同时,对方号称,可以使用银行优惠券申请到更低利率的产品。

  此前,多家银行提醒消费者贷款中介风险,并否认在贷款业务上与中介机构存在合作。

  监管屡次警示风险

  “过桥垫资费用利率按天计算,如果银行审核时间较长,或因为发现客户提供虚假材料,违规办理造成贷款审批不下来,客户将支付中介巨额费用。”6月20日,一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转贷降息”看似具有诱惑力,但业内专家提示,其中隐藏多重风险。首先,客户需要承担各种巨额费用。

  盘古智库顶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转贷进程中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不法中介往往会诱导购房者使用“过桥资金”来结清房贷,然后再以房屋为抵押办理经营贷。这种操作不仅需要购房者支付高额的过桥利息、服务费等费用,还可能面临中介挪用资金、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上述银行业内分析人士提到,过桥资金除了利息外还有违约金,一些中介的违约金达“千分之五”。另外用短时间经营贷置换长期房贷,期间还将发生额外资金成本。

  更关键的是,转贷操作中存在法律风险。经营贷的用途明确限定为生产经营,而非个人购房。今年以来,监管对此类操作打击力度加大,网上已经有很多购房者遭遇“断贷”。

  尤其今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责任人提到,借款人出现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时,如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借款人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购房者将房贷转为经营贷,其实是违反了贷款合同的规定,一旦被发现,银行有权要求购房者提前还款,并可能对其个人征信发生不良影响。

  同时,博通咨询金融领域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也指出,“以贷转贷”属于虚假借贷,该行为最后可能影响房屋本身的归属,其次,监管始终在严查经营贷或消费贷资金流入楼市,应明确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打贷款中介行为,银行也应严查贷款资金流向。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类贷款业务本身是违规的,各地仍然需要强化宣传,尤其是要加大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检查,防范各类皮包 公司套取此类贷款资金,同时对于中介机构仍然要加大管控。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