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申万宏源研究所】掌印首席经济学家20年 - 老将杨成长交棒赵伟 - 申万宏源研究所正面对哪些关键破题?
【查看信息来源】 7-21 12:03:56
财联社记者获悉,原 国金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加盟 申万宏源 证券,并以首席经济学家身份参加公众活动。这是2023年以来,第六家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发生变动,民生证券、 华西证券 、德邦证券、 方正证券 及华福证券等5家券商都有相应变化。
赵伟于7月19日以 申万宏源 首席经济学家身份参与座谈会
2024年是杨成长掌印首席经济学家20个年头,却也是他告别 申万宏源 的年份。赵伟接棒,将会如何继往开来?赵伟在研究领域已超过20年工作时间。履历上来看,赵伟拥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2013年直到今天,曾先后在 东方证券 、 长江证券 、开源证券和 国金证券 研究有过任职。2020年6月,赵伟加盟开源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副所长,这是赵伟出任首席经济学家的第壹站;2021年11月底,赵伟官宣加盟 国金证券 ,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弥补此前 国金证券 空缺了11年的首经位置。在 长江证券 研究所期间,屡次上榜新财富,他曾表示“对研究的挚爱,始终不渝”。
杨成长掌印首席经济学家20个年头
自2004年开始出任该职务,他在研究领域的深刻造诣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一直是行业共识,但1963年诞生的杨成长却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对于经济学家的工作,杨成长曾分享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他理解中,经济学家的分析研究更接地气,符合实际,要有多维的视野和处理问题的要领。
1978年,15岁的杨成长考上了 安徽省 肥西县 师范学校,正式以中专生身份,走进县城,走进社会,一晃已经是46年。早已是经济学博士身份的杨成长,奉行的理念是生活动身,这是他作为“草根经济学家”的坚持。他说,要从生活动身,用好知识和话语权,更主动和充分地,融入更好的新时代。他还坚信,就是把最艰深的东西化为浅显易懂,要让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人,能从实际生活角度动身,尽可能多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
作为卖方研究的重要人物,杨成长具有丰富的经济研究、政策咨询和管理经验。杨成长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身份多样,包含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上海政协常委,上海政府特聘决策专家...。杨成长具有丰富的经济研究、政策咨询和管理经验。
在出任首席经济学家之前,从2001年开始,他就开始研究所组织和策划工作,担纲副所长一职。业界所熟悉的,是他在宏观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确立了将宏观、产业、金融和政策有机结合的宏观研究的定位,推动宏观政策研究的咨询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在国内机构投资者中发生了相当影响。
这时,杨成长是为数不多来自证券业的政协委员之一。杨成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多项提案,涉及资本市场建设、 数字经济 、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等内容。他强调要避免资本的野蛮生长、无序扩张,并引导资本有序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
杨成长在金融研究方法上不断创新,提出当前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往往在于研究方法陈旧、研究资源不足。他强调需要政府机构、学界、金融机构和金融研究机构等于心协力,共同研究,逐步突破。记者留意到,他在多个论坛和会议上发表演讲,提出要加快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经济信息发布主体,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标准等建议。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发展的第叁十四个年头
今年是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发展的第叁十四个年头,作为中国证券史上成立时间最早的研究所,其成立时间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 申万宏源 研究的发展史基本是我国一部证券研究的发展史。也与业内有别的是,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也是目前业内唯一将研究所放在子公司运作的,即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被业界视为研究业界的黄埔军校,对业界内外输送了大量人才,现在排名靠前的研究所、颇有知名度的数据分析师或是高管中,很多都有申万研究的烙印; 申万宏源 研究所也鼓励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员工,培养高素质人才,对研究身世人才委以重任:
今年年初, 申万宏源 研究所所长周海晨担任 申万宏源 证券执行委员会成员。目前,周海晨仍担任研究所总经理。周海晨具有18年的证券研究经验,13次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壹名,被评为白金分析师、钻石分析师、双钻石分析师。
申万菱信老总陈晓升是 申万宏源 老人,2004年以来,在 申万宏源 担任研究总经理,主持申万研究所的经营管理工作,管理研究所长达15年,开创多个业界先河。
现任 申万宏源 证券执行委员会成员、首席风险官李雪峰就是最早加入 申万宏源 研究所的数据分析师之一,曾在研究领域,出任过渤海证券研究所和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
卖方研究第壹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金厚今年6月于 申万宏源 光荣“退役”,能在研究领域从一而终干到退休的其实不多见。除了赵金厚, 申万宏源 研究还涌现出如张晖、张岚、林瑾、罗鶄、詹凌燕、周小波、付娟、王智慧、叶培培、陆玲玲、殷姿、万建军、童驯、李慧勇、孟烨勇、刘晓宁一系列明星首席分析师。不久前,刚刚辞任 国泰君安 研究所所长的黄燕铭同样就职过 申万宏源 研究所,是前申万研究所副所长。
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也不可忽略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卖方研究的竞争,作为老牌研究所, 申万宏源 研究所的“声量”有调小的 势头。2015年,申银万国证券与宏源证券合并组建 申万宏源 证券,两个研究团队顺畅完成融合。随同着融合,人才流失也困惑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这是行业的共同困境。据记者了解到, 申万宏源 研究目前拥有超过300人的证券研究服务团队。
五个课题看 申万宏源 研究未来发展
目前来看,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还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现行卖方研究有哪些参考意义?
一是高度重视研究体系建设,持续迭代与升级。
做研究从申万做起,曾被视为是卖方研究入门的一个优先选择。 申万宏源 研究所拥有证券业“黄埔军校”的美誉,是行业内唯一的连续十九次跻身《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本土金牌研究团队”两项最具含金量的重量级团体奖项的证券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培育“百年团队”为梦想。其中,就离不开作为老牌研究所, 申万宏源 研究所一直坚持的研究体系要迭代更新,从而保持研究的有效性,这一选择。
2008年,研究所在市场上第壹次提出“预期差”理论,后续几年建立其实不断优化了以“一表两会”(一表指“关键假设表”,“两会”指研究执委会的周度例会和分析师的月度观点交流会),在实践进程中,“驱动力+信号验证机制”、“基本面趋势投资”等研究思想开始显现价值;2014年,研究所还提出了“驱动力VS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对新经济行业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以匹配企业所处不同阶段的估值方法。近年来,研究所顺应市场需求,加大了资产配置的研究和应用。
二是建构研究服务证券业务的高效完整服务模式。
杨成长曾在 申万宏源 研究三十周年复盘了申万研究的发展逻辑和打法的迭代,这同样受用在当下。他就提到了研究业务的完整服务模式,其中就涉及与其它业务的渗透问题。
他说,研究要向业务渗透,渗透到啥水平?渗透深了,跟着业务需求跑,研究就会七零八落,失去了整体和系统优势。研究只根据自身逻辑体系来,完全不顾业务需求,又很难满足业务个性化需求。研究向业务转化,是否需要有专门的转化部门?这都是困惑我们的困扰。团队经过屡次讨论后,形成了建立基础研究平台、转化部门到业务部门的组织构架。“缔造基础研究平台,保障研究的体系性、整体性和逻辑性,防止业务需求将研究撕扯得过分碎片化。”
关于这一命题, 申万宏源 证券执行委员会成员李雪峰也曾提到,研究所要跳出机构分佣做卖方研究,跳出卖方研究做业务协同,证券研究将面临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时至当前,降佣、降费造成的压力已是各大研究所绕不开的考题, 申万宏源 研究也早有应对的举措。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老总郑治国之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当前佣金模式不能完全体现证券研究创造的价值,研究机构还需要其它路径来扩大其价值。
自2019年起, 申万宏源 研究就紧跟控股公司转型步伐,启动内部转型布局,包含以“研究搭台,联合展业”为模式,从单一佣金收入向佣金、咨询服务及综合收入共同发展的模式转变,重塑自身专业价值和业务模式;包含特设产品研究、产业研究、政策研究等架构,扩大了研究覆盖和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的收入虽仍以分仓佣金为主,但其它证券投资咨询收入及内部业务协同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谈及2024年的布局, 申万宏源 研究有过规划:
一是稳住公募既有客户并努力争取费率调整后的新增量,提升保险/私募客户的服务力度,施展和运用好公司的平台优势立体化作战,以优质投研服务抢占市场份额;
二是加强联动,把握好“投研+政研+产研”的三轮驱动不同化优势,继续全力加强核心客户服务,落实与机构销售配合战,努力实现争先进位;
三是尽快配齐重点领域团队,补齐机构服务得分点,紧抓风口业务机会,精准匹配核心客户需求;
四是立体化研究品牌宣传、创新营销服务,切实提升研究所高端专家资源,为服务客户等提供扎实的保障。
三是 申万宏源 研究数十年积累下的“继承”基因延续。
复盘 申万宏源 研究的打法,继承是绕不开、务必提的关键词。纵览目前卖方研究,很多研究所人员变动极为快速,很难有积淀,鱼龙混杂、青黄不接也很多被诟病。对于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的“牌子”历久不衰,独到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战略,是其研究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关键。
曾担纲总经理15年之久的陈晓升曾总结过,研究所的经营要继承传统,更要“出思想、建体系”;李雪峰也表示,几代申万研究人不断升级迭代的研究管理体系、研究策划体系、研究培训体系和研究销售体系成为申万研究所保持基业长青,勇立潮头浪尖的制胜法宝和根本基石。
据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老总郑治国此前介绍,多年积累和沉淀,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内部已经有针对长期实习生、新员工、中生代及业务骨干的培训,形成了“行研精英训练营”、“投研特训营”、“外滩研学校”等系列品牌课;建成了一套全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全面的培训课程框架、分阶段培养项目、带教体系,和配套的人才发展保障制度、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郑治国称,基于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施展“传帮带”的传统,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缔造了一支具有合理化梯队的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其中近70%由应届生成长而来,人才培养的内生机制已然成型。如今,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秉持“缔造百年研究团队”战略,以“培育百年团队、拓展人才价值”的宗旨,兼容并蓄,吸引优秀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已经是一种氛围,底色是以人为本。记者了解到, 申万宏源 研究所会永久保存着所有离职员工的工号,并成为专属。
观察与交流中记者发现,对研究有浓烈兴趣,发自内心热爱这个行业,是 申万宏源 研究人的共同特质,从赵金厚、陈晓升、李雪峰、周海晨和现任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老总郑治国的一些回忆笔记或撰文中都有触及。
四是怎样应对供给侧改革。
无疑,证券行业都在面临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去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重要挑战也是使命。在保持传统研究市场影响力的同时, 申万宏源 研究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大幅提高对决策的影响力,成为破题所在。在过去这些年中,研究所服务国家战略,施展智库引领作用。依托综合研究平台和品牌优势, 申万宏源 研究持续做大做强行业智库研究,积极为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不断提升政策波动力。
据记者了解,为了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 申万宏源 研究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3年新设产业研究院,专门吸纳高水平专业人才,重点加大对 新能源 、 新材料 、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致力于打通一二级市场的研究瓶颈,为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投资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在 专精特新 领域保持重点投入,并于近期发布了“2024 申万宏源 专精特新 白皮书”;秉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准则,不断开拓研究新视野。
据记者了解,2024年, 申万宏源 研究在政策研究方面,继续做强智库品牌,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响应中国特色现代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更好地践行中投公司、汇金公司服务国家战略要求,继续强化对中央决策部门、中投公司及监管职能部门的研究服务,进一步做好公司和地方决策等的“内部大脑”“决策支持助手”。
五是强化国际化布局和金融科技化布局。
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站上证券业的舞台已经多年,这也同样渗透在卖方研究,研究所的运营之中。 申万宏源 研究也在这一方面有所探索。
记者了解到,当前,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已通过数据平台建设,在金融科技方向做战略性投入,通过平台完成数据积累、知识沉淀,实现一体化的数字研究,使分析师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在前沿的 人工智能 方面加强投入,探索新视野。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持续部署智能投研一体化建设,加大与买方业务部门和买方机构合作,实现各类研究平台成果打通;继续发力开拓指数业务,包含基金指数的开发、申万大类行业指数的正式发布、新三板及北交所指数的调整与开发等。引入AI模型对客户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提升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和服务的能力。
重点推进数字化研究工作,引入AI模型分析研究素材,与工作底稿、报告撰写进行结合,通过AI降低研究报告降低过失率,提高质控能力。
打通研究所目前各系统中的数据壁垒,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不断提升数据处理、共享水平,缔造研究赋能型支撑平台。
国际化布局方面, 申万宏源 研究致力于为投资我国的全球机构提供投资研究服务,其中就包含QFII、北美、欧洲和亚太区域机构在内的海外投资机构。接着,研究所还称,将持续增加跨境路演,服务海外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