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李东生】对话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 -要去海外卷-
【查看信息来源】 7-31 14:48:07
西贡河畔,越南第壹高楼地标塔81,一家中国企业正在庆祝全球化25周年。
转向河岸对面,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TCL丨WHERE THE DREAM BEGINS”,和附近“Samsung”广告对垒。国际化、区域化、本地化的叙事和竞赛,每一天都在这里上演。
对于TCL而言,越南是其全球化的起点,是国际化人才的“黄埔军校”,也是梦开始的地方。而1999年正是一切的原点,那一年,TCL在越南收购陆氏同奈电子公司,并以此为基础开办了第壹家海外工厂。
“当时其实我们在国内活得也挺滋润,1999年,TCL的电视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第壹。越南这一仗,敢不敢打?”7月30日,TCL开创人兼老总李东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回顾道,“我认为做企业家务必要看长远,因此选择越南作为全球化的试点。那一仗打得很艰苦,前18个月亏了好多钱,亏得我们想着要不要退回来,可是我们坚守下来了。”
经历刚开始的阵痛期后,如今TCL通过TCL实业与 TCL科技 两大主体在越南一共拥有三大制造基地,分别是TV智能制造基地(TCL实业智能终端业务群)、智能音视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TCL实业旗下 通力科技 )、TV和Monitor整机制造基地( TCL科技 旗下茂佳科技)。
其中,2019年是规模化扩产的核心时间点,TCL智能电器越南工厂建立于2019年10月,通力越南工厂也在同一时间奠基。彼时,也是贸易摩擦频发、地缘政治挑战加剧的时刻。
而越南,对TCL的全球产业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越南工厂的产能主要供应给北美市场。李东生谈道:“越南制造基地的产出仅次于墨西哥,是海外第贰大制造基地。几年前,美国对我国的产品单边加税之后,我们就把输美的产品逐步转移到墨西哥和越南生产。”
独特的地理位置、宽松的关税政策、灵活的多边关系,年轻人口的红利等一系列因素,都在越南聚集。在一众东盟国家中,中等体量的越南脱颖而出,成为很多企业出海的优先选择。也因此,越南2023年的GDP仅有4000多亿美元,可是进出口额却达到近7000亿美元。
狭长的越南,更似一条弹性纽带,不仅缓和了部分贸易摩擦,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当然,越南本身基础设施薄弱,本身的供应链和自动化成熟度都较低,这些年,从三星到TCL、 富士康 等大厂,都自带新供应链体系来到越南。
在李东生看来,逆全球化环境下,贸易格局更趋于区域化、本土化,对全球经济将来的发展影响深远。TCL早年的全球化布局比较完善,能够减少影响。他还介绍道,在越南之后,2004年TCL并购法国的汤姆逊产业和阿尔卡特的电话业务,进入了欧美市场,然后逐步进入拉美市场、中东非市场、亚太市场,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
过去5年,TCL海外营业收入从590亿元增长到125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7.6%。2023年,TCL海外产品营业收入占总产品营业收入近一半。“我认为全球化还是会往前走,全球化规则的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变成务必要做的事。”李东生说道。
近期,李东生也在TCL的全球各个产业基地进行走访,在他看来:“海外主要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在‘卷’,我认为在国内‘内卷’中学习的本领去海外‘卷’,我们还是比较厉害。因此就得要去海外‘卷’,为中国企业、为中国制造业多拿一点份额。”
以下为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采访要点:
“不能在当地做一个打螺丝的工厂”
记者:越南在TCL的全球化中饰演了啥角色?
李东生:TCL在越南的业务有两个。一个是供应越南和东盟的市场,越南和东盟地区的其它制造基地一起,构成了对我们在东南亚市场供应链的支持。譬如越南生产的电视机可以在东盟的其它国家销售,是免关税的。印尼、泰国生产的家电产品到越南来,也是免关税的。所以越南分公司的第壹个职能是经营越南市场,第贰个职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在越南我们有三个制造基地,一个在平阳,另外在北部还有两个工厂。越南制造基地的产出仅次于墨西哥,是海外第贰大制造基地。除了东盟市场之外,还销售到美国,以北美市场为主。美国在几年前对我国的产品单边加税之后,我们把输美的产品逐步转移到墨西哥和越南生产。
记者:如何看待越南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东生:随着越南经济过去几年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也在增加。今年越南的电视机销售预计增长8%,同期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包含中国电视机销售是没有增长的,甚至下降,所以越南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另外越南社会比较稳定,在这里办厂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啥事件对正常经营造成过影响。虽然有一些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但过去几年我看到都在快速补强。
越南经济的进出口贸易比例特别高,越南GDP去年4000多亿美元,但进出口总额近7000亿美元。所以它的进出口贸易很活跃,越南进出口主要对象是美国和欧盟。明年欧盟和东南亚自贸协定开始生效,假如是符合产地来源的标准产品,进入欧盟也可避免税。
记者:在开拓市场的进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李东生:甭管是越南还是其它国家,把当地的业务经营好,首先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观念务必要扎根当地。我们到一个地方如果只是想着把产品卖给当地市场挣钱,是很难持续的。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有贡献,这样才能得到当地的认同。另外供应链要逐步做深,不能在当地做一个打螺丝的工厂,这是没有啥意义的。所以目前我们在越南的产业链不单是自己过来,很多产业链配套的伙伴都跟着过来。另外在越南,我们也培养当地的合作伙伴。
“要去海外卷”
记者:复盘TCL的全球化过程,有哪几个重要节点?
李东生:有三个时点挺重要,第壹个是越南这一仗敢不敢打。那时我们在国内活得挺滋润的,1999年TCL电视在国内市场份额拿到了第壹,但我还是觉得做企业家务必要看长远,因此选择越南作为我们全球化的一个试点。那一仗打得很艰苦,所以前18个月亏了好多钱,亏得我们想着要不要退回来,可是我们咬牙坚持下来了。
第贰个时点是2004年跨国并购,这个跳跃太大了,一下把TCL的业务从中国业务变成一个真实的全球业务,延伸到欧美这些经济发达国家,这一关过得很艰难。
第叁是美国对我国单边加税的时候如何应对。开始我判断是不准确的,以为经过一段时期的谈判以后问题会解决。所以在产业链、供应链没有做大动的计划,可是之后我们就得调整输美的产业链,不然我们就要放弃这个市场。所以对美产业链的调整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美国直到今天还是我们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
调整产业链当中,到底这个市场守还是不守?守的话,就得有巨大的代价。这三次是我们艰难的决策,现在都挺过来了。
记者:对于过最近一段时期的海外走访行程,有哪些新的感悟?
李东生:过去两个月我的确全世界跑了一趟,一个是我们企业全球化25周年,我自己也想去看一下我们在全球主要市场的经营情况,另外一个也是压力使然。我们作为制造业企业,要卖产品出去,甭管是终端产品还是卖中间产品,要卖出去,相应的市场增长慢了,我们就得在全球其它市场找机会。全球经济增长虽然也不是很快,可是市场还是稳定的增长。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在国外市场的空间、潜力比较大,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潜力比较大。海外我主要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在“卷”,我认为在国内内卷中学习的本领去海外“卷”的话,我们还是比较厉害。
今年有欧洲杯,有奥运会,今年我们在欧洲的彩电增长了59%,这在中国市场你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就得要去海外“卷”,为中国企业、为中国制造业多拿一点份额。
“全球化还是会往前走”
记者:逆全球化浪潮下,如何看待全球化和企业面临的挑战?
李东生:首先全球化的 势头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供应链趋于区域化、本土化,为全球贸易投资增加更多壁垒。主要是美国很多贸易保护的措施都是特定、指定中国,当然也包含少数的一些国家。其它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表面上对所有国家是同样的,实际上在政策细节方面,它会针对性的制定一些要求和规则,这些要求和规则对我国企业影响是顶尖的。所以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更趋于区域化、本土化,对全球经济将来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对TCL而言,我们由于早年的全球化布局比较完善,这个变化对我们减少了影响。它的核心就在于经济全球化,原来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逻辑是生产要素在全球配置的效率最大化。其实甭管是赞成经济全球化还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人,都承认经济全球化在过去20多年,为全球经济增长每年造成至少有1%的增量,效率的提高是大伙都认同的。
那为啥在过去几年出现逆全球化,很多国家开始改变政策呢?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资源效率配置最大化的准则下,其实各个国家由于自身经济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工业能力、基础设施能力的不同,在全球投资贸易自由化当中的获益不同是很大。全球化还是会往前走的,全球化方式的规则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变成务必要做的事。
其实这个趋势在若干年前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经济发展一定是均衡的,不能差太远,一定是在不断平衡和不平衡之间寻找发展的机会。
记者:全球贸易形势持续变化,TCL将来的出海思路是否会有调整?
李东生:对TCL而言,全球化基本策略不会有啥改变,这是我们一直坚持下来的,就是从输出产品到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未来,在海外的全球化布局会跟着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在海外的产业布局的深度和广度。
譬如我们在中东沙特签了投资项目协议,准备在沙特建立20GW的光伏晶体晶片工厂,这个项目的投资很大。在当地和合作伙伴一块儿做,沙特的国家主权基金PIF是主要的股东。所以产业转型升级,以后我们出海的不单只是消费产品、终端产品,而我们的工业产品,To B的产品也会增加。
我们在印度几年前已经建了液晶面板模组的工厂,这也是面向B端客户的,当然我们自己的越南电视机厂、手机厂也会用自己的面板。接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会在海外来实现,可能在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在海外的主要国家市场来布局相关高科技的条件性的产业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