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艾德生物】医械中报扫描 - 艾德生物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试剂业务放缓药研服务狂飙?
【查看信息来源】 7-31 19:25:06
最近, 艾德生物 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8%;净收入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9%。在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第壹次突破10亿元后, 艾德生物 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双增。
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上半年, 艾德生物 药物临床研究服务收入持续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36.07%。相较之下,检测试剂业务虽仍为主力,但收入增速放缓;检测服务则面临挑战,收入有所下滑。
随同业务扩张, 艾德生物 的应收账款规模亦稳步扩大,截至2024年6月底已近5.6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上升,似乎反映出资金回笼压力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疗健康领域政策的不断深化与细化,和LDT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合规已成为IVD企业角逐市场的核心关键词。未来,IVD企业若欲在精准治疗时代分一杯羹,或需更加重视合规优势的构建与放大。
药物临床研究服务收入持续增长
从收入结构来看, 艾德生物 2024年上半年检测试剂业务实现收入4.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提升16.75%。相比之下,检测服务业务则面临挑战,收入滑落至0.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01%。药物临床研究服务业务上半年收入增至0.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07%。
此次大幅增长的药物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贡献2541.11万元收入,同比增长38.34%。从2024年上半年的增长势头来看,该业务的增长趋势或有望被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 艾德生物 检测试剂、检测服务、药物临床研究服务业务三大业务中,药物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在过去三年中均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从2021年的5417.74万元起步,至2022年突破8603.84万元人民币,再到2023年的8870.66万元人民币,三年复合增长率明显,分别实现26.97%、58.81%及3.10%的增长。
这时,检测试剂与检测服务两大传统业务板块曾先后有过业绩下滑。检测试剂业务尽管在2023年里贡献近82.40%收入,其收入较2022年的6.11亿元仍有所回调。若与2021年6.99亿元的收入规模相比,该业务营业收入下滑近12.54%。
另外,检测服务板块在2022年也遭遇营业收入下滑,从2021年的1.55亿元降至1.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85%。
若根据经营管理分类, 艾德生物 2024年上半年国内销售收入4.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57亿元同比增加16.02%;国际销售及药企商务为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6.51%。2023年, 艾德生物 国内销售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5%;国际销售及药企商务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8%。由此看来, 艾德生物 的海内外销售收入已经有稳健增长的 势头。
然而,需警惕的是, 艾德生物 的应收账款规模正显现稳步扩大的态势。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其应收账款已达到4.52亿元的高位,约占其总资产的27.39%。进入2023年,这一趋势非但未见放缓,反而有所加速。2023年中报显示其应收账款规模已攀升至4.59亿元人民币,半年后,再度扩大至5.22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应收账款已接近5.61亿元人民币,约占总资产的28.19%。
合规优势显出?
对IVD企业而言,创新与合规是绕不开的两个话题。
在多家IVD企业业绩承压之际,肿瘤 精准医疗 分子领域龙头 艾德生物 目前已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 免疫治疗 的随同诊断产品体系。2024年半年报显示, 艾德生物 已研发并获批了27种肿瘤基因检测产品,其产品检测范围也已从单癌种逐渐跨向泛癌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财报发现, 艾德生物 2023年研发投入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4%,占营业收入19.47%。此前2019年至2022年, 艾德生物 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94亿元、1.15亿元、1.56亿元与1.75亿元人民币,呈总体上升趋势。
对照同行,这一投入支出其实不算庞大。2023年, 华大基因 的研发支出为6.14亿元人民币, 达安基因 为5.30亿元、 迪安诊断 约4.36亿元人民币,均高于 艾德生物 。
若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 艾德生物 的投入就可谓“大手笔”了。时间线拉长至近十年,其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15%以上。2019至2023年,其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16.21%、15.80%、17.02%、20.72%与19.47%,屡次接近20%。
这时,其它IVD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 艾德生物 的其实不多,如 达安基因 在2023年达到了25.60%,同期 贝瑞基因 、 诺禾致源 、 迪安诊断 分别为9.55%、6.20%与3.23%。其中,后三家IVD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常年在10%以下。
为何 艾德生物 持续保持近20%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投入?或许,这与其合规经营及深耕院内市场的路线密不可分。
在现今LDT(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政策框架下,合规性成了IVD企业把握发展先机的关键。2021年,国务院颁发《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对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的 体外诊断 试剂,符合基本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自行研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内使用。”这里的自行研制指的是LDT产品,明确界定LDT产品是IVD产品的补充,其主要目标是缓解注册产品审批速度和临床实际需求之间的时间差。
进入2023年,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国家药监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 体外诊断 试剂试点工作的公告》,标志着LDT试点工作的正式展开,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公立医院被并入试点范围,为合规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艾德生物 又以院内市场作为主赛道,其曾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在中国院内随同诊断市场的市占率大约在六成至七成。银河证券在分析其2024年中报时指出,在医疗行业整顿环境下, 艾德生物 主要受益于院外送检持续向院内回流。
在此环境下,IVD企业要分享精准治疗的时代红利,或许还需进一步放大合规优势。 艾德生物 也曾对外表示,此前行业其实是存在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的,随同医疗行业规范化的 势头,和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整顿的进一步深入,资本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投资风格转变,行业正处于洗牌进程中,行业集中度亦会提升,合规的龙头企业有望多方获益。
在挤出资产泡沫、行业集中度提升后,谁能建立全面的合规产品阵容,或将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