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开源证券】连平 - 完善银行对科技企业评价体系,注重对科创能力成果转化潜力的各种评价
【查看信息来源】 8-1 12:10:30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8月1日-2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叁届大湾区(黄埔)经济峰会”在广州举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演讲中表示,银行资金不是耐心资本,与支持科技创新其实不是最匹配。
他说,科技创新是一个多要素协同作用的过程,金融要素在其中饰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缺乏金融支持的科技创新,其发展同样会受限。因此,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于将来的科技创新甚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银行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因此要充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人是不希望看到投资潜在风险的,是要求稳的,对银行而言,在信贷投入的时候,是小心了再小心,谨慎了再谨慎”。
在其看来,银行资金其实不是耐心资本,而是谨慎资本。“在支持科技创新上,其实不是所有的金融业态都是最好的、最匹配的”。
连平表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银行业在过去近20年有过很多的实践,在实践的条件上有六个方面可以做一些探索:
一是要完善银行对科技企业的评价体系,重视对科创能力成果转化潜力的各种评价,为银行提供相关的依据和信贷投放金融支持的引导。
二是要在合法合规的情景下更多获取科技企业的相关信用数据、业务数据,在数据的条件上能够加以应用,支持银行反过来对科创型公司的各种支持。
三是要推动银行金融机构针对性地创新产品和服务。
四是要运用创新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加以赋能,加大对科技型公司的危险识别丈量力度,提高风险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这些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培养。
六是要建立科技金融方面的专营机构。
他举例称,十几年前, 交通银行 也在苏南地区、一些科技型公司聚集的地区,尝试推出科技型银行。刚开始的时候要建立科技银行的思路很明白,可是最终没有一家科技银行批下来。
他进一步表示,缺乏科技银行牌照其实不意味着银行体系无法支持科技行业。银行体系完全有能力在现有的顾客流程管理和风险管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科技创新企业在早期的发展需求。“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银行内部的改革,建立一种机制,使银行体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支持科创型公司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而且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连平强调,当前的形势和背景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紧迫性日益增加。需要考虑怎样在科技创取得突破。“我们的任务是充分利用 中国银行 体系的优势资源,使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力度达到最大,这是我们接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