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头部游戏】惨烈!百亿规模剩百万 债基也是-头部游戏-?
【查看信息来源】 9-1 14:17:51最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1万亿元人民币,背后有着一段“债基故事”——各路公募奋勇当先,试图通过债券基金做大做强。从当前的发展格局来看,这仍然是强者恒强的“头部游戏”。和头部公募持续稳固固收“基本盘”不同,中小公募债基“百亿剩百万”等案例,更能彰显出其中的激烈竞争。
这预示着,过分依赖单只大规模基金以期弯道超车,有可能是一种高风险的博弈行为。在不具备可持续的大机构资源和稳定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小基金公司难以建立起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强势机构客户退出,基金公司往往陷入被动局面。
大规模债基纷纷“缩水”
根据前海联合基金8月中旬公告,该公募拟召开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该基金的相关议案,会议投票表决时间为8月27日至10月8日。截直到今天年上半年,该基金规模只剩下100万元出头。根据该基金今年二季报,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60个工作日以上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前海联合基金已向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持续运作该基金。
值得强调的是,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在2017年12月成立时,规模高达100.1亿元人民币。甚至在建立后,其规模持续走高,2018年一度突破150亿元人民币。但在2018年6月底,该基金规模一下子从150.36亿元下跌到30.14亿元人民币。尔后,该基金规模在2020年上半年时回升至90亿元左右,但随后以更快速度下滑,到了2021年上半年末规模就跌穿1亿元人民币,于2021年底沦为迷你基金。从2021年直到今天,债市行情几度热火朝天,该基金始终波澜不惊。
其实,该类债基有很多。银河铭忆3个月定开债基在2017年12月成立时规模同样高达100.1亿元人民币,但建立后规模持续下降,直到今天已只有2亿元出头。民生加银中债1—3年农发债指数基金,在2019年5月成立时规模高达224亿元人民币,但截直到今天年二季度末规模已不足55亿元人民币。 中信建投 景晟债基在2022年6月成立时是一只规模高达80亿元的基金,但直到今天规模已不足6亿元人民币。
另外,国联安恒鑫3个月定期开放纯债基金建立于2021年12月,规模达40亿元人民币,直到今天规模已不足2000万元。前海联合泓瑞定开债券在2018年3月成立时规模为45.1亿元人民币,直到今天规模已不足1000万元。鹏扬聚利6个月持有期债基在2020年1月成立时规模为32.04亿元人民币,截直到今天年二季度末规模已不足2亿元人民币。
另外早在2023年12月26日,成立刚满一周的鹏扬淳旭债券基金规模也明显缩小。该基金成立规模达50.9亿元人民币,有效认购户数为263户。根据该基金2024年一季报,该基金规模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就下降到了19亿元人民币,截至一季度末有54.04%的基金份额由一名机构持有人持有。
对单只产品依赖明显
上述规模大幅下降的债基,主要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大多出自中小基金公司。二是很多基金存在机构占比过高情况,在持有人迅速赎回环境下规模急剧下降。
以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为例,该基金高达100.1亿元的募集规模中只有2名持有人。除前海联合基金以固收资金认购1000.10万份外,其余100亿份均由一名持有人持有。2018年6月底该基金规模开始迅速下降,和持有人赎回有密切关系。根据该基金2018年半年报,该基金在报告期内总赎回高达120亿份,抵消了49.86亿份的总申购后,总份额从成立时的100.10亿份下降到29.96亿份。
在该基金2021年底沦为迷你基金时,前海联合基金就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更改基金“自动清盘”规定。在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下,该基金本应根据约定进行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前海联合基金拟改为:基金经理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在6个月内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根据公告,该议案最终获得通过,参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代表的基金份额为97.13万份,占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99.82%。该基金2021年四季报显示,这97.13万份由一名机构持有人持有,且是在当年的10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间买入的。事后来看,这其实不能让该基金开脱困境。尔后,该基金运作持续萎靡,在没有其它资金进入情境下,前海联合基金以当初申购的1000万份额,通过开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方案方式维持运作。
这只规模曾高达150亿元的债基,一度支撑起前海联合基金公司的“半壁江山”。 同花顺 iFinD数据显示,在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规模高达150亿元前后,前海联合基金的管理规模约为327亿元人民币。随后由于该基金规模迅速下滑,前海联合基金的管理规模一度缩至160亿元左右。直到今天,该公司管理规模仍然在100亿元上下徘徊。
相类似的,在银河铭忆3个月定开债基于2017年12月成立时,银河基金旗下约50只基金总规模尚不足800亿元人民币,但该基金独占了100亿元人民币。直到今天,银河基金旗下基金产品数量已经有85只,管理规模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些情况,折射的是非头部公募在债基领域的发展现状。”南方地区一位公募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债基等固收产品规模水涨船高下,公募基金业整体管理规模已迫近32万亿元人民币,但从单家基金公司来看,能“持续吃肉”的仍然是头部大公募。
该市场人士具体分析称,对所有基金公司而言,债券基金都适合作为发展的“基本盘”。债券基金是一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业务,对基金公司的定制化服务与不同化配置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这些年的确有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如前海联合)通过一些机构定制产品来做大规模,以期实现弯道超车。但这些机构资源比较有限,也很强势,往往以超高比例持有份额拥有绝对话语权。一旦在基金浮盈后大量赎回,基金规模会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最终走向清盘。事后来看,这种做法具有一定博弈成分。
“这些基金当初规模能上百亿元人民币,说明是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后面出现机构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原因不仅是基金公司自身,和股东也有密切关系。一些公司当时可能处于发展上升期,但后面由于股东变更、股权大幅折价甩卖等情况,均会对公司管理层和投研团队发生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位华南地区中小公募的品牌责任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还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模迅速下滑的基金,过往业绩实际上其实不差。在运作进程中,挣钱效应会吸引部分中小投资者进来。他们只看到了挣钱表象,却不晓得要走向清盘的事实。在这进程中,基金公司完成了机构业务,个人投资者有可能成为信息不同步下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