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供应链】印度想抄郑州作业,能行吗?

查看信息来源】   9-7 13:44:28  
富士康

  这一次,印度想要效仿郑州。

  据《印度时报》报道,不久前, 富士康 正在评估印度南部多个邦,计划挑选适当的,在当地建立类似中国郑州那样的城市。

  这几个邦也在为争夺 富士康 而努力。其中,泰伦加纳邦已提出提供2000英亩土地(约8.09平方千米)用于建设供应链园区,安得拉邦拟提供2500英亩(约10.12平方千米),卡纳塔克邦则愿意提供300英亩(约1.21平方千米)。

  泰伦加纳邦信息技术与工业部部长巴布透露,将借鉴 富士康 在郑州的成功经验,不仅建造生产基地,还会配备齐全的宿舍、医院、消防站、电影院和超市等设施,期待能容纳30万-40万名工人,并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货商入驻。

  虽然对印度工厂满怀期望,但据BBC报道, 富士康 方面却因当地劳工招聘等许多问题深陷舆论泥沼。因此,今年 富士康 选择再度加码投资中国,7月已经和郑州政府签订合作,投入约10亿元用以建造新总部大楼,同时大规模招工,紧急备战iPhone 16的生产。

  劳动力质量差距大

  印度能成功抄郑州作业么?

  表面上看,印度人力成本更加低廉,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激励计划,可其实, 富士康 在印度推进的过程其实其实不畅。

  为了在印度再造一个“中国工厂”, 富士康 特地派遣中国员工前往印度,负责监督运营和培训印度工人。但这让很多印度工人不满,抱怨工厂的设置不够本地化。

  一位印度顶级经理就表示:“包含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命令在内,所有机器的文档均由中文书写,软件界面也为中文,甚至紧急按钮也木有本地化适配。”在他看来,学习中文的操作其实其实不是易事。

  还有一些文化上的不同,让当地的印度工人一度无法理解,例如,机器故障时长达30分钟,为啥会让他们的中国同事感到如此不安。

  同时,由于印度工人受教育水平不如中国,还一度有“印度工厂组装的iPhone 15良品率仅有一半”的传言。虽然 富士康 高管否认了这一说法,但由于这位高管只进行了笼统的描述,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因此还是有许多人对印度工厂的良品率发生疑问。

  除了要让印度工人适应工厂的工作强度, 富士康 还务必与当地政策制定者、土地所有者和劳工团体抗衡。

  好比,印度法律中规定,工作日的工作时长为8小时, 富士康 试图说服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将其改为了12小时,但在发生重大抗议事件后,这项方案最终被搁置。

  “如果让我工作12个小时,我就会死,”一位印度 富士康 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帕德米尼说,“我务必活着才能工作。”

  不仅效率不及中国、工作态度有所偏差、良品率被诟病,印度工厂还陷入了性别歧视争议。

  今年6月,路透社曝光 富士康 在印度的工厂拒绝招聘已婚妇女,虽然印度法律并未明确禁止招聘行为中的性别歧视,但这还是与当地势力强大的工会的主张相悖。这起事件也让 富士康 在当地面临巨大的舆论危机。

  “我们在中国简直被宠坏了,”一位从中国调往印度的 富士康 顶级经理表示,“在印度,除了劳动力,其它一切都很贵。”

  虽然劳动力的成本较低,但面对证量上的差距, 富士康 最终还是将赶工的任务交回给郑州工厂。

  这个9月,苹果秋季发布会亮相在即。 富士康 的郑州工厂里,中国工人们也正忙着为iPhone 16生产备货。

  根据惯例,为了应对生产,郑州工厂早在7-8月已经进行了大规模招工。据媒体8月的报道,新招募日均人数超2000人,其中7月招募人数约5万人。

  9月-12月,是iPhone系列产品出货高峰期,也是 富士康 郑州工厂的生产旺季,这里生产的苹果手机,占据了全球出货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 富士康 要求工人们工作时间长、目标明确,延误和错误达到最小化,这些对于那边的工人来说不是难事,但很难在印度复制。”印度媒体表示。

  基建和供应链跟得上么?

  自20十年起, 富士康 就将河南郑州设为其在中国大陆的生产重镇。 富士康 用14年的时间,将 富士康 郑州工业园缔造成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组装基地,生产高峰时期,工人人数可多达30多万。

  这时,甭管是 河南省 层面还是 郑州市 层面,对于 富士康 的发展均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给 富士康 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外,还对其最急需的劳动力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招工模式。

  该工业园区在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上也连年扩大,包含增加各类生活配套、改造员工宿舍、设立医院等。

  外媒认为, 富士康 在郑州的产业链已发展得极为成熟,劳工素质较高,管理成本相对其它地区更低,产能优势极为明显。

  当然,这种合作造成的改变是双向的。 富士康 郑州工业园创造的产值,年均带动300亿美元的出口额,累计进出口额约占 河南省 进出口总额的60%、 郑州市 的80%。同时,整个“十三五”期间,郑州 富士康 累计带动200余家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郑州工业全区,完成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

  但印度的 富士康 园区,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尽管印度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却存在各类隐形成本。

  印度不像中国,在本土拥有庞大的材料和设备制造商网络,时直到今天日,印度供应链期望的大多零部件仍要从中国进口,还要支付贵重的运输费用,这个过程就拉高了总成本。

  印度的条件设施和电力设备也有待提升。

  就在今年夏天,面对罕见的历史高温,印度政府临时出台了企业“限电令”,要求包含 富士康 在内的一众工厂企业,务必减少30%的生产用电量。这对 富士康 产能的打击是巨大的。

  “未来几年,印度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增长将局限于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更为重要的电子和机械组件生产仍将聚焦在中国,因为印度在效率、基础设施和人才储蓄方面尚无法与中国同日而语。”《日经亚洲评论》曾撰文表示。

   富士康 在印度:屡败屡战

  其实,早在2006年, 富士康 就开始试水印度市场了。多年深耕,屡投屡挫,屡挫屡投,直到今天尚未能建成类似郑州这样的工业园区。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 富士康 2006年开始进入印度市场,先后在泰米尔纳德邦设立两个手机生产园,主要代工生产海泰和诺基亚手机。

  随着诺基亚在印度市场的衰落, 富士康 在当地的生产园自然也开不下去了。在试图关闭诺基亚手机生产园时, 富士康 还遭到当地工人的抗议。

  也是从2006年开始, 富士康 与苹果建立合作,为其代工生产iPhone,并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厂商。尔后多年, 富士康 的主要生产工厂都在中国,一直未在印度进行过重大投资或建厂。

  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推出了“印度制造”行动,希望以各种政策优惠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在印度完成零部件生产和组装,并借此减少对我国制造业的依赖。

  2015年, 富士康 开始将目光瞄准印度。这一年的8月, 富士康 宣布计划在印度建厂,其子公司为包含小米在内的一些品牌手机代工。

  第贰次的试水建厂也其实其实不如意。2016年11月,印度政府宣布废止高面额纸币,严峻的资 金短缺造成 富士康 在印度的收入大跌五成,强逼其将产量也减少一半。

  这全面的风波并没有减少 富士康 对印度的信心。2017年, 富士康 开始将苹果的iPhone组装产线搬入印度,随后迅速扩张,开设多家工厂。

  2020年, 富士康 开始在印度生产最新款苹果产品。

   富士康 押宝印度,试图将更多的产能放在印度,但直到今天,计划其实其实不完全顺畅。

  在产能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25%的全球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然而,截至2023年1月,印度仅占苹果总制造业务的5-7%。到2023年底,印度负责全球14%的iPhone生产。

  整体而言, 富士康 在印度工厂的扩展进度并未达到预期,但 富士康 仍痴心不改。

  2023年,苹果总裁库克访问印度,计划扩大在印生产规模和智能手机销量。这一年, 富士康 先后在印度两地分别投入6亿美元和5亿美元,又在当年年末,宣布计划在印度加大投资以配合来自苹果的订单需求,这笔投资数目将超过15.41亿美元。

  “让我们为印度制造业和社会进步尽一份力,”今年, 富士康 老总刘扬伟访问印度时表示, 富士康 已在印度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并计划在明年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他也同时表达了在印度附近建立“工业城镇”的兴趣。

  现在,印度南部各邦正积极争取 富士康 的投资,希望复制一个“ 富士康 郑州工业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而印度,能如愿么?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