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新能源汽车】汽车早报-9月25日-
【查看信息来源】 9-25 7:17:09上海发布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
9月24日,上海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在2024年第贰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发布。此次发布共涉及7个区,11个千亿级区级主导产业。其中,浦东新区主导发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智能网联 新能源 汽车全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闵行区主导发展“先进能源装备及绿色低碳”千亿级产业集群;宝山区主导发展“高端 新材料 、 机器人 及高端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嘉定区主导发展“智能网联 新能源 汽车全产业链”千亿级产业集群;金山区主导发展“化工 新材料 ”千亿级产业集群;徐汇区主导发展“ 人工智能 (大模型)”千亿级产业集群;杨浦区主导发展“在线新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
财联社汽车:智能网联 新能源 汽车是嘉定区的重要产业方向之一。
“价格战”拖垮经销商知情人士:流通协会紧急报告将递交更多部委
9月2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文称,近日向政府有关部门正式递交《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当前该《报告》已经有两个部委收到,其它(相关部委)应该逐渐在本周内收到。”
财联社汽车:空前绝后的“价格战”,致汽车经销商深陷危机。
乘联会崔东树:1-8月中国汽车进口48万台同比下降2%
9月24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台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有80万台。2024年1-8月汽车进口48万台,同比下降2%。随着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几年汽车进口持续低迷,1-8月持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8月进口汽车7.6万台,同比增长2%,环比7月增8%,这是近期少见的8月高增长。
崔东树: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
广汽传祺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发布
9月24日,广汽传祺与华为合作的首款概念车“1 Concept”正式亮相。1 Concept是传祺华为联合创“新”计划的首个落地产品,定位为大型旗舰轿车,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新一代鸿蒙座舱等,量产版本预计在2025年第壹季度发布。
财联社汽车:传祺与华为的合作将采用深度共创的全新模式。
吉利汽车加码东南亚市场将在越南建立合资汽车装配厂
9月24日,越南企业Tasco发布声明称,吉利汽车与Tasco签署协议,将在越南太平省成立一家汽车装配厂合资企业,总投资额约为1.68亿美元,其中吉利汽车出资比例36%。工厂首期年产能为7.5万辆,将组装领克和吉利汽车品牌旗下的车型,未来有可能扩展到其它品牌。新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动工,首批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初交付。
财联社汽车:吉利在全球汽车市场布局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余承东:智界R7最早10月15日交付
9月24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老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老总余承东表示,智界R7正式上市,售价25.98万元起,Max版和Ultra版10月15日开启批量交付,Pro版会在11月15日开启批量交付。
财联社汽车:自主品牌“全面围剿” 特斯拉 Model Y的浪潮下,智界R7无疑是最有希望将其拉下“神坛”的新车之一。
宝马中国回应“价格战”传言:未对建议零售价做调整由授权经销商自主决定
9月24日,宝马中国有关人士称,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品牌都面临同样挑战。可是,宝马近期没有对建议零售价做任何调整。授权经销商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零售价格,最终成交价受具体交易情况影响。最近,有传言称,宝马在中国市场做出了下调相关车型售价的决定。有关人士认为,受近期销量振荡、市场压力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原因影响,宝马重返“价格战”。对于传言,
财联社汽车:传统车企在“价格战”中进退两难。
12.19万元起长安第四代CS75PLUS价格公布
9月24日, 长安汽车 第四代CS75PLUS正式发布价格及购车权益,提供两款车型选择,其中1.5T新蓝鲸尊享型12.19万元人民币,1.5T新蓝鲸旗舰型12.99万元。根据计划,今年12月 长安汽车 还将造成2.0T的动力选择。智能化方面,第四代CS75PLUS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系统,搭载APA5.0代客泊车、540°行车影像辅助、智慧云控等。
财联社汽车:第四代CS75PLUS在动力、空间、驾乘智能化方向实现全面进阶, 长安汽车 欲借此重新定义燃油车。
Stellantis集团开始寻找总裁 Carlos Tavares接班人
9月24日,据外媒报道,欧洲车企Stellantis开始寻找总裁 Carlos Tavares的接班人。对于立即变更总裁,董事会主席没有任何计划。公司董事会将于10月份早期开会,评估美国业务。
财联社汽车:2024年的人事变动尤其频繁。
(财联社记者张屹鹏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