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锂电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将成标配
【查看信息来源】 9-25 23:01:38目前,第贰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会上强调:作为 新能源 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近年来,防范 新能源 汽车起火事故成为业内聚焦话题。多位行业学者、专家在会上表示,动力电池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回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正在加强,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等质量水平正在提升。
专家建议开发智能电芯
在第贰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演讲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高新所责任人肖凌云分享道,2019年以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 新能源 汽车火灾事故报告制度。直到今天,共收到 新能源 汽车火灾事故报告1630余例。“火灾事故发生率始终在降低,说明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始终在提高。”肖凌云表示。
电池起火主要因素为热失控。北理工深圳汽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姜久春指出,目前市场中有50%的电池无法通过现有方法预估是否会起火,即无征兆的热失控。据了解,以往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够通过丈量单体电芯电压、模组温度和Pack的电流,来对电池系统进行状态估计和管理,但部分无征兆的热失控却无法通过传统BMS方式检出。姜久春建议,在电池管理上亟须增加传感参数,开发“智能电芯”。
另外,姜久春指出,动力电池新型安全困境凸显。例如,动力电池非法替换成为行业隐性规则,退役电池回收后一部分被非法改装为翻新电池,重新流入市场,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中电池被严密监测,但在动力电池存储运输进程中,易燃易爆的电池却往往处于“裸奔”状态,存在一定的危险。“急需全生命周期的电芯监测。”姜久春表示。
行业聚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在本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期间,多位专家学者指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成为保障 新能源 汽车安全的必备条件。
电池安全防护主要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被动安全防护指通过硬件的加强设计来提高全面的稳定性,主动安全则是通过软硬件的联合来实现提前的预警和干预。
被动安全方面,广汽埃安研发中心副主任工程师李恺翔介绍,公司2023年研发出了弹匣电池安全技术2.0版本,电池在电解液中加入了耐氧化阻燃剂,同时开发了电芯顶部和底部的双层冷却系统,整体冷却效率可提升80%,实现了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和枪击实验不起火。
主动安全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 大数据 来监测电池安全。 上汽集团 电力电池部总监葛海龙介绍,公司研发的魔方电池能24小时对电池包进行远程监控,即便是在静止休眠状态,一旦监控到危险,便会第壹时间上传系统并通知用户。
除了电池技术与设计上的提升,标准牵引行业健康发展与安全水平也在提升。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20年发布的强制性安全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建议稿)》。为应对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的要求,我国各方正在积极推动碳足迹排放核算标准与数据库的建立,寻求与国际标准互认。
专家建议
“ 新能源 汽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名片。作为 新能源 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应从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与运维创新三方面协同突破安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
“应关注电池全生命周期系统性的碳排放,在研发设计阶段,就应考量到碳足迹的规定。同时行业应多方协同构建合规生态链,共同应对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和合规性的挑战。” ——欧盟法规专家、汽车海外技术合规联盟秘书长陈明
“电芯可以将失效率降低至ppm级(百万分之一)或ppb级(十亿分之一),可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行业需要在系统层级进行防护,也就是允许电芯发生热失控,但热失控后电池不能发生起火或爆炸造成严峻的事故。”——广汽埃安研发中心副主任工程师李恺翔
“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制定上,中国已经从关注挤压测试、针刺测试等滥用测试的阶段到逐步发生了关注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实际应用安全的共识。” —— 宁德时代 系统安全设计总监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