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中介机构】保代负面评价制度日趋完善 -看门人-先要守好自己的-声誉之门-
【查看信息来源】 9-30 1:04:13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严监管不可或缺,永远在路上。而严厉惩办“关键少数”更是监管“长牙带刺”的重要着眼点。此次,对保荐代表人的整肃正是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应有之义。
最近,保代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正式启用,16名保代被公示“暂停营业”,其中来自头部券商的保代有很多。牵涉的保荐项目包含紫晶存储、乐视网、蓝山科技等,而这些项目多涉及财务做假,都曾轰动一时,也大都曾被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点名”,列入了当年的典型违法案例之中。
这时,保代的个人执业信息中第壹次公示了项目撤否情况,超过3500名保代被公示了项目撤否比例。其中,1000余位保代的项目撤否比例为100%,超600位保代的项目撤否比例在50%至83.33%之间,合计已占据“半壁江山”。
近年来,随同着资本市场严监管的持续升级,财务做假等“带病闯关”的表现被置于“聚光灯”下审视,这些证券领域非法被罚的“重灾区”,亟须“下猛药”去除病根。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在IPO进程中,一旦面对财务存疑的拷问,发行人往往会选择“贪生怕死”,“一查即撤”“一撤了之”屡见不鲜。在这进程中,为发行人“保驾护航”的中介机构自然也难辞其咎,相关保代更是难逃其责。绝无仅有的“追查式”处罚力度,让有“污点”的中介机构及保代纷纷被曝晒于阳光之下。
如今,保代分类名单D的出炉、保代撤否比例的披露,都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保代负面评价制度正在日趋完善。目前来看,上榜保代负面评价名单,可能影响到保代个人的职务升迁和岗位调整,久而久之,保代头顶的尽职尽责之“箍”将越箍越紧。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不只是说说而已。严监管推动中介机构回归根源,就是要啃“硬骨头”。
对于旗下保代被点名较多的券商而言,应深刻反思内部管理、项目筛选及保代培训等方面的“病灶”。以加强内部控制为准绳,完善项目审核和风险评估机制,提升保代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强化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优化保荐团队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对于头部券商而言,凭借自身奋斗多年抢到的“江湖”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储蓄拟上市公司资源自不在话下。但当前来看,头部券商业务范围较大,“分身乏术”也让其保荐项目出现了一点“瑕疵品”。因此,头部券商在保荐时还应本着不断改进的态度,在“优品”中筛选出更多“精品”。
总之,保代负面评价制度的完善,倒逼着证券行业“吾日三省吾身”。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保代应对保荐项目保持敬畏心,坚守“勤勉尽责”的初心。
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要珍惜中国资本市场来之不容易的大好局面,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唯有诚信执业,才能对得起投资者对“看门人”沉甸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