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数字银行】穿工装、住千万豪宅、许诺收益年化50%,某银行离职人员谎称仍在职-敛财-上亿,终获刑14年

查看信息来源】   10-15 16:14:58  

K图 601169_0

  财联社10月15日讯 如果有昔日往来的银行人员向你许诺有门道“搞快钱”,你是否会慨然相信并将钱转给对方?近期发布的一则最新案例或许值得参考。

  最近,中国裁判文书网就上传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银行 南京分行吴某锋离职后,仍然谎称在职并以昔日工装示人,以高息为幌子诈骗多人欠钱上亿元并造成巨额损失。近期,法院二审裁定,吴某锋非法募资罪不成立,维持一审判决,即诈骗罪成立,处以有期徒刑14年。

  从近期的案例来看,此类银行离职人员隐匿离职身份诈骗的事情日渐增多。近期财联社记者也曾报道,某头部股份行员工在离职之后,谎称仍然在职,以售卖银行高息理财之名诈骗亲友超千万(法院最终认定656万),用于炒股、炒期货后亏损,案发后一审被判刑十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北京市 鑫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小峰亦向记者坦言,在现今大环境下,投资者需有潜在风险意识,不能轻信他人高息理财的宣传,亦不可轻易相信所谓的“银行员工”的身份。

  穿工装、住千万豪华住宅 北京银行 一离职人员以高息诱饵疯狂“搞钱”

  据相关文书披露,吴某锋,男,1983年生人,大学文化,原在 北京银行 南京分行工作,于2019年6月离职,尔后无固定工作。

  据吴某锋自述,从 北京银行 南京分行离职后,其未将离职消息告诉任何人。离职时已经有外债,开始借款用于周转,支付他人高额利息。尔后陷入借款还款的恶性循环中,用后面人的钱还前面人的钱,也有部分用于生活开支。

  受害者朱某杰介绍,自己于2016年其通过朋友认识吴某锋,后者号称是 北京银行 南京分行的职员,在银行做贷款审批,可以给客户做垫资,收益较高,后来朱某杰及亲属逐渐给吴某锋转账。“之所以相信吴某锋,是因为每次见面,他都是穿戴银行工作服样的西装、衬衫,开的是奔驰,而且住在价值一千万元的香格里拉小区。”

  但其实,吴某锋所住的“千万豪华住宅”其实不是其左右,而是租赁而来。相关人士证实,2019年11月,吴某锋租赁其所有的位于大光路55号香格里拉2幢的房子,租金每月11000元人民币,吴某锋告知其在 北京银行 工作。2023年1月,吴某峰开始出现租金拖延交付的情景。

  受害者毛某君介绍,2021年10月,吴某锋主动联系自己,以资金周转困难、过桥垫资为由向其借款,许诺日息千分之二的高息。其和吴某锋见面时,他每次都是穿戴 北京银行 的制服,还带着工牌,朋友圈也始终在发 北京银行 的信息。

  受害者杨某梅介绍,2021年,吴某锋说他在 北京银行 工作,职位相当于信用卡部领导职位,并以给客户垫资过桥为由向其借款,承诺日息千分之二。自己随后将大笔金额交付给吴某锋,粗略计算,吴某锋还有400余万元未还给自己。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依据文书内容,吴某锋连亲属也骗——吴某锋分别在2013年、2015年、2018年,以银行需要资金周转、完成银行任务为由向丈母娘雷某累计借款50万元。

  诈骗金额高达1.3亿元造成上千万损失法院处刑14年

  记者了解到,2022年8月,吴某锋的精心骗局终于维持不下去,和投资者约在 南京市 相关派出所见面并投案。

  吴某峰坦言,自己同意给他人的年化率少则50%,其它都在60%以上。这些(受害者)之所以出借款项给自己,是因为他们想使用其银行职员的身份放贷挣钱,获取高额利息。

  法院一审认定,2019年7月以来,吴某锋隐匿已从 北京银行 离职的情景,虚构需要资金过桥、垫资、周转等事由,向他人许诺高额利息,借得款项用于兑付本息等用途,致资金链断裂,造成巨亏。经审计,自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7月期间,吴某锋收到转入资金累计132074005.45元(1.3亿元),兑付本息124577320.93元,收入与支出差额为7496684.52元,收入与支出差额大于0部分的钱财合计13594474.16元。 最终,法院一审裁定,吴某锋诈骗公私财物,数目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吴某锋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责令其退赔受害人钱款。

  10月12日, 江苏省 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文书公布。二审法院指出,因在案证据不能证明吴某锋向社会公众公开宣传了吸收资金信息等,故吴某锋及其辩解人提出“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应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意见不予采用。另外,相关证据足以证实吴某锋隐匿已从银行离职的真相,明知没有归还能力,仍虚构事实诈骗多人钱款,造成多名被害人财产损失1300余万元人民币,数目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最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