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基础研究】科创观察员-科学探索奖第六年,腾讯资助基础研究的创新模式初显-涟漪效应-

查看信息来源】   10-20 17:26:26  
科学家】【基础研究


K图 00700_0

  六年前,腾讯宣布首期出资10亿元设立“科学探索奖”,每年遴选不高于50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获得300万元奖金,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一共只收到12份申报材料,其中有人声称发明了永动机。在项目最早期,很多科学家刚收到宣传邮件时,都以为是诈骗。

  六年后,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10月19日第壹次在上海举行。49名获奖人从1000多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进程中,超过600位各国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十余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科学探索奖自身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迭代?第壹个资助周期(5年)刚结束,有何重要的科学产出?其对青年科研人员发生了怎样的激励作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作了一番探寻。

【探索】

  科学探索奖的共同发起人颇有分量——杨振宁、饶毅、陈十一、程泰宁、高文、何华武、李培根、毛淑德、潘建伟、施一公、邬贺铨、谢克昌、谢晓亮、张益唐14位科学家和腾讯公司开创人马化腾。

  尽管出钱的是腾讯,但科学探索奖评审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科学家说了算。科学探索奖秘书处第壹个正式员工佟贺丰,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科学家的“店小二”。

  从建立之日起,科学探索奖就有些独具一格的气质。好比,科学探索奖的奖金直接汇入获奖者银行账户,供其自由支配,甭管是还房贷还是拿来做研究,一切由科学家决定,而且不问后续成果产出,亦不求商业回报。这一条甚至被明确写进科学探索奖的章程。

  科学探索奖的奖励对象不高于45岁,今年起女性申报人年龄放宽到48岁。“科学探索奖尤其是为比较年轻的学者而设,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思路。”时年97岁高龄的杨振宁在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曾作此评价。

  历年来,大约有30%的获奖人乍一听“藉藉无名”。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方是科学探索奖的追寻——不唯论文、“帽子”、奖项、学历、职称,只看重探索未知的潜力和勇气。2024年获奖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对此深有体会:“这是我参加过的最特别的奖项答辩,讲过往成绩不能超过5分钟,讲未来做什么要25分钟(包含问答),而通常奖项答辩重在讲已经取得的成绩,未来工作往往都是几句话带过。”

  为了“让科学只是科学”,科学探索奖对“打招呼”零容忍,谁“打招呼”谁就“出局”,且未来两年不可再次申报。

  六年来,本着“宁缺毋滥”原则,科学探索奖资助了297位青年科学家。为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公正,终审评委匿名投票,避免一位评委决定谁能获奖的情景。同时实行“断开式评审”,避免同一批判委“一评到底”。

【迭代】

  对于科学探索奖发展中的问题,腾讯及后来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延续了互联网公司做事的形式,每年都有新的迭代。

  今年评审标准中明确增加了“原创性”的分量,以鼓励勇闯科学“无人区”和“深水区”。

  成立之初就设置了前沿交叉领域,今年更是将交叉性作为独立维度进行考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荣誉院长汤超说:“人类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知识已远超单一学科知识范畴,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甚至会成为不可替代的研究范式。”

  2020年第壹次对港澳地区放开申请。2022年起新增医学科学领域,共设数学物理学、化学 新材料 、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10大领域。

  就在2022年,腾讯又来了一个“大手笔”——十年内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每位获选的科学家,实验类5年获资助2500万元人民币,理论类5年获资助1500万元。

  “这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最大特色是‘选人不选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表示。项目不对研究员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做项目进度考核。

  有科学家曾表示:“我参加别的项目答辩,应该不会说这个想法,有点像吹牛。但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十来年。”

  区别于科学探索奖,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对科研的资助,支持更大规模、更长周期、更具探索性的条件研究。

  无疑,这是比科学探索奖更大的“冒险”。但对于科学研究的支持,腾讯下了很大的决心,在这里并没有对“投入产出比”的商业计算。

  有两个细节,可见一斑。

  第壹届科学探索奖的终审结束后,职员意识到300万元奖金属于“一次性偶然所得”,获奖人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马化腾获悉后表态:“我们答应了人家300万,这个税我们来交。”

  “十年出资100亿元资助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超越了商业界限的长期承诺。科学家也担忧,腾讯万一亏了咋办。”腾讯公司顶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说,腾讯因此已把100亿元拨到独立、公益化运营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并成立了监督委员会。

【可能性】

  科学探索奖改变了啥?科学家有着各自不一样的“获得感”。

  有位获奖人曾一家六口住在40平方的周转房里,没有电梯,一度考虑跳槽去企业,获奖后购置一套两居室。

  “让我有底气把目光从短平快项目移开,转向一些不确定性更高但意义更重大的课题。”北京大学教授周欢萍说。

  相同的是,这些青年科学家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

  春风化雨。虽然科学探索奖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但六年来一颗颗播撒的“种子”,正逐渐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壹届获奖人中有一位科学家研究仿生深海软体生物的构造,他在获资助的五年之内就有了初步成果,研制的深海软体 机器人 成功地在万米以下的海底作业,这一成果也登上了《自然》封面。”奚丹说。

  截至去年6月,7位获奖人的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多项获奖人成果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探索未有穷期。今年最年轻的获奖人、“90后”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冯建东,瞄准的单分子蛋白测序方向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2024年获奖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闫建斌,将在“抗癌明星药物”紫杉醇的高效生物制造方向进行探索。“一开始我认为可能需要十年之久,但现在有了科学探索奖的帮助可能用不了那么久。”

  “科学探索奖的成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说,科学探索奖本身就是对我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

  为基础科研照亮“一束光”,科学探索奖正力求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青年科学家是基础科研的主力军,是我国科研事业的未来。期待着,科学探索奖为科学“种子”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存在性。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