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北交所】解码新质生产力 - 政策暖风频频 中小企业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源泉
【查看信息来源】 10-22 23:07:15从 无人驾驶 汽车投入运营,到工业人形 机器人 “上岗”;从AI大模型配备深度算力“心脏”,到大型 无人机 在青藏高原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在我们的生发生活中,硬核科技正大展身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业界共识。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全力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增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10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国已经涌现了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14.1万家,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在推进 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施展了关键作用。
从实践来看,政策如何进一步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来自 机器人 、医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多家企业,进一步梳理政策落脚点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联系,挖掘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槽点。
政策支持企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政策频出。从政策支持的关键领域来看,主要聚焦在科技自主、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方向。
总体来看,在政策落脚点方面,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研究将一批符合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项目并入‘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10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多地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各地积极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助、融资支持等,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好比,厦门、 鄂尔多斯 等地组建建立了“新质生产力草创企业扶持基金”,专注于支持草创期企业的发展。该类基金的设立有助于降低草创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概率。
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产业协作和公司成长。9月份,杭州发布了《 杭州市 “新雏鹰”企业培育管理办法》,目标到2027年,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和 杭州市 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领域,着力培育300家左右“新雏鹰”企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动驾驶“ 独角兽 ”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加科技”)表示,公司深深受益于地方政策的扶持。公司相关责任人介绍,公司落户 苏州市 高铁新城后,获得了全面的支持。当地政府从政策、人才、研发、产业链支持等层面都给予了公司充分的助力。
上述责任人进一步介绍,目前智加科技已先后完成多项 无人驾驶 场景测试,其产品技术的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盘古智库顶级研究员吴琦表示,目前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层面,都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各地立足本地的资源天赋、产业结构和发展实际,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合力,有效盘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
多重挑战下
中小企业求新求变
政策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在此环境下,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低空经济、 工业母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等 新产业 正发展向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不断创新,一系列新业态和新模式涌现。
然而,创新之路其实不是坦途,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仍面对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准入与竞争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庞大的钱财需求压力,同时,行业的快速变迁和技术迭代也给企业造成了更大的挑战。中小企业务必不断投入研发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例如,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神经介入器械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公司相关责任人对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强化与上下游资源的链接,共同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精准产品迭代研发。
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里红”)对创新风险压力深有感触。公司数据智能产品中心总经理范金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万里红作为数智化应用领域的实践者,虽然对数智应用进行了巨大研发投入,但承担着很大的创新风险。
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则表达了对行业标准不统一的担忧。公司产业生态合作部责任人贾栋表示,作为 大数据 相关产业的一员,公司深切感受到数据标准的不统一给数据流动与赋能造成的困惑。
“中小企业面临资源不足、服务不足、能力不足的内外部困境,使得抗风险能力和发展质量不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提出,发展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是解决之道,通过转型升级、分工配合、创新发展等不仅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认定3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9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告》,新认定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会同各地进一步做好集群增进工作,完善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精准服务体系,推动东、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协调发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不断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缔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
走 专精特新 之路
当前,新质生产力行业具有高景气的特征,企业生产与利润保持较快增速,国际竞争力也持续凸显,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例如,镕铭微电子(济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镕铭微电子”)是芯片设计和研发领域的典型代表。公司近期入选第75届技术与工程艾美奖,获奖理由是“在云端高效硬件视频加速器的设计与部署方面的卓越创新”。“镕铭微电子具有在全球视频处理领域的竞争力,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行业的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镕铭微电子总裁朱照远表示。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持续研发投入则是创新的条件和前提。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需要充分的钱财支持。
为此,相关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进一步通顺了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例如,王江平表示,近期工信部将联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出第叁批区域性股权市场“ 专精特新 ”专板,与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再好比,北京编制了《 北京市 关于增进 专精特新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建议稿)》,其中提到,“支持 专精特新 企业快速申报北京证交所,提高企业第壹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区研究设立 专精特新 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另外一个角度看,资本市场也在支持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 之路。北交所老总周贵华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支持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 之路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分论坛上表示,要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评估完善发行上市机制、优化融资并购安排、丰富产品工具体系,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上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