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上市公司】卓朗科技 - 退市倒计时
【查看信息来源】 10-30 20:11:30
10月30日晚, 卓朗科技 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连续多年做假,事情严重,同时触及上市规则中多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将自11月1日起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后续将根据最终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依规实施退市。
连续多年财务作假
触及多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根据《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认定的事实, 卓朗科技 子公司卓朗发展虚构服务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造成2019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五年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9.95亿元人民币,且占该2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57.85%;虚假记载的 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6亿元人民币,且占该2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6.31%。
记者了解到, 卓朗科技 的财务作假事实,触及了2024年4月发布的上市规则新增的连续多年财务作假强制退市情形,即公司在2020年以来“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连续3年存在虚假记载”,同时还触及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财务作假强制退市情形,即在2021年度、2022年度“营业收入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50%”,“利润总额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 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
根据上海证交所的上市规则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10月31日停牌一天,并自11月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期间,公司需每5个交易日披露1次相关事项进展情况,并就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进行特别风险提示。后续公司收到行政处理决定书,公司股票将随之停牌等待最终的终止上市决定。
屡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退市风险早有预兆
记者关注到,公司在今年立案之后频繁提示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2024年3月14日,公司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彼时公告中就已载明,若后续经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理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公司被立案后,每月发布一次立案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持续提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加之异常波动等公告中也提及了重大违法退市风险,提示次数已多达10余次。除了对财务作假行为重拳出击外,监管对于公司出现的其它信息披露违规也未丝毫放松。今年6月,针对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预告业绩与实际业绩不同过大且未及时更正事项,上海证交所对公司及当时担任老总、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作出纪律处罚,天津证监局也作出监管警示,多维度向市场提示公司风险。
严厉责罚财务作假保护市场生态和投资者利益
对财务作假“零容忍”是鲜明的监察管理立场。今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要严肃整治财务作假等重点领域非法行为,尤其是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惩戒财务作假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表现。今年7月,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作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财务作假的决心,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为了落实新“国九条”精神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的要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也在今年4月份进一步予以完善,坚决打击恶性和长期系统性财务作假。一方面,对事情严峻的财务作假重拳出击。进一步伐低“做假金额+做假比例”的退市标准,对于1年做假的,当年财务作假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做假比例达到30%以上的,予以退市;连续2年做假的,做假金额合计数达到3亿元以上,做假比例达到20%以上的,予以退市。另一方面,严厉责罚不贷多年连续做假。公司连续三年及以上存在财务作假行为的,将坚决予以出清。
对于重大违法的企业,强制退市不是终点。近年来,退市进程中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也在持续完善,举措也越来越多元,示范判决、特别代表人诉讼、支持诉讼、先行赔付等投保措施均不断有案例落地。同时,投资者服务中心作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的投资者保护公益性机构,也在积极施展专业作用,历年来已向法院提起各类民事追偿诉讼82起,支持约6万余名投资者获得赔偿近30亿元人民币,从法院接受委托委派调解案件7900余件,调解成功5800余件,投资者获赔近8亿元人民币。在本案中,因公司财务作假行为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要求上市公司及负有责任的股东、董事、顶级管理人员等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积极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