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A股三大指数】A股三大指数全面大涨 - 机构调仓应对市场新局
【查看信息来源】 11-7 20:05:49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后,全球资本市场反响巨大。
11月6日,美股大涨,道指、纳指、标普500三大股指再创历史新高。道指上涨1500点,上涨幅度3.57%,纳指涨2.95%,盘中第壹次突破19000点,标普500指数涨2.53%。
11月7日,A股三大指数全面大涨,上证指数报3470.66点,涨2.57%;深成指涨2.44%;创指涨3.75%。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上涨,近200股涨停。两市成交额达到2.56万亿元人民币。
当天,大消费板块持续强势, 白酒 板块领涨, 老白干酒 、 舍得酒业 、 泸州老窖 等涨停;券商股同样掀涨停潮, 中信证券 、 中信建投 、 首创证券 、 华林证券 、 太平洋 等多股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机构人士处了解到,机构投资策略也随之变化。很多机构有仓位转移的切实需求,更加重视大消费和科技股。
行情上攻动力
11月7日,A股虽然早盘表现一般,但下午在“券商+大消费”的率领下强势上攻。收盘时,上证指数报收3470.66点,已经接近这一轮上涨高点——10月8日的收盘点位3489.78点。
分析人士认为,当天A股大涨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大选落地,市场一大不确定性因素消除;二是市场预期11月8日可能会公布大规模国债发行计划,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为市场行情助力。部分资金在博弈政策预期。
从11月7日交易热点来看,市场对上述因素已经有反映。
市场预期,特朗普上台后,其主要政策主张可能包含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减税、驱逐非法移民、放松金融监管等。
“特朗普上台后,市场预期对出口可能会有部分制约,因此市场有扩大内需的政策预期。因此,当天大消费方向的 白酒 、医疗服务、房地产、食品等均有不错的表现。”有机构人士表示。
而与这一投资逻辑叠加的是,市场对于国债发行计划的期待。
“市场接着关注的是可能会公布的国债发行计划,和相关的政策对投资、消费的拉动,这有望助力市场行情进一步发展。”11月7日,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另外,近期公布的10月PMI数据显示经济有企稳迹象,随着后续政策的出台与见效,市场对经济基本面有修复预期,因此市场有了走强的条件。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美国大选对国内经济确有影响,但我国政策应对能力强、空间足。国内经济基本盘稳中向好,不必过度高估美国大选对A股的扰动。
“当前A股市场正逐步展开第贰波上攻行情。不管美国大选结果咋样,都不会影响A股市场牛市进程。A股市场这轮牛市行情是由政策转向和经济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共同形成的,市场牛市趋势一旦确立,将形成正反馈,即市场的挣钱效应越强,越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推动市场走出上行走势,进一步增强挣钱效应。”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也认为,A股市场的上涨驱动力主要来自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与美国大选的直接联系不大。大选结果的意义在于降低了不确定性,尽管特朗普的胜选可能加剧贸易摩擦,但这也有可能会激发国内政策的进一步加码,从而实际上造成更多积极影响。
胡墨晗指出,主要的变数可能聚焦在特朗普的政策变动上,尤其是在贸易政策和对华科技限制方面,这些变化可能会对A股市场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但其实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中长期上升趋势。
买方调仓进行时
自9月24日后,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迅速拉高,尔后进入盘整振荡阶段。
近期,市场板块轮动明显。先是科技股大涨,造成强烈的挣钱效应,尤其是北证50更是实现了翻番。而科创板、创业板等科技股领涨第壹波行情后, 新能源 又异军突起,带动市场人气。
11月7日,滞涨的消费板块也开始表现,包含 白酒 、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出现较大幅度回升,行业轮动加快。同时,由于市场对本轮行情乐观,作为行情风向标的券商股表现出色,许多券商股甚至创出历史新高。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指出,“在特朗普获胜的这个节点,我们看到很多机构的仓位是从前期上涨相当高的科技、资源类,转向了消费为主。”
“我们非常看好消费跟医药,对于科技的长期发展趋势也仍然比较乐观。不过短时间而言,从估值来看,消费医药股票价格向上的弹性可能更大。而科技前期上涨幅度比较大,因此这个位置短时间有一定获取利益了结和修整的切实需求,因此我们短时间比较看好消费,但中长期而言,科技也非常不错。”张可兴说。
另外一位基金经理也表达了类似的说法。
其给出的投资建议是,特朗普当选后,美联储降息节奏可能有所调整,短时间出口链和港股流动性承压,此阶段建议维持“结构大于总量”“内需大于出口”的配置思路。在现今市场环境下,建议采用杠铃型配置框架,优先配置中间段的Beta,尤其是在市场回调后,预计到年底大盘将出现主升浪。建议增加顺周期大中盘宽基的仓位,同时适当保存红利配置以防御潜在风险。
但其认为,明年市场风格可能转向成长主导,尤其是在外部环境相对平稳的情景下。其预计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增长的主要来源,建议在成长类底仓中配置科技类指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很多机构进行了投资结构的调整。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表示,近期投资策略要有所调整,例如说外贸导向型的企业可能会受关税影响,对业绩的走向心存疑虑的状况下会影响资金的方向;对于资源类的企业也要相对审慎。
“我们近期已经在进行调整,看好的方向有:一是自主可控和政策发力的行业如半导体和 信创 相关的计算机行业;二是与化债相关的行业,主要是地产链相关的企业;三是基于行情持续向好最受益的券商、保险等。不过,我们的主题投资还是聚焦在AI、 机器人 和低空经济等方向。”易小斌说。
胡墨晗也透露,“针对当前形势,我们在保持加仓的同时,也对持仓结构进行了适度调整。短时间内,我们重点关注化债和科技主题,包含环保、AI产业链、人形 机器人 、星链通信和 创新药 等领域,和后续特朗普执政可能利好的自主可控、扩大内需、 数字货币 、 军工 、传统能源、半导体等板块。”胡墨晗说。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也表示,继续看好后市。只要市场在1.5万亿元以上成交水平,个股机会仍然较多,因此可以“轻指数、重个股”。
“板块方向上,大金融受益牛市预期,大消费和医疗受益政策预期且位置偏低,科技板块受益自主可控,光伏、锂电等 新能源 整体位置较低且有困境反转的向往,这些板块都值得重点跟踪。”刘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