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IPO常态化】皮海洲 -IPO常态化-不是新股高速发行的代名词 - 立方大家谈

查看信息来源】   11-8 5:29:27  
IPO】【IPO常态化】【代名词


  最近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题座谈会上,“IPO常态化”的话题再度被提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统筹推动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逐步实现IPO常态化,积极培育耐心资本,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吴清的表态,让市场敏感地联想起新股高速发行的那些事情。通过盘点去年“8.27新政”以来这一年多来的新股发行节奏,人们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当前的IPO节奏已经明显提速。

  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去年“827新政”发布,IPO节奏明显放缓,新股发行进入慢节奏阶段。不过,今年8月以来,IPO的相关数据均呈加速态势;尤其是9月24日股市回升以来,提速明显。

  以新上市企业为例,截至10月31日,8月以来共29家,9月24日以来共14家,而今年2~7月合计36家。IPO注册数据方面,8月以来共18家,9月24日以来10家,今年2~7月仅8家。

  与IPO提速相呼应的是,撤否企业数量锐减。在撤否企业峰值的6月,单月撤否家数一度达到118家,而今年10月,撤否企业仅有11家。

  在股市行情转暖的环境下,IPO节奏有所提速,这是可以明白的。这其实也就是“IPO常态化”的表现形式。所谓“IPO常态化”事实上就是IPO的正常状态化,股市行情转暖,IPO的节奏适当提速,这就是正常状态。因此,市场不能将“IPO常态化”解读为新股高速发行,这是前几年新股高速发行时期,对“IPO常态化”的一种扭曲,以致将“IPO常态化”当成了新股高速发行的代名词。

  其实,当前的中国股市,甚直到今天后的中国股市,都不能再搞新股高速发行那一套。继续搞新股高速发行,只会让A股市场深陷“坑钱市”的泥潭,在问题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远离健康发展的道路。

  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在于,中国股市已经是一个很粗笨的庞然大物了。当前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5400余家之多。如果继续搞新股高速发行,每年发行300多家甚至是400多家、500多家新股,这一方面将会加剧老股的边缘化,让越来越多的老股成为“植物人股”;另一方面,随着新股的高速发行,大量的垃圾股就会涌进A股市场,A股市场的垃圾公司会越来越多,而这二者都是无益于股市健康发展,甚至是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

  不仅如此,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严重毛病,发行新股越多,带给股市的问题就越多。这一点,最明显表现在限售股的问题上。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不正确的,尤其是私人企业、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套用了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模式,任何一家企业的上市,少则给市场造成3倍于首发流通股的限售股,多则造成9倍于首发流通股的限售股,这些限售股一经解禁,就会上市减持套现,成为套在A股市场投资者头上的紧箍咒。股市因此成了这些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股市始终都不会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也正因如此,A股市场不能再搞新股高速发行那一套,不能扭曲“IPO常态化”,将其视为新股高速发行的代名词。就目前股市的现状来看,务必维持新股发行的慢节奏,同时需要加紧完善股市的一些重要制度,包含新股发行的相关制度,要将IPO公司不正确的股权结构修正过来,让股市真正地服务于上市公司,而不是为上市公司的老板服务。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力源海纳】  【注册资本】  【产能利用率】  【IPO】  【有猫腻】  【轩竹生物】  【2024】  【商业化】  【中国医药】  【科创板】  【港交所】  【中淳高科】  【2022】  【报告期】  【上交所】  【西普尼】  【新三板】  【经销商】  【2023】  【分别为】  【资本市场】  【内蒙古】  【北交所】  【专精特新】  【影石创新】  【强一股份】  【节卡股份】  【大数据】  【发行上市】  【百奥赛图】  【沈月雷】  【实际控制人】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