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中信集团】中信保诚人寿保费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净亏损32亿,股东再增资25亿能否疏解经营困局?
【查看信息来源】 11-8 8:27:18蓝鲸新闻11月7日讯(记者石雨)成立20多个年头老牌寿险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中信保诚人寿”)在今年迎来资本实力的大跃迁。2月刚刚获批增资25亿元后,该公司近日公告,拟再增资25亿元人民币,两家股东不再选择小步慢跑式增资,而是加大马力注资。
股东此时出手对于当前的中信保诚人寿而言,尤为重要。2022年开始,中信保诚人寿出现保费增速大幅放缓、利润收缩甚至由盈转亏的情景,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32亿元人民币,净亏损额居于行业前列。今年三季度,监管还点出中信保诚人寿在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管理、内控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叠加经营端的压力,显然,这其实不是好信号。
年内推进两笔合计50亿元增资,注册资金或增至73.6亿元
此笔增资,早已于一年前“启动”。2023年12月,中信保诚人寿在董事会中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注册资金的事宜,提出双方股东向公司增资50亿元人民币,分两笔进行。
第壹笔25亿元增资已于2024年2月2日完成,经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中信保诚人寿注册资金由23.6亿元增至48.6亿元人民币。时至年尾,2024年11月5日,中信保诚人寿董事会审议通过第贰笔增资实施条件。此次增资同样为25亿元人民币,增资后,公司注册资金将由48.6亿元增至73.6亿元人民币。
建立于2000年的中信保诚人寿,由中信集团和保诚集团联合发起设立,为中英合资人寿公司,初始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设立早期,依托于股东优势,中信保诚人寿即获市场看好。2022年,中信集团将所持中信保诚人寿股权划转至旗下金控平台中信金控。
直到今天,中信保诚人寿经历数次增资,均由两方股东按比例出资,两家股东保持一致步伐。从金额角度而言,此前的屡次增资,金额均未超过5亿元人民币,直到今年2月增资获批前,中信保诚人寿注册金额为23.6亿元人民币。
在上一轮增资时,中信集团老总、中信金控老总奚国华曾表示,增资不仅使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本实力和发展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也推动中信集团继续引进利用外资,服务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保诚集团执行总裁华康尧则表示,作为保诚集团整体策略的重要一环和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中信保诚人寿的业务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亏损困局待解,公司治理、业务经营等方面问题遭监管点名
那么,50亿元资金加码下的中信保诚人寿,正在处于怎样的境遇呢?
在近日披露的2024年第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中信保诚人寿透露:公司收到金融监管总局出具的1份年度监管情况通报、1次监管强制措施、1次监管问询函,指出公司“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强化战略引领,聚焦主责主业,保持了平稳发展。但在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管理、内控合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和投资管理、产品切换等方面的问题。
回溯历史数据,成立以来中信保诚人寿保费收入稳步提升,利润方面至2022年实现连续盈利,整体显现稳中有进的节奏。
但在2022年开始,中信保诚人寿业绩数据开始有所“变调”,先是净收入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则由盈转亏,当年出现7.96亿元净亏损,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仍在延续,净亏损达到32亿元人民币。保费方面,2023年,中信保诚人寿保费收入实现315.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微增1.25%,增幅远低于以往,而今年前三季度仍是慢速增长。
保费增幅的放慢,与中信保诚人寿业务结构调整相关。中诚信国际在跟踪评级报告中分析,2023年,在偿二代二期资本约束下,中信保诚人寿压降规模型业务占比,银保渠道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等产品保费规模有所收缩。从产品期限结构而言,2023年中信保诚人寿趸交业务占比下降,期交业务占比有所增加,但首年期交业务占比同比有所下滑。
利润表现一方面受到准备金计提增加等原因影响,另一方面则指向投资端。中诚信国际报告显示,利润表口径中,2023年,中信保诚人寿总投资收益26.05亿元人民币,远低于2022年的49.69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资产减值损失25.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加。
从资产质量而言,报告指出,中信保诚人寿整体投资风格较为稳健,投资组合以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并适当配置权益类资产。截至2023年末,公司高风险资产同比有所增长;高风险资产/现金及投资资产比例持续下降;但由于股东权益同比有所减少,高风险资产/股东权益较上年末上升。考量到资本市场振荡加剧,未来仍需关注权益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情况。
值得强调的是,中信保诚人寿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持有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中信保诚人寿曾 举牌 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后逐步增持至9.02%,成为光大控股第贰大股东。但自2020开始,光大控股股票价格一路振荡向下。
随同着业绩的波动,中信保诚人寿也进行了大范围的高管调整。2023年6月,中信保诚人寿老总黎康忠因个人原因辞任,这名来自外方股东保诚集团的老将,在任职近6年后离场。
今年4月,中信保诚人寿公告总经理赵小凡因年龄原因退休,由曾在 中信银行 、中信金控任职的常戈出任临时责任人,2个月后,常戈正式获批担任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不过,日前业内传出消息,已退休的赵小凡“疑似失去联系”。
总体来看,2023年以来,中信保诚人寿还有副老总、董事、副总、总助、财务责任人、合规责任人等多个岗位人员有所变动。
当前,新任总经理上任,老总一职还未落定,中信保诚人寿何时能扭转亏损颓势,又将怎样重回稳健经营之路,还要时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