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龙虎榜】近一月五登上龙虎榜 被华为机器人概念带飞的拓斯达也有-忧虑-
【查看信息来源】 11-21 18:41:35
最近, 拓斯达 (300607.SZ)在A股市场的表现可谓风光无限,连续两日斩获20CM涨停,瞬间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目光。
然而,就在股票价格热度飙升之际,公司的“降温”公告也随之而来。11月20日晚间, 拓斯达 发布股票价格异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于11月19日、11月20日连续二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上涨幅度偏离值累计达到30%以上,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景,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蓝鲸新闻记者了解到,公司发布的异动公告,除一些常规的“不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的情景说明外,公司还就最近与华为的 机器人 业务方面合作,和近期在 人工智能 领域的情景进行说明。
不可否认,公司股票价格此次的暴涨大概率与华为的合作紧密相连。同时,各路游资在 拓斯达 股票价格急剧攀升进程中亦频繁现身,这也成为推动其股票价格上扬的重要因素。
另外,华为之所以青睐 拓斯达 ,或与其向 机器人 赛道积极布局存在关联。不过,蓝鲸新闻发现,在公司股票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和 机器人 业务大力推进的大背景之下,还存在一些市场需要冷静看待的事项。
股票价格暴涨的“推手”有谁?
从二级市场来看,近日 拓斯达 股票价格不断飙升。据Chioce金融端显示,11月19日和20日,公司股票价格连续两天涨停板,综合上涨幅度为40%。11月21日,公司股票价格在盘中更是创出32.95元的历史新高,截至当天收盘,公司股票价格收报32.08元,上涨5.08%,总市值达145亿元人民币。
图源:chioce金融端
记者发现,公司股票价格显现出的暴涨态势背后, 华为概念 所造成的强大加持效应,与各路游资的踊跃参与,极有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两大要素。
11月15日, 拓斯达 与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完成合作备忘录签署。从公告来看,尽管现阶段合作尚处于初步启动时期,还未转化为实际的营业收入贡献,但华为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其在行业影响力和市场资源整合方面的卓越实力,为 拓斯达 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一幅极具想象力的蓝图。
图源: 拓斯达 公告
尤其是在人形 机器人 这一热门且潜力巨大的领域,双方的合作让市场投资者对 拓斯达 在技术创新突破、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市场份额拓展等方面布满向往,而这种乐观预期就像一股强大的暗流,推动着 拓斯达 股票价格水涨船高。
记者了解到,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合计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除了 拓斯达 ,还涉及的沪深A股公司包含 大族激光 、 中坚科技 、 兆威机电 等许多家知名科技企业。而在签约消息公布后,上述涉及的沪深A股公司,当天股票价格不同水平受到刺激。
另外,各路游资的身影也在 拓斯达 股票价格暴涨进程中频繁闪现,成为不可或缺的助推力量。如知名游资炒股养家所在的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宛平南路证券营业部,在11月20日净买入4416.25万元人民币,还有 国泰君安 证券上海海阳西路证券营业部、 深股通 专用等也纷纷重金入场。
若拉长时间来看,近30天来, 拓斯达 累计5次登上龙虎榜, 东方财富 证券拉萨东环路第壹证券营业部、 深股通 专用、 华泰证券 北京东三环北路证券营业部等交投活跃。
金元证券投资顾问赖懂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游资的炒作风格往往善于营造市场热点氛围,他们的介入会吸引众多中小投资者跟风买入。在市场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大量金额持续涌入,形成强大的买盘支撑,使得股票价格显现出一路狂奔的态势。
行业白热化之下,缘何获华为垂青?
记者了解到,在科技浪潮汹涌的当下, 机器人 赛道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 拓斯达 到底具备何种特质,能够在华为的严苛筛选中崭露头角?若要深入挖掘这背后的缘由,对 拓斯达 过往的业务轨迹进行回溯就显得尤为关键。
拓斯达 建立于2007年,早期主要从事注塑机辅助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当时国内注塑机市场对进口机械手依赖度较高,其不仅价格高昂,售后维修也因需从国外订购零件而极为不便。 拓斯达 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槽点,于20十年组建研发团队,全力攻克技术难题,并在次年成功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manipulator控制系统,凭借此产品, 拓斯达 在国内市场迅速站稳脚跟。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发展的变化, 拓斯达 单一的注塑机辅助设备业务面临着增长瓶颈。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拓斯达 开始向 机器人 领域转型。2022年, 拓斯达 成功推出两款新产品——gmu600天车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dmu300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展现其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强大研发与制造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地位,同年也成了 广东省 机器人 行业内第壹家上市公司。
其实, 拓斯达 与华为合作可能也较为紧密。此前 拓斯达 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为华为及供货商提供工业 机器人 产品,和围绕底层控制、AI工业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相关技术进行交流验证。
虽然 拓斯达 声称重视研发,可是其研发费用却显现下滑的态势。2020年—2023年,1.61亿元、1.42亿元、1.3亿元、1.3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2%、4.8%、2.61%、2.3%。
与同行公司相比, 拓斯达 的研发投入也较低。以 华中数控 为例,其多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而 拓斯达 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3.3%。再看 埃斯顿 ,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亿元左右,而同期 拓斯达 研发投入仅8500万左右。
对此,蓝鲸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 拓斯达 董秘办电话,职员表示,可能是某些业务研发费用减少造成整体研发费用减少, 机器人 这块研发费用并没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年报显示, 拓斯达 的市场份额主要聚焦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有业内人士则表示,随着全球 机器人 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拓斯达 需要拓展国际市场需要面对不一样的文化、法规和市场环境,这对于 拓斯达 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在国际市场的拓展速度和效果还有待观察。
图源:2023年年报
转型阵痛犹存
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调整业务结构,深化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转型战略。其实, 拓斯达 的转型战略始于2021年底。在这一年,公司提出了“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战略定位,确立了工业 机器人 、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为三大核心产品。
虽然公司转型战略已经历时近三年,可是转型压力仍在。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22.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96%,归母净收入902.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99%。整体毛利率为20.31%,同比减少0.83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其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系公司持续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42.53%,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25.74%;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下降幅度较大。除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外,公司其余业务毛利率为37.78%,同比增加3.94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达90.23%,同比增加29.17个百分点。
更为关键的是,战略转型也给 拓斯达 造成了一定的财务压力。在转型进程中,公司需要投入大量金额进行研发、生产设施建设和市场拓展,这造成其资产负债率上升。2020-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6.48%、63.95%、63.79%、64.54%。
如此背景之下,公司资金面也较为紧张。截直到今天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8.41亿元人民币,短时间借款5.67亿元人民币,应付票款14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合计30.43亿元人民币。
那么何时才能渡过阵痛期? 拓斯达 董秘办职员告诉蓝鲸新闻记者,由于项目类业务存在账期,从今年的环境来看2024年还是比较难,至于何时能渡过阵痛期的确存在太多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