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注册资本】又有211家-假国企-被公告,屡次打假,假冒国企缘何存续?
【查看信息来源】 11-22 9:50:12据企业预警通平台最新数据披露,截至11月20日,今年度已公告披露的假冒国企信息已更新至211家。从整体数量来看,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580家,显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随着7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配套办法的施行,公司注册资金迎来“限期实缴制” 的重大变革,精准打击了那些长期依赖巨额资金虚假申报与超长认缴期限来伪装自身的假冒国企。统计显示,公告名单中在营的假冒国企有136家,相较上半年统计时持续减少,大部分已撤消或注销。
但也有新近注册登记的假冒国企放弃了以巨额注册资金作为掩护的行径伎俩,经记者筛查发现,一家于2024年6月28日注册登记的,名为“威海国开樽品汇商贸有限公司”的假冒国企,注册资金仅为10万元。
又有211家“假国企”被公告
据本次名单统计的企业省份归属情况,假冒国企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更为青睐。排名前三的依次为 广东省 、 四川省 及 重庆市 。其中有31家在 广东省 ,占比14.8%;18家在 四川省 ,占比8.6%;17家在 重庆市 ,占比8.1%。另外,超过10家的省份还有: 山东省 (16家)、 江苏省 (13家)、 北京市 (12家)、广西(10家)、 海南省 (10家)。
(部分公告假冒国企名单)
假冒国企往往以“可靠”的名称和“高端大气”的经营范围作伪装。在名单披露的假冒国企中,不乏采用“中”“国”等打头命名方式的企业,另外名称的修饰词部分,也热衷于使用“科技”、 “投资”等字眼,后缀则多为“有限公司”、“集团”、“分公司”,营造出一种“高端上档次”的错觉,极具坑骗性。在注册登记的营业范围上,假冒国企也往往选择国企普遍涉足的领域,如电力、热力等关乎国家安全的能源领域,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
另外,假冒国企经常登记注册巨额的注册资金,但实缴资本屈指可数。在本次揭露的211家假冒国企中,有67家公司的注册资金超过亿元大关,其中最高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亿元人民币,但实缴资本却为0。
但随着7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配套办法的施行,公司迎来“限期实缴制”。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均应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完成其全部认缴出资的缴纳,并且规定,对新公司法生效前已设立的企业,如出资期限超过上述期限的,应逐步伐整至新公司法规定的期限以内,这为打击“亿元认缴,零元实缴”“百年认缴期限”的假冒国企提供法律制度支持。
屡次打假,假冒国企缘何存续?
“假国企”出现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大型国企下属子公司繁多,通过伪造公章或盗用证章等不法手段成为其子公司,短时间内难以被商事市场甄别。
另一方面,是工商公司股权变更登记进程中,登记机关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也即是对申请手续、申请文件格式等事项进行审查,其实不对申请文件的可靠性、有效性、合法性等内容进行实质审查,该制度便捷商事交易程序,提高了交易效率,却被非法分子钻了空子。
从多家国企的打假声明来看,非法分子冒充国企的一个普遍套路就是通过伪造公章、冒用证照等方式将央企或央企子公司登记为其股东。若为伪造公章,伪造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冒用公章,冒用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
谈及假冒国企防不胜防的原因, 北京市 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申友福律师曾对记者说:“披上央企或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得交易对手的信任,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很多企业的目标是获得地方政府或金融机构的信任,从而在企业融资、投资合作项目等领域相较于其它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最终获取便利和资源。目前假央企、假冒国企的情景也特别多, 老百姓 很多时候难以识别,容易挨坑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