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马鞍山市】多名涉案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生态环境部刚通报

查看信息来源】   11-22 15:05:53  

  我国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叁方机构专项整治取得成果。生态环境部22日通报了多地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涉刑典型问题,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4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叁方机构专项整治。

  生态环境部介绍,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联合会商、联合执法和联合惩戒,对对上坑骗,对下隐瞒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形成有效合力。尤其是对于部分违法情形恶劣、影响范围广、涉案金额大等涉嫌环境犯罪的第叁方机构,加大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力度,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根据通报, 安徽省鞍山市 生态环境局、 江苏省 南京市 生态环境局在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时,通过 大数据 排查发现,部分在 南京市 首检不合格车辆,均在马 鞍山市 某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重新上线通过检验。

  马 鞍山市 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开展为提前告知进行检查,发现该机构串通检测软件开发公司,在后台违法设置修正参数(fpxs),通过调整修正参数数值,人为降低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使排放不合格车辆通过检测。执法人员现场使用其它车辆对修正参数的影响进行试验验证,确认该机构设置的修正参数可将超标车辆的污染物浓度降低至合格水平,据此出具的虚假检验报告约500余份。

  该机构更改系统参数或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监测数据,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马 鞍山市 生态环境局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马 鞍山市 公安局雨山分局已立案,并对该机构4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年10月, 山东省 潍坊市 生态环境局利用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进行远程巡查时发现,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检验时采样探头插入排气管深度明显不足,检测结果疑似失真。执法人员随后赴现场检查,发现该机构有关人员在明知标准规范要求的情景下,故意将采样探头插入深度调整至不足40厘米,完成采样并出具合格检验报告。另外,执法人员还发现该机构存在发动机转速不符合要求、私自放宽检验方法等多种犯法行为。

  该机构两年内曾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理,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涉嫌构成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罪。 潍坊市 生态环境局安丘分局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安丘市公安局已立案,并对该机构2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潍坊市 生态环境局已将该机构问题移送市场监管职能部门,依法取消检验资质。

  甘肃 兰州市 生态环境局近日对某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机构为大量外省冒黑烟的重型车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疑似存在“替车检验”行为。经查,2名货车司机为获取非法利益,与检验机构法人和站长商量,通过悬挂虚假车牌、打印虚假车架号等方式,为外省重型车进行“替检”,同时通过1名“黄牛”在网络平台,在全国发布广告招揽生意。涉案车辆达到800余辆,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兰州市 公安局对11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拘留,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兰州市 生态环境局已将该机构问题移送市场监管职能部门,依法取消检验资质。

  专家介绍,根据《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丈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丈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等标准规范,检验机构未经主管部门认可不得私自增加违反标准功能的软件参数。检验机构未按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检验,造成检验结果严重失真,出具虚假检验合格报告,使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通过检验,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专家表示,上述这些行为不仅突破了法律底线,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还损害了人民群众环境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对于发现的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机关将强化部门联合,强化行刑衔接,及时开展案件移送、立案侦查和证据固定,形成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叁方机构对上坑骗,对下隐瞒违法犯罪表现的有效合力。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