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羽绒制品】人民财评 - 拒绝假羽绒,守护真温暖

查看信息来源】   11-26 7:54:41  
羽绒服

  “不用998,不用198!羽绒服只要89!”低价羽绒服真的靠谱么?

  随着寒风渐紧、寒潮来袭,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保暖必备之选,但部分质量堪忧的假羽绒制品泛滥市场,让很多消费者齐呼“坑人”。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 线上线下 销售端知假售假,对该类利欲熏心、随意妄为的商家务必严厉予以打击整治。

  据了解,部分直播间里的羽绒被、羽绒服被主播吹得口不择言,其实展品和发货产品压根不是同一种。假货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纤维成分含量、甲醛、充绒量、羽绒含量等指标均未达标,其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也是成批采购而来,一套成本仅1至2元。最近,浙江湖州织里警方查获“假羽绒服”7万余件,专业检测显示该批服装羽绒绒子含量基本为0%,均系伪劣羽绒服。再回想起2023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抽查185批次羽绒服装产品,其中26批次不合格,其中不乏个别知名品牌,不能不让人对羽绒制品市场布满忧虑。

  冒牌劣质、鱼目混珠、真假参半,现实中,羽绒制品做假手段可谓各种各样,已成行业内“公开的秘密”。除了使用“飞丝”冒充羽绒外,常见的做假手段还包含用“粉碎毛”“吊包绒”“手感绒”等,甚至存在掺狗毛、猪毛等恶劣行为。由于这些填充物外观与羽绒相似、手感接近,普通消费者很难鉴别真假。

  假羽绒带不来真温暖。很显然,与合格的“绒子”相比,不达标的填充物在保暖性能上会大打折扣。何况,飞丝等粉碎毛未经规范消毒流程,极易携带病菌,散发异味,并且容易钻绒跑毛,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要挟。另一方面,消费者花着正品的钱却买到了冒牌劣质商品,权益遭受侵害的同时,难免对所有羽绒制品发生疑问。由此,本是个别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通过黑工厂、非正规渠道制假售假,却严重干扰了整个市场秩序。

  畏寒向暖,是每个人在冬季的基本需求,取暖不该也不能成为一种奢侈品。对羽绒服装、羽绒羽毛被的标准,国家均有明文规定。面对羽绒做假乱象,相关部门务必加大监管力度,全链条严格把关,确保羽绒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并让那些自作聪明,炮制“保暖”陷阱的不法商家付出应有代价。营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为百姓温暖护航。

  消费者在购买羽绒制品时,也要保持高度警觉不被蒙骗,一是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及产品,二是要仔细查看标签和填充物成分,小心被“绒”字忽悠。一旦发觉问题,则应积极投诉举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