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商业银行】五大行TLAC债券齐集 - 风险抵御能力有望再提升
【查看信息来源】 11-30 4:20:32随着近日 交通银行 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的成功发行,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 交通银行 等国有五大银行首批TLAC债券年内全部亮相,总规模高达21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2025年初,国有大行TLAC考核基本全面达标。
市场人士认为,TLAC债券发行,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另外,还可满足国际金融监管标准,提升银行的国际信誉和竞争力。
首批规模2100亿元
TLAC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TLAC要求发行、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TLAC则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程序时,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的形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合格工具的总和。
11月25日, 交通银行 在银行间市场成功簿记发行首单300亿元TLAC债券。此次发行为“3+1年”期品种,票面利率2.11%。从发行结果看,全场认购倍数2.2倍,超过110家机构参与,认购订单超过640亿元人民币。
交通银行 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国内第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交通银行 逐步满足TLAC达标要求,有助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银行集团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银行 将继续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职责,坚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增进高质量发展,更好施展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雅坤表示,TLAC债券的发行,一方面对于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而言,能够有效补充资本,推动国有银行从做“大”进一步迈向做“强”;另一方面,也将增加国内市场信用债供给的品类和数量,在“资产荒”的环境下满足投资者对于高息资产的切实需求。另外,TLAC债券发行有助于国有银行按期满足国际监管对TLAC达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国有大行明年初达标无虞
11月26日,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国有五大银行均上榜,且分组未有变化。其中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继续维持第贰组别的位置, 交通银行 处于第壹组别位置。
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22年之前被认定的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需分别在2025年及2028年初分阶段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很多于16%及18%的要求,TLAC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2028年初分别达到6%、6.75%。 交通银行 需在2027年1月1日满足TLAC第壹阶段要求。
另外,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和 交通银行 还分别面临1.5%、1.5%、1.5%、1.5%和1%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且务必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同时需额外满足储蓄资本(2.5%)、逆周期资本要求。
综合计算, 工商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 农业银行 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分别在2025年和2028年初达到20%和22%,而 交通银行 该比例则需在2027年初达到19.5%。
惠誉博华报告指出,在首批国有五大银行TLAC债券发行后, 工商银行 、 建设银行 、 中国银行 、 农业银行 2024年9月末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比例分别达到约19.4%、19.6%、19.2%和18.3%。
此前监管制度,在第壹阶段存款保险基金可计入总损失吸收能力的规模上限为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2.5%,第贰阶段可计入的规模上限为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3.5%。
惠誉博华认为,国有大行2025年初满足第壹阶段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不存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