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高速公路】售卖-假烟卡- 谁在为-烟卡游戏-开绿灯?灰色利益链曝光

查看信息来源】   12-2 6:59:04  

  如今少年儿童的世界里,流行起了一股玩“烟卡”的游戏热潮。所谓“烟卡”,就是把硬包香烟盒的商标裁剪下来,折叠成方形小卡片,谁能把对方的“烟卡”拍得翻面,谁就能将其收入囊中。眼下孩子们流行的“烟卡游戏”,却隐藏着诸多令人忧心的问题。

  孩子玩“烟卡”引得警察叔叔频繁出动

  小小“烟卡” 大大“魅力”

  网络上一直有家长在吐槽“烟卡”游戏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有网友发视频讲述了孩子之间互抢“烟卡”的过程。

  今年6月,在江西宁定高速公路于都仙下乡境内,4名儿童为了捡烟盒做“烟卡”,闯进正常通行的高速公路,吓得指挥中心的值班警察一身冷汗,赶紧派警力前往处置。

  在贵州安顺、遵义、贵阳,警察都接到了孩子在高速公路车道和隧道超车道上玩耍的报警电话,将孩子转移至安全地带询问过后得知,都是为了捡烟盒。

  记者来到陕西西安,见到了对“烟卡”无比痴迷的小孩们,他们对香烟的价钱一清二楚,越贵的烟,其烟盒制成的“烟卡”档次也就越高,也越受男孩子们的热爱。

  在 西安市 莲湖区的一家便利店里,记者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孩,不停地央求老板,索要烟盒、“烟卡”,口中提到的香烟就是和天下、中华。

  当地烟酒店的老板也向记者表示,我们时常有路过的小孩在大街上捡烟盒,或就直接来店里询问有没有不要的空烟盒。

  玩“烟卡”的小孩坦言,如果捡不到也要不到,就干脆花钱去买烟!

  学校、家长严禁的“烟卡”游戏仍在流行

  “烟卡”到底从哪里来?

  记者又来到重庆,很多小学生都对记者说,“烟卡”不准带进校园,老师们更不准他们在学校玩“烟卡”。但他们都在偷偷玩,还有人专门放哨盯老师。

  记者来到新村致远实验小学附近的文具店,职员表示“烟卡”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有害,市场管理部门严令禁止售卖“烟卡”,他们也不敢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

  但这家文具店私下里却用极其隐蔽的形式向孩子们出售“烟卡”。记者留意到这些“烟卡”涵盖了中华、利群、贵烟、猴王、娇子等众多品牌。其中部分“烟卡”的外观显得极为脏污,靠近细闻,还能嗅到一股明显的烟味。

  除了真烟盒做成的“烟卡”,记者还在 重庆市 渝派精品服饰城的玩具店内见到了被包装成“香烟怀旧呸呸卡”的山寨“烟卡”。这款玩具中有6种不一样的卡包,每个卡包里有6到7张“烟卡”,外观和市场上流行的真“烟卡”几乎完全一样。

  在河南郑州,记者遇到的小同学们都说学校严禁玩“烟卡”。但也有学生表示,他们会在学校的茅厕里玩,或回家偷着玩。学生说有胶痕的是真“烟卡”,没胶痕的是山寨“烟卡”。

  有的小学生说家中亲戚会给他烟盒,有时候还会翻垃圾桶。

  记者走访了多个学校附近的小卖店,大多数店家已经不卖“烟卡”了。但一家小学附近的便利店还在卖“烟卡”,职员表示进了很多货,很快就卖得差不多了。在这些“烟卡”上,还印有一行小字标注着:本卡片仅供儿童娱乐。

  记者来到了 郑州市 万博商城,三层一家文具批发店内仍在卖“烟卡”。老板明知不让卖这种东西,最终也还是和记者做成了这笔买卖。

  在广西南宁,记者发现小学旁边的小卖部也在销售“烟卡”,店家表示自己的小孩也爱玩“烟卡”,而且很上瘾。店里的小孩们则表示为了拿到“烟卡”,他们翻过垃圾箱,而且好的“烟卡”要一千多元。

  记者在多地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不良商家先是大量搜集各类烟盒,经过一番加工处理,将其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精美烟卡”。随后,这些商家利用各种隐蔽且复杂的渠道,把这些“烟卡”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

  公然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危害极大

  清理“烟卡”制造、兜售源头势在必行

  在网络平台上,“烟卡”多以“呸呸卡”“轰轰卡”等名称显现,且部分店铺标注“工厂直发”“正品卡有胶痕”来显示自家产品是真“烟卡”。

  许多商家都在使用“拒绝印刷纯靠捡”“小朋友都在找的卡牌”“要玩就玩真烟卡”“买烟卡要谨防质量保证假的人家不带你”等孩子认同感极强的宣传话语。

  记者进入了一个“烟卡”交流群,群内甚至有一些商家身份的人,公然售卖烟草制品。

  记者观察发现,“烟卡”买卖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程晓文律师表示,虽然“烟卡”本身没有烟草的成分,可是它是与烟草相关的产品,是烟草制品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涉及违反烟草专卖法的限定。

  而家长们的担忧更为直接,孩子们小小年纪过早地接触香烟,是不是会开始吸烟?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有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权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

  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先后发出倡议,呼吁学生群体抵制“烟卡”。今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印发专项治理通知,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要联合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对校园周围便利店、超市、文体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表现进行劝阻。

  面对部分青少年陷溺“烟卡”游戏的现象,各类提醒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批判与空泛担忧的层面。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法规,清理兜售“烟卡”的源头,加大国家控烟条例的宣传,务必在青少年群体中,完全切断“烟卡”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