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海比电商】海比电商兰友洋 - 用小米的模式做跨境服务商
【查看信息来源】 12-2 13:21:20「消费100人」是一个传递商业领袖新声音的访谈栏目,它输出观点、洞察和思考,以目光远大 启发每一个对消费世界抱有好奇之心的人。此为第11期,看海比电商如何赋能企业出海。
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下,大量中国工厂与品牌将目光投向 跨境电商 。
海关总署此前测算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 跨境电商 进出口1.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增速的6.2个百分点。
但与传统外贸行业相比, 跨境电商 一模一样的生产模式与节奏、To B到To C的转换、对全链条零售的把控和风险规避能力,都对中小工厂主的出海生意造成挑战与不确定性。
“在他们转型进程中,‘认知’是一个很难越过去的槛。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主已经在代工的模式中沉醉了一二十年,他们既不了解零售,也不了解电商,更不要说远在大洋彼岸的消费者了。”海比电商开创人兰友洋对时代财经说道。
近年来,中国 跨境电商 从粗放走向精细发展,大浪淘沙的竞争环境下,也涌现出一批头部的专业玩家。作为精湛的全球品牌运营机构,海比电商在长达十年的出海进程中,培育出多个亿级品牌。兰友洋直言,未来三年期待能孵化出20个销量过亿、100个销量过千万的出海品牌。
但在兰友洋看来,留给中国制造工厂主的时间不多了。第壹波红利期正在消逝,如今 跨境电商 已然是专业玩家的赛道,要求参与者具备从成本、技术、渠道到营销等的全盘掌控力,“现在跨境的竞争已经是‘长板时代’。”
最近,堪称“史上最长黑五”的电商大促拉开,海比电商团队也进入了一年最忙的时刻,备货、核价、仓库调配、制定动销策略等等等,助力工厂卖家们在今年激烈的黑五竞争中“爆单”。
“80%传统工厂会在内卷中走向倒闭”
兰友洋见证了国内 跨境电商 一路走向繁华。
今年是海比电商建立的第十年。十年前,兰友洋告别了一家长期给沃尔玛、宜家等国际商超供货的外贸工厂,在福州建立了海比科技,以亚马逊跨境卖家身份开启创业历程。
彼时,国内 跨境电商 B2C生态开始形成,政策也逐步发力推动 跨境电商 行业向前发展。2014年,被行业内称为海关总署“56号文”的监察管理文件生效, 跨境电商 的经营进入规范化阶段。
而另一边,传统外贸出口呈下滑趋势,竞争愈发激烈,那些早期靠着给国际品牌做OEM或ODM代工模式的企业主面临订单下滑与利润微薄的困境。在外贸行业浸润5年的兰友洋,敏锐发觉到这一趋势。
“那时候看到了太多外贸工厂的困难,你很难想象一个数百、上千人的工厂,他们的产品卖到海外后,收入可能只占到产品整体利润的10%不到。许多外贸工厂长期为海外品牌代工,既拿不到稍微好一点的收益,更不敢成立自己的品牌。”兰友洋感慨,很长一段时期外贸人都处于一种“憋屈”的状态,国内制造业强大的生产力与薄弱的话语权之间的落差深感,一直让人难以释怀。
通过 跨境电商 转型零售端,建立自己的品牌模式,成为制造业工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从产业链迁移的 势头来看,全球制造业结构正整体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型,低端化、低价化的路子已走不通。兰友洋也表示,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与市场数据反馈,国内真正具备研发意识与能力的制造业工厂仅有约5%,另有15%的工厂是客户或服务商所驱动,剩下约80%的传统工厂则会在价格内卷中慢慢走向倒闭消亡。
在兰友洋看来,中国制造业假如想要更好地活下去,搭建技术壁垒、发展自有品牌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疫情前,外贸放缓的 势头已经出现了,但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大量的产能需求与订单又涌向中国制造企业主,如今全球供应链恢复,传统外贸工厂再次面临生存问题。”
但对于做惯了To B的外贸工厂而言,他们显然没有过多的零售产品开发与电商运营经验,且很难承担培育一支跨境专业人才团队的高昂成本。
这时,在跨境市场蛰伏三年的海比电商,经过开创团队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也在这片激流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造牌方法论。
在工厂转型的巨大需求面前,横亘的却是跨境出海的技术鸿沟,在出海服务的真空地带,急需要一个帮助B端企业打通C端市场的推手。
于是在机会与趋势的交叠下,2018年海比电商开始从单纯卖家转型公司服务,希望将成熟卖家的能力与团队,以共享的形式赋能出口制造业转型 跨境电商 零售端。
做到80分,才有可能转型成功
对传统外贸工厂而言,转身的过程其实不简单。
“(这些工厂主)得断臂求生。”兰友洋回忆,早在2014年前后,在珠三角就有一小批具有危机意识的外贸工厂开始做跨境业务,而如今还没有转型的工厂,意味着过去二三十年都停留在舒适区。“这时期才转型已经有些迟了。”
从生产模式、仓库物流到营销策略,传统外贸B2B与跨境B2C的运营思维及流程有着巨大不同,最显而易见的困难便是生产模式的转换。传统外贸面对的是相对稳定的经销商或批发商,订单规模大且相对稳定,而 跨境电商 的订单既不稳定又分散,工厂要面对消费端需求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
兰友洋指出,甭管是服饰,还是大件家具,所有工厂转型的早期困难点都在于,如何从一个肌肉型的供应链变成一个柔韧型供应链,即行业内所称的“小单快返”生产方式。
可是在接触过大量尝试转型的企业后,兰友洋也直言,对于这些希望通过跨境实现转型和品牌出海的企业而言,更深条理的困扰,是认知的改变。
“‘认知’是一个很难越过去的槛,他们已经在代工模式里沉醉了一二十年。对零售、电商与海外消费者认知鲜少的工厂主,需要对整个经营方式和思维进行自我推翻,这要求我们这样的造牌机构在服务进程中付出非常多的”教育成本。
以视觉效果为例, 跨境电商 本身属于货架模式,它对上架商品的视觉要求比线下高很多,视觉质量直接影响着链接转化率。“但对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主而言,所谓的视觉只不过是一张图,对视觉的投入能压则压,其实不愿意花8000块拍一套图片或花5万拍一个优质视频,反却是愿意在广告营销上狠狠砸钱。”
兰友洋曾在团队内部打例如称,“你是愿意花钱捯饬你的小孩,还是愿意将钱都交给媒婆拿去相亲?”这本质是企业主选择花钱买销量,还是从根本动身、用产品去塑造品牌心智的认知差距。
而随着 跨境电商 行业逐渐步入成熟阶段,行业红利消失殆尽、低价竞争越发显现,兰友洋认为,如今转型的外贸工厂只有在成本、技术、渠道等方面形成自身的壁垒才可能“活下来”,及格线从过去的60分提高到了80分。
“不同时期拼不一样的能力,2015年-2020年拼运营,2020年-2024年拼产品力。如今头部玩家的产品力、视觉营销等四五条‘腿’都不差了,在将来的十年,就是拼品牌力的时期了。”兰友洋称,“内卷”的 跨境电商 行业正在驱逐实力不够的玩家,原本60分以上的工厂都有机会转型,现在可能要到80分,甚至90分了,其中的主要差距就在于是否具备工业化效率或改良研发的能力。
兰友洋感慨,当下的 跨境电商 已经不是“短板时代”,大家早已经把竞争推到了“长板时代”。谁的长板多,谁才能活得更好。
跨境电商 模式的复杂与竞争水平,也对企业业务的广度、细分度与颗粒度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以海比电商为例,其组织架构划分了数据、商品、运营、营销四大中心,下设开发、设计、柔性生产、产品提升、品牌塑造、视觉统一、社媒投放等超20个部门。
“从制造最源头端开始深度介入。”兰友洋透露,海比电商从产品开模时就已经参与,以大家居类目为例,海比电商针对研发、结构、材料、视觉就有20个人规模的专业团队,帮助工厂解决全面的转型难题。
区别于以往的卖家和代运营机构,海比更在意的是能在细分领域拿到结果、塑造长久稳定的品牌效益,而非单纯的在浅层类目铺货、跟卖、做数据上的赢家。
因此兰友洋也表示:“尽管海比电商在跨境行业已经走过十年,但仍然选择把精力聚焦在细分的类目和产品上,所以在选品进程中,我们不会盲目的全类目铺货,以我们户外、园艺、健身、照明、宠物等重点类目为例,我们的标的,永远是类目的头部品牌。”兰友洋始终坚信,精耕细作与长期主义,才是未来品牌的生存之道。
要做跨境服务商里的小米
不得不承认, 跨境电商 的竞争水平正在加剧。
经过测算,在海比电商合作服务的制造业工厂中,传统工厂转型做跨境后,平均要13个月才能达到月销百万元的水平,“以前红利期的时候可能3到6个月就能跑出,现在可能12个月都跑不出来。”
因此传统工厂转型的成功概率也在降低。叠加国际市场环境,许多工厂恐惧未来行情及相关政策加码,对投入更加谨慎消极,造成销售量突破更加困难。
与传统代运营商不同,海比电商99%的收入来源于和客户的销售分成,而不是固定收费。这意味着,海比电商与服务的工厂、品牌都是一种深度的绑定关系,双方共同承担转型风险,也共同分享利益。
“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在客户没挣到钱的时候,我们是亏着钱全程陪跑的。在每个项目顺畅进入到盈利期后,我们的收益点才会真正出现。”兰友洋称。
记者了解到,海比电商采取的是2%-6%的销售提成比例,提成比例在行业内偏低,更多地让利给工厂。兰友洋说,海比电商希望做 跨境电商 里的小米,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是想用小米生态链共享的理论去赋能更多工厂,在实现产业链小米化的进程中,利用协同优势降低成本。
但对于海比电商而言,在盈利期之前将面临6-12月的持续投入。因此到2023年,海比电商也才真正实现整体盈利,“工厂逐渐开始跑出销售数据,交易规模上来了,我们熬过了最难熬的那几年。”
作为85后跨境创业者,兰友洋无不感慨,创业以来最大的压力就是做决策的时候,尤其是在决定跨入企业服务赛道的时候,行业内并没有可借鉴的商业模式样本。最艰难的时候,工资都要借款才发得出,“直到如今,我的全部家底都还投在我们所有的项目中。如果失败了,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而如今,海比电商服务了上百家外贸公司、实力工厂、知名品牌,包含 海澜之家 、网易严选、泰山集团、匹克等,其中近一半做到了千万销售级别,甚至还有近10个亿级品牌。
兰友洋对时代财经透露,今年海比电商GMV规模将达到16亿元人民币,实现同比翻倍增长。“未来3-5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百亿GMV,这看起来很远,实际上就是基于我们的模式所决定。”
未来三年,兰友洋希望海比电商能帮助大量工厂解决生存问题,并逐步孵化出20个销量过亿、100个销量过千万的出海品牌。但这不是“终极目标”,因为在他看来,亿级品牌顶多只是渠道品牌,还不是真正占领心智的消费者品牌。
兰友洋希望,海比电商能缔造出更多的世界消费品牌,这也正是他创业多年的成就感来源。在他看来,做跨境企业服务、做品牌孵化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被看见”——培育出“优等生”并让世界看见。
“就好像我们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荒漠撒下种子,看到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