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2024】大参林调整一项募投项目 - 医药零售步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查看信息来源】   12-14 7:32:33  
大参林】【2024


K图 603233_0

  12月11日, 大参林 发布公告,拟调整募投项目“南昌 大参林 产业基地项目(一期)”(以下简称“产业基地项目”)的投资规模及结项,该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28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募集资金6726.20万元人民币,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截至2024年11月28日募集资金账户实际余额6589.96万元人民币,包含利息收益等)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对此, 大参林 给出的解释是,基于药品零售市场增速下滑及公司2024年1~11月份直营门店增速趋势放缓,已建成的产业基地满足现阶段所需及匹配公司未来3~5年在江西地区的发展规划,适宜调整投资规模并结项。而节余的募集资金后续将用于日常生产经营。

  2024年,面对经济承压、大众消费降级、医保政策收紧和医药零售监管趋严等多重挑战,多家上市连锁药店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格局,医药零售行业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很多连锁药店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以 大参林老百姓 为代表的企业都明确表示将放缓扩张速度。其中, 大参林 的策略则是由“扩张之战”进入到“加密之战”,而此次募投项目的调整正是在这一策略下作出的决定。

  近期以来,市场也会时不时传来零售药店“闭店”的声音, 中国医药 健康发展增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OTC营销专家李从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零售药店纷纷关店开始于2024年下半年,并逐步加快。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当前各大上市连锁药店,都在放缓开新店速度,开始关停一些亏损门店,大家的思路都是先活下来,先盈利,先做强,然后再图做大。”李从选说。

  调整募投项目

  根据公告, 大参林 此次调整的产业基地项目主要作为公司在 江西省 的运营中心、面向公司内部提供仓储及物流配送等。原拟建设面积为4.08万平方,截至2024年11月28日,已建设面积为1.84万平方,并逐渐投入使用。

  其实,产业基地项目此前已经有过两次延期动态。具体而言,2022年4月26日在相关会议上,该项目被延期至2023年4月30日;2023年4月27日又一次被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

   大参林 表示,当前已建成的部分按测算能满足约20亿元销售金额的物流配送及相关营运需求,满足现阶段所需及匹配公司未来3~5年在 江西省 的发展规划。“如延续原募投计划继续建设仓库,可能造成多余的仓库闲置及运力浪费,增加物业管理、设备维护等维护费用,进一步增加募集资金的额外支出。”

  项目变动的背后,其实体现着 大参林 运营策略的调整。

  在今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 大参林 董事、总经理柯国强表示,公司将持续进行门店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但策略从“扩张之战”进入到“加密之战”,将暂停新省份的进入,并进一步强化商品及门店网络规划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门店及销售规模增长的同时提升毛利率及净利率。

  从地区来看, 大参林 深耕华南地区,通过成熟品牌市场效应保持销售的稳步增长,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主要通过门店并购获得了较高的增速,营业收入增速达46.61%。相较而言,其在江西的发展较为薄弱。在这种环境下,“公司在南昌的产业基地项目现已建成的仓储面积完全满足公司在当地的业务发展需求。” 大参林 表示。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 大参林 也在加密其在江西的布局。11月30日, 大参林 发布公告,宣布为旗下子公司提供担保,其中为江西 大参林 药业有限公司担保2500万元。

  策略变动的背后

   大参林 之所以进入“加密之战”,是由于整个行业正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从市场规模看,米内网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达45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

  根据医药零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数据整理,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平均新开直营门店比例为12.78%(按期末新开直营门店/期初直营门店总数的口径统计),较2023年度平均新开直营门店比例17.61%同比下滑了4.83%,而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平均闭店比例为3.84%(按期末闭店、搬迁合计数/期末直营门店总数的口径统计),较2023年度平均闭店比例2.72%增加了1.12%。

  这时,中康资讯11月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第叁季度全国关闭的药店数量达9545家,前三季度关闭的药店总数为25114家,并且关闭药店数呈递增状态。

   大参林 认为,整体上,2024年度的药物零售行业较2023年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出清的 势头日益明显,公司分析后,预计未来行业发展增速面临较大挑战。

  根据药品零售行业的特性, 大参林 通过2024年下半年持续几个月的观察分析,结合近期的消费环境变化及市场趋势,预计2025年度的新开直营门店增速将放缓,并确定各地区仓储物流建设规模需调整及优化。

  因此, 大参林 调整了产业基地项目,并进一步强化商品及门店网络规划的精细化管理。

  截止到2024年11月底, 大参林 今年度新增直营门店(含自建及并购)合计数1301家,其中,1~6月份新增直营门店1081家,7~11月份新增直营门店220家,下半年明显较上半年开店增速放缓,同比2023年新增直营门店2132家明显减少。

  值得强调的是,明确提出放缓扩张速度的还有 老百姓 ,其在中报季时提出,根据市场与公司上半年扩张情况,全年门店扩张目标从年初的3800家调减到2800家。在三季度报告解读会上, 老百姓 又进一步明确,全年计划新增门店总数为2840家,其中自营新增1450家,加盟新增1300家,并购新增90家。

  “由于多种原因,公司新开门店当前的盈亏平衡期在12~18个月左右,较过去有所延长。” 老百姓 在近日举办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将持续聚焦优势区域,深耕下沉市场,暂停直营及并购新开店,保持加盟店老店加盟速度,加速联盟发展速度。

  未来趋势如何?

  对于零售药店的闭店加速,业内目前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正逐步到来。

  药赋能总裁、资深医药从业者邵清此前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根据当前的情景看,我预计从今年开始逐步会有大量的店关闭,明年二季度左右将会迎来行业的闭店高峰。其实,这些连锁药房的扩张主要是基于前两年做的计划,有相应的并购周期。我认为未来各大连锁药店不仅不会再扩张,可能还会进行门店收缩。”

  随着闭店高峰的到来,首先受到影响的或许是小连锁和社会单店。李从选认为,原来小连锁和单店是建立在良好客情基础上的医保违规刷卡而苟延残喘的,国家医保刷卡监管飞检到药店,造成药店销售金额剧减,生存难以为继。

  单体药店和小型连锁药店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加盟连锁药店成为将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以 大参林老百姓 为代表的连锁药店也正发展其加盟模式,该模式也将成为连锁药店扩张的主流模式。

  “具体的形式可能是:小连锁整体加盟超大型连锁,成为其加盟店,失去商品构建与采购权,目前以 大参林 为主的几家大连锁在国内各地纷纷选择这种模式扩张,这也是小连锁的前途之一,不关门就加盟。散店成为加盟店更是趋势,一些单体店做不下去了,要么改换门店,成为连锁的加盟店,要么直接以极低价格卖给连锁药店。”李从选说。

  这种情景也将利于国家政策提倡的药店集中化发展。李从选认为,闭店引发的数量减少,大多是散店和小连锁的数量减少,这会进一步提高大连锁的相对集中度,预计2025年,集中度会提升到70%以上,马太效应会凸显出来。

  对于大中连锁药店而言,严格执行国家医保政策成为规则,而医保产品都是集采的,都有限价,之前的高毛利体系坍塌,又该如何调整以实现更好发展?

  对此,李从选认为,有一定实力的连锁药店,一定开始去医保化,或不再依赖医保刷卡发生销售,快速发展商业保险销售业务和患者自费药销售业务。同时也需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事先规划好方向,好比是药品销售还是服务取胜,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是保健食品的多元化还是中医药产品的多元化等,要做好SWOT分析,达成共识后推动实施。

  另外,由于药店属于专业业态,药品是专业属性很强的商品,因此药店专业化也是提高药店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然而药店的专业化始终在路上,鲜有做得好的企业。

  “对于药店而言,全面专业化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唯一的可行之路是专科专业化,其实也是一种不同化。”李从选指出,把某一种疾病、某一个人体系统疾病,或几种疾病、几个人体系统用药做到专业化,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店员学习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某些疾病与产品方面,店员推荐的科学性、专业性明显高于对手,消费者用药后感觉疗效好,就是特色与不同化,就是专业化。当然这不意味着其它产品不做,只是在专业化方面做得更好。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博通集成】  【芯片产品】  【人工智能】  【2024】  【AIDK】  【燕之屋】  【净利润】  【销售费用】  【消费者】  【预制菜】  【食品行业】  【信凯科技】  【七彩化学】  【二传手】  【IPO】  【中国电信】  【纪检监察组】  【违纪违法】  【东盛金材】  【招股书】  【供应商】  【土地使用权】  【市场份额】  【直播电商】  【市场监管总局】  【联合动力】  【汇川技术】  【新能源汽车】  【仅退款】  【消费者投诉】  【大幅下降】  【投诉举报】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