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金融市场】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 - 上海金融法院与临港新片区共建金融法治示范高地
【查看信息来源】 12-9 0:53:56在12月5日举行的“上海金融法院典型案例(中英文)”发布会暨金融纠纷热点问题研讨活动——临港新兴金融专场上,上海金融法院发布20个典型案例,其中3个涉外案例与临港新片区的对外开放战略高度契合。
临港新片区国际合作首席事务官钟儒育表示,金融法治建设事关金融安全稳定,事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局,未来临港新片区将与上海金融法院深化合作,着力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力缔造金融法治示范高地,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
本次上海金融法院发布的20个典型案例涵盖调解、审判、执行等多个环节,案件类型涉及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领域。值得强调的是,案例中还包含2个全国首例案件,即“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和解案”与“全国首例投保机构代位追偿上市公司董监高案”。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近年来,虽然上市公司因证券欺诈被诉向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件大幅增多,但在履行赔偿责任后向董监高追偿的案件尚不多见。在现今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环境下,“全国首例投保机构代位追偿上市公司董监高案”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开创了先河,起到了震慑“关键少数”的积极效果,有效地维护了中小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本次发布的第五批典型案例通过树立金融裁判规则,传递司法对于金融交易行为的态度,体现司法助力实现金融‘三大任务’、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坚定立场。”上海金融法院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副庭长许晓骁说。
在助力金融开放创新发展方面,此次发布了数个涉外金融审判案例,体现了尊重境内外主体意思自治的准则,依法支持涉外仲裁,明确了有关跨境担保的法律规则,这有益于稳定境外投资人的交易预期,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境内金融市场对于国际投资人的吸引力。
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方面,此次发布案例明确了新三板市场中介机构在不同阶段的职责义务、厘清了上市公司发布的预测性信息与实际情况发生不同时是否构成虚假陈述的判断标准、界定了非典型信托的受托人义务范围等。这些裁判规则的确立,有益于明确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管理人等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引导其行为,从而增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据了解,上海金融法院建立六年多来,努力施展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大力实施金融审判精品战略,建立典型案例发现、审理、编写、报送、宣传的全流程培育机制,审结了一批具有规则创设意义的典型案例,其中19个为全国首例,近30起案件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人民法院十大案件等。
合力缔造金融法治示范高地
金融开放创新离不开高质量金融法治作为保障和支撑。
“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临港新片区处在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上海金融法院将积极施展自身力量,助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许晓骁表示,此次案例发布将助力上海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增进境内外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纠纷解决优选地。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临港新片区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缔造金融法治示范高地,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金融强国展现临港作为,贡献临港方案。”钟儒育表示,临港新片区将与上海金融法院加强合作,在三方面做好金融法治工作:
一是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金融纠纷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一条龙解决,提升金融纠纷解决效率,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确保金融市场健康有序。
二是深化金融法律服务供给,依托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构建金融法律专家库等,开展外国法查明、案件咨询、评估和调解仲裁等工作,缔造金融法律服务生态圈。
三是创新金融监管协作机制,缔造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和司法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监管新模式,推动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结合,让金融创新在稳健的监察管理框架上稳步发展,为将来的金融改革提供强而有力的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