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新能源汽车】哪吒汽车,为啥走到今天?

查看信息来源】   12-16 17:29:59  

  “作为开创人,我负有第壹责任,向大家深表歉意。”

  12月,哪吒汽车开创人、老总方运舟一纸内部信,坦言了哪吒所遭遇的危机时刻,公司在战略、组织、管理体系上袒露出一大堆问题,发展遭遇振荡。舆论流传瞬息扩大化,总裁张勇“下课”,方运舟从幕后走向台前,创业十年的哪吒汽车,开始“自救”。

  作为和“蔚小理”同一批成长起来的新势力车企,哪吒汽车的“爆发”与“跌落”来得都要更快一些。

  2022年,凭借10万级、15万级的哪吒U和哪吒V两款产品,以15.21万辆的好成绩一举拿下当年造车新势力的“销冠”,力压“蔚小理”,入门级产品矩阵与“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下,哪吒快速成为市场公认的“黑马”。

  2023年,高光渐暗,后劲不足,在失败的产品转型下,从“销冠”落伍为新势力五强末尾选手,哪吒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短暂的爆发,似乎也仅是昙花一现。

  痛定思痛,面对上一年的成绩,当时担任哪吒总裁的张勇面向大众反思,指出产品衔接混乱、定价过高等诸多问题,并宣布调整产品线,营销团队全体起立,要亲自“扛旗”率领哪吒重回销量巅峰。

  所谓的低谷也有可能只是半山腰。向市场高喊改革决心,2024年的哪吒却未能如愿,产品未获得起色、营销适得其反、工厂停工、裁员降本、官司缠身……今年1~9月,哪吒累计销量为85908辆,同比下滑12%,尔后未再发布官方数据,销量成谜。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品牌最新月销量仅有1500辆,“走在悬崖边”。

  年终总结时刻,哪吒再一次改过自新,张勇“下课”,方运舟站出来“挑大梁”,这一幕和年初张勇高调宣布要亲自挂帅营销“救活”哪吒,颇有几分相似。

  造车终局乾坤未定,一轮周期过去,市场又到了清算的时候,上一年是高合汽车的大厦将倾,这一年是极越汽车的极速闪崩,哪吒汽车总在候选位。好在屡次拉到国资“救场”,一步步终于把哪吒汽车扶持到资本市场的门前,但等待的也只是一个未知的结果。

  从率先率领新势力突破15万辆销量大关时的风光无限,到如今开创人致歉,改革“自救”的落寞身影,令人唏嘘,这也是近些年几百家中国造车新势力一一倒下的缩影。

  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哪吒汽车,为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产品战略摇摆,走偏的哪吒S、哪吒GT

  哪吒的急转,离不开走偏的S、GT车型。

  追溯到2022年,以15.21万辆的好成绩一举拿下当年造车新势力销售榜首,哪吒主要依靠的是10万级的哪吒V、和面向15万级市场的哪吒U,前者全年贡献了98847辆销量,占比达65%,后者占比也超过30%。

  主力产品支撑下,哪吒凭借“入门级”的标签在中低端市场提前站位。这时,哪吒放弃继续巩固原有的优势,而是选择了踩在现有的基盘上开始冲高。

  2022年7月,肩负着哪吒“品牌向上”希望的中高端轿车哪吒S正式上市,19.98万元起售,至高探到了30万元以上,对于10万元以下车型占据六成以上销量基盘的哪吒而言,价格翻倍推出新车开启品牌向上,步子未免有些过大。

  但张勇认为,一直卖低价车会让哪吒发展受限,哪吒应该要生产高端、性能更好的车。

  当时,内部管理层对首款中高端产品做SUV车型的意愿更强,更符合当前的市场,但在张勇看来,自主SUV的市场竞争趋于饱和,但中高端轿跑仍有比较大的空间,因此敲下了这一决定并对该车寄予“月销过万”的厚望。

  2023年4月继续冲高,进军纯电跑车这一小众品类——哪吒GT,售价17.88万至22.68万元。而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跑车的销量全年也不高于几万台,一家以低价车起量的新势力推出跑车品类,业界难以明白的决策背后,是哪吒的冲高心切。

  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品牌向上其实不是易事,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上量之后,消费者自然会为其打上标签,致使品牌陷入中低端困局。即便是规模极速扩大的 比亚迪 ,也选择另起炉灶,通过推出子品牌“仰望”“方程豹”完成高端化;而同为新势力的小鹏,即便有着行业第壹梯队的智驾能力,但在第壹次通过新车G9寻求品牌向上时,也惨遭“滑铁卢”,并将小鹏拖拽至“低谷”一年之久。

  对于销量本就起于低价的哪吒而言,更是如此。

  2023年车市长达一年的“价格战”启动,主流汽车品牌纷纷跟进, 特斯拉 引领多款热门车型击穿价格底线,“降价”成为主流,此时凭借低价车起量的哪吒,却南辕北辙主推中高端车型,消费者对其自然难以接受。

  走偏的哪吒S、GT均未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水花”,并没有起到提振哪吒销量的作用,前者单月最高销量不足3000辆,后者目前月销不足百台,迟迟未能打开中高端市场。

  更关键的是,一心冲高的哪吒,忘记在自己原有的优势市场中“守擂”,如张勇所检讨,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下半年虽然调整到位了,但已丧失了先机。

  聚焦于高端产品的时候,A级市场迎来五菱缤果和 比亚迪 海鸥等品牌力、产品力强悍的选手,与哪吒V等车型价格、定位几乎重合,市场“蛋糕”被大量新品分走,承担哪吒销量庄家的U、V面临极大的冲击。

  为GT让步,哪吒暂停了大型7座SUV项目,错失家庭市场,拱手相让,同为新势力的零跑汽车吃下这部分市场份额,凭借C系列在15万级市场越做越大,反而哪吒的品牌形象,愈发模糊。

  2024年调整方向后,回归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哪吒L的“爆单”终于为品牌找回一点士气,上市15天订单突破3万辆。但在供应系统极大的压力下,L在交付环节未能及时跟上,退单率达到30%-40%,一时的“爆单”也未能转化为长期的“热销”。

  低端与高端左右互搏,产品战略的数次摇摆让哪吒在市场中错失机会,难以翻身。

  传统汽车人做不好新势力?

  相较于“蔚小理”各家掌门人从互联网而来的跨界基因,哪吒背后则有着众多传统汽车厂商因素的注入。

  2014年,方运舟出走奇瑞,建立合众 新能源 ;2018年,张勇加入合众 新能源 ,从奇瑞、北汽,最后辗转至哪吒;前常务副总裁江峰,也是张勇在北汽的“老同事”。

  众多有传统车企背景的高管们开始执掌这家新势力品牌,这种组合造成哪吒在流传方式上无法如同互联网人一样激进、勇猛,战略规划与内部体系也残存着传统车企的底色。

  “我们的流传做得的确很烂。”

  “我们的人笨,有好东西说不出去,要深刻检讨,营销系统对不起研发团队的努力。”

  在哪吒自我检讨中,张勇曾将主要的帽子扣到了营销上面。

  甭管是像新势力一样站在台上讲故事,还是对品牌进行不同化流传,树立鲜明的标签,哪吒做得都不如“蔚小理”;在“新打法”交织、唇枪舌战不断的2023年,哪吒的存在感也愈发有限。

  新势力与开创人紧密捆绑,意识到这一点的哪吒高管们,终于在今年开始抛弃传统车企的作风,向新势力靠近,但方运舟仍然身居幕后,张勇成为哪吒汽车在台前的掌舵之人。

  上半年,哪吒的投资人之一——360 老总周鸿祎借助各种热点事件来制造话题、吸引流量输向哪吒,张勇也在其率领下开始借助各种社交平台极力缔造个人IP。

  或许是周鸿祎本身直率的性格,也有可能是投资人的怒其不争,其屡次在公共场所指出张勇及哪吒团队的问题,包含无规律的产品命名、营销规划不足、建议哪吒汽车改名和让张勇向小米集团开创人雷军学习。“你们从营销到产品规划老是自嗨,有啥用?”多番类似言论让哪吒的问题,明晃晃显露在大众面前。

  张勇走向台前为哪吒站台,性格使然下,其风格与言论也难言讨喜,全社交平台积极运营缔造个人IP,但屡次以激烈的言辞怒怼网友,包含称网友为“舔狗”、暗讽雷军演戏,再到拉踩其它车企都是“小弟弟”,哪吒才是先行者的言论,都让张勇一次次站在舆论风暴的中心。

  当新势力与“掌门人”紧紧捆绑在一起,张勇个人处在争议中,频繁招黑,大众自然也为哪吒打上同样的标签。深耕在营销发力,的确让哪吒站在了大众面前,但这种曝光度明显不是正向效应,自然难以转化为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动力。

  营销是传统汽车人外化的表现,于团队内部而言,大汽车集团复杂架构下的毛病也被带到了这家新势力中。

  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相较于其它几家新势力,哪吒似乎也少了几分创业者的热情。不止一位员工爆料,哪吒内部存在管理繁乱、派系林立等诸多问题,岗位流动性大,权责模糊,内斗之下,一些造车难题也变得不再单纯;大企业、大品牌的操盘经验,使其难以共情一个新品牌该怎样在市场中站立并走得稳、走得长,管理层在多项决策上往往固执己见,执意拍板,变幻莫测,这也是公司产品战略摇摆不定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管理层的“固执”造成资方对其不满逐渐积累,最终在哪吒再度“找钱”的新节点爆发,失望与不满情绪积累,双方信任裂痕出现,基于其实不良好的向往,投资人也不愿继续砸钱冒险。

  时直到今天日,还能靠啥翻身?

  市场是残酷的,威马、爱驰、高合、极越被接连除名,汽车行业淘汰赛还在持续。

  2023从高峰跌落,2024“寒冬”加剧,未能扭转格局,“行走在悬崖边”,哪吒还能改变什么?

  眼下摆在哪吒面前的两个机会,一是通过IPO找到钱,二是力保还可以的海外市场找到量。

  截至2023年底,公司的资 金储蓄仅为28.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对于行业平均水平和哪吒正常运营所需的钱财量而言,都相对较低;而短时间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为43.17亿元和14.40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86.28%。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哪吒净亏损分别为48.40亿元、66.66亿元、68.67亿元人民币,三年累计亏损183.73亿元人民币,离自我“造血”还较为遥远。

  裁员、降薪、被供货商诉讼、工厂停工、交付难保、销量陷溺,预警信号灯在2024年一次次亮起,源头在钱。紧张的钱财问题,让哪吒的弦越绷越紧。

  种种迹象表明,哪吒没钱了。

  资金承压,最直接的结果是供货商不愿意供货,直接造成交付环节的中断,没车可卖,陷入停摆。

  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当前哪吒多家核心供货商的账期已到,公司却无力支付,拖欠供货商欠钱累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其实,这一数字甭管是与 比亚迪 这样规模庞大的汽车集团相比,还是与新势力们相比,其实不夸张,反而在行业中处于平均的水平内。但基于哪吒当前不乐观的情景,供货商们不再相信哪吒的偿还能力,因此拒绝为其继续供货。市场端反馈,目前哪吒还有大批订单未能交付。整个链条卡在供货商这一齿轮上,无法运转。

  想要力挽狂澜,六大改革开启“二次创业”,资金是门槛,若开创人四处“找钱”,好运降临,哪吒或许能像今年4月一样,迎来南宁民生 新能源 等三家国资的50亿元注资解“近渴”续命。不然,只能寄希望于IPO,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钱财,给供货商“还钱”,一步步推动工厂复工、完成产品交付、保障员工薪资稳定内部体制,让链条转起来。

  今年6月哪吒汽车主体合众 新能源 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7月10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接收其上市备案申请。根据规定,IPO批准有效期为6个月。在IPO的关键时刻,出现了高层人事剧变,和逐渐的负面新闻缠身,一定会对公司上市前景造成影响。

  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直到今天,港交所仍未披露有关哪吒汽车的聆讯信息。

  反思后的2024年,哪吒未能在国内市场重回高光时刻,继续下坡。反却是海外市场劲头十足,尤其是东南亚区域。

  与其继续死磕当前国内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不如聚焦海外放大自己的优势。

  在方运舟发布的全员信中提到,接着,哪吒要将业务聚焦海外,专注在更符合市场期待、毛利率为正的产品,国内适度竞争,放眼海外,努力缔造全球热卖车型。

  “哪吒汽车要走的,不是自我消耗之路。”

  方运舟明确表示,渡过最危险的关头,立足国内进行全球化扩张,是哪吒汽车二次创业的定论。这是经过深度思考,将坚定执行的策略,海外市场关乎着公司的短时间生存,更是哪吒能否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今年上半年,哪吒出口销量17687台,同比增长154%,这是哪吒2024年仅有的亮点。二次创业,力保海外市场求生存,哪吒需要紧抓这根救命“稻草”。

  有消息称,在六项改革措施发布一周后,哪吒汽车已逐渐启动小批量复产,上百台海外订单已下线拟发运。2024年接近尾声,不知这些驶向海外的车,是否有充分的动力拉动哪吒的车头。

  “2025年做不到50万台,谈啥存活?”

  这是当时担任哪吒汽车总裁的张勇,在202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放出的豪言,尔后哪吒问鼎新势力销冠,又迅速跌落,张勇给出的50万台“生死”考验来临,在方运舟的全面掌舵下,哪吒不知将等到一个怎样的2025年?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保有量】  【新能源汽车】  【赛力斯】  【上汽通用五菱】  【乘用车】  【新能源车】  【美国航空】  【Meta】  【智能眼镜】  【美股三大指数】  【汽车股】  【无锡振华】  【生产力】  【长三角】  【一年新建一厂】  【传统制造业】  【人形机器人】  【正海磁材】  【越来越】  【二手车】  【哪吒汽车】  【董事长】  【比亚迪】  【汽车产量】  【日发精机】  【产能释放】  【业绩补偿】  【住宅项目】  【充电设施】  【中心城区】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