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人工智能】-历史镜鉴- 1800年的工人们,在想什么?

查看信息来源】   12-17 0:29:56  

  唐维

  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稳定强劲的蒸汽动力替代了人力,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新,在造成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也冲击着以往的手工劳动业态。大量靠手工技艺糊口的工人,面对轰鸣作响、孜孜不倦的新式机器,内心满是惶恐与不安,生计朝不保夕,于是,一股抵制机器的浪潮悄然兴起。

  1811年初,作为第壹次工业革命起源地的英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一群对工业机器感到愤怒的纺织工人和其它劳动者,在夜间进入工厂,破坏雇主的机器。在短短三周内,就有二百多台织机被摧毁。此即著名的卢德运动,持续十年之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壹次大规模以“摧毁机器、抵制新技术”为根本诉求的运动,宣泄着人类在面对机器“非对称优势”时的焦虑与恐慌。

  若能乘坐时光机回到那个年代,我们会当机立断地告诉当时的工人们:不要恐惧,技术变革虽然会造成机器取代人力,但同时它也孕育着新行业、新领域和新工作岗位。这些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还将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然而,这些都是我们“事后诸葛亮”。在当时,那些面临技术变革的工人们,所经历的恐惧和困顿是真实且紧迫的。技术革新造成的机器取代人力,往往造成大量工作岗位消失,而这些失去的工作其实不是总能轻易地在新兴行业中找到对应的替代。工人们面临着技能不相配、职业转型困难等许多挑战,且技术变革的速度远超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速度,许多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因此,尽管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技术进步最终催生了 新产业 和新岗位,但在当下,那些受到影响的工人们所经历的现实困境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需要以更加包容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工人们渡过这个转型期,减轻技术进步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历史似曾相识,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处于一场号称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工业革命的前夜,这场以 人工智能 为核心的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机器换人”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且由于技术的迅猛演进、互联网的广泛渗透和全球经济的多元融合,其影响层面愈发深远且广泛。

  社会应如何应对?首先,舆论不应制造恐慌,应明确 人工智能 “机器换人”实质上是机器替代重复性劳动时间,而非人类本身,一如以往的每次技术变革那样。其次,包容性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在顶层规划层面,须兼顾技术进步与人民的生活品质、幸福感及个人发展。再者,针对“机器换人”可能引发的失业问题未雨绸缪,通过细分行业、岗位和人群,制定相应的托底政策,确保每位受技术影响的人都能享受到 人工智能 造成的利益。

  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 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也需平衡人机关系,让每个人都能在新时代找到立足之地。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人工智能】  【梁文涛】  【2025】  【投资机会】  【首席经济学家】  【商品市场】  【AIGC】  【中国电影】  【想象力】  【雷志勇】  【确定性】  【摩根士丹利】  【外资机构】  【数据中心】  【川润股份】  【云计算】  【通信网络】  【IDC】  【美联储】  【圣诞老人行情】  【科技股】  【卷土重来】  【半导体】  【大基金】  【娃哈哈】  【宗庆后】  【宗馥莉】  【农夫山泉】  【消费行业】  【办公厅】  【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  【金融机构】  【添翼赋能】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