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内卷式】-头条评论- 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化解-内卷式-竞争

查看信息来源】   12-17 0:29:57  
内卷式】【下功夫】【提质增效

  周家兵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关键任务,提到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其实,早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就已经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这个措辞上的变化,可预见后续会有具体措施出台。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以实现分配效率的最大化;这时,增进技术进步并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可是,健康的市场经济反对不正当竞争。如今,又出现“内卷式”竞争。“不正当竞争”是一种破坏性竞争,指市场主体为了短时间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或极端的行径进行竞争,其后果是损害市场秩序和公平性,造成资源浪费或市场失灵。“内卷式”竞争则像是一种停滞性竞争,特点是竞争的无效性,即所有人(企业)都陷入无意义的努力状态。

  “内卷式”竞争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从电商平台的“仅退钱”,到 新能源 车企要求供应链降价,“内卷式”竞争硝烟弥漫,随处可见。如:某车企不断试探价格底线,造成输家越来越多,很可能最终没有赢家。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内卷式”竞争也不是好现象,低价往往随同着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下降,从而最终损害消费者的整体利益。

  那么,该如何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落到实处呢?笔者建议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一是要尽快调整相关标准和规范,涉及国标、行标、地方标准和企标等。中国制造能力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产品上。出口国际的很多中国产品,品质有保证。而相比之下,在国内销售的同款产品多有“槽点”。究其根源,是国内标准与出口标准不一样。如:某知名企业生产的酱油,出口日本的产品里面没有添加剂,而国内销售的产品却有至少三种添加剂。建议中国制造业把国内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进行统一,让中国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产品。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市场上流动产品的抽检力度。加大抽检力度、频次,对屡次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对不履行义务的企业依法依规查处。让实实在在做合格产品的企业能够得到正向的支持和鼓励,让真心做好产品的企业得到正确的回报。对于那些生产制造伪劣产品、仿冒产品的企业,依法依规严厉责罚,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倒逼其要么按章做事,要么倒闭出局。只有良币驱逐劣币,市场才能健康,企业方可稳健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对顾客投诉的处理速度和力度。建议职能部门联合消协、各平台的客服部门,对顾客投诉的产品和企业,进行快速调查。对于偶发性的,占比在可控范围内,可以从轻处理。对于屡次且恶劣的企业,依法依规追溯,强制该类企业整改或关停。务必要让真正踏实做好产品的企业出头,尤其是对于卓越的民营企业,要让它们获得必要的收益,这样它们才能合理纳税,积极扛起中国制造的品质大旗。

  为了保护市场秩序与健康生态,相关职能部门理应依法依规、毫不手软地打击粗制滥造的经营行为,通过加大对犯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震慑那些图谋偷工减料的企业。

  四是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完成自我发展战略。务必要相信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制造实力。只要有明确的标准、严格的检验制度、政策的正向引导,和市场检验的倒逼规范,中国企业的自我发展很快就能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中国实体企业不怕“严细实”的管控,反而怕“假大空”的和稀泥行为,尤其怕冒牌劣质产品的不正当竞争和“内卷式”竞争。真要上战场,亮出“刺刀”,真枪实弹,中国企业更有底气,尤其是我国的民营企业主们,他们不害怕公平竞争,在这方面信心满满。

  国家层面统筹,以政策引导施展拉动效应,以严格处罚施展推动效应,如此多管齐下,必收良效。实践证明,仅靠政策引导,对遵守诚信企业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对于自律的企业而言,它们会因劣币驱逐良币而陷入被动,甚至反遭淘汰出局。若只简单处罚,不用政策正面引导,以罚代管,则容易滋生懒政和权力寻租空间,危害小错和有瑕疵的产品生产企业,使企业主们的信心遭受打击。“拉”和“推”两相结合,前面用政策来拉动,后面用处罚来推动,形成闭合圈,重塑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光辉形象。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