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银泰商业】74亿割肉止血 阿里-甩卖-银泰百货

查看信息来源】   12-17 20:38:14  

K图 09988_0]

K图 89988_0]

K图 BABA_0

  十年时光流转,一场被给予厚望的战略收购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点,尽管这一结局早已在预料之中。

  12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与另一位少数股东达成协议,将以74亿元的总额向 雅戈尔 集团等买家转让银泰百货100%的股份。目前,阿里巴巴作为银泰百货的主要股东,持有其约99%的股权,此番股权出让预计将为阿里巴巴造成约93亿元的财务损失。

  银泰百货曾被视为阿里“ 新零售 ”战略提出前的试验田,早在2013年10月,阿里就宣布与银泰百货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 线上线下 (O2O)的融合。2014年,阿里正式入股银泰百货,以53.7亿元港币对其进行战略投资,成为仅次于银泰百货开创人沈国军的第贰大股东。2015年5月,当时担任阿里总裁的张勇担任银泰董事会主席,并于6月30日宣布银泰百货与阿里全面融合,双方由对等合作转为由阿里主导。2017年,阿里以177亿元私有化银泰百货,两年后,阿里更是提出了“未来五年再造一个银泰”的雄心勃勃。

  然而,五年时间已过,银泰百货不仅没有实现再造,反而被阿里抛售。12月17日,阿里巴巴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进入阿里体系后,银泰百货开启数字化转型,拓展 线上线下 服务场景、探索经营创新和消费体验升级,收获明显成效,“如今的安排是最好的决策,阿里将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银泰将开启新的创业。”

  这或许意味着,阿里出售银泰百货只是一个开始。

马云飞摄

74亿元“甩掉”负担

  马云好友、银泰商业开创人、浙商(全球)总会执行会长.....沈国军身上有多个标签,最为外界熟知的仍是银泰集团开创人。

  1997年,沈国军建立银泰集团,作为银泰主业之一的商业零售业务,第壹家百货门店暨杭州武林店于1998年开业,而后迅速成为城市时尚坐标。2007年,银泰百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壹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大陆民营百货企业。2013年3月,银泰百货更名为银泰商业,旗下涵盖银泰百货、银泰购物中心、银泰网三大业态。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银泰商业共经营36家门店,包含28家百货店及8家购物中心。2014年3月,阿里巴巴斥资53.7亿港元入股银泰成为第贰大股东,尔后沈国军不断转让股份,最终使阿里巴巴成为银泰商业的单一最大股东,银泰商业也成了阿里 新零售 战略中的重要一环。2015年,出任银泰商业董事会主席的张勇给予银泰商业的定位是“担负 线上线下 零售百货转型升级平台的使命”。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阿里入股银泰之时,正值线上零售商业野心勃勃入局实体商业之际。彼时,互联网浪潮席卷,完全重塑了传统零售业的疆土。中国电商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边缘到流行的蜕变,最终促使传统零售业态面临行业性衰退的阴霾。这时,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渐趋饱和,电商巨头们纷纷调整战略航向,从电商升级到“ 新零售 ”,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苏宁等互联网巨头通过控股、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深度布局生鲜、百货、超市等线下零售领域,如阿里巴巴入股银泰、 三江购物 、联华超市,京东入股 永辉超市 与步步高。

  对于银泰百货,阿里当时可谓寄予厚望,不惜重金投入。2017年有媒体援引FT中文网数据称,银泰百货转型期间,仅用于基础设施改造的投资已经有九位数。

  “在阿里的投资和支持下,银泰的数字化转型和即时零售模式得以落地。直到今天,银泰商业在全国拥有60家百货门店及多个待开项目。在线上,银泰实现了喵街APP、‘银泰百货INTIME’微信小程序、‘银泰百货’支付宝小程序等全渠道销售,实现了银泰线下专柜商品数字化。银泰百货还推出了‘按时达’服务,其旗下八成门店最快1小时按时达。银泰百货有抵家和到店两大业务,数字化会员已突破4000万,成为全面架构在云上、 线上线下 融合的互联网百货公司。”12月17日,记者从阿里方面获得的一份资料中这样写道。

  因银泰百货已私有化,外界难以窥得其财务情况,但根据阿里上述公告,收购及出售银泰百货的交易,阿里巴巴总计录得93亿元的亏损。

  “阿里巴巴出售银泰百货,我认为主要因素是经过数年的 新零售 布局后,线下实体零售业态的价值并未如预期般得到充分释放。或说,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新一轮价值回归进程中,阿里巴巴对其实体零售重资产运营的价值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与认知。”TMT行业资深观察家、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丁少将进一步提及,近年来电商行业的格局显现出动态变化的 势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及直播电商的迅速崛起,和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快速壮大,均对传统电商巨头构成了明显冲击。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后者的基本业务,也促使它们务必采取更加聚焦的战略,收缩业务范围,以巩固其核心市场地位。

战略性收缩“ 新零售 ”?

  在“抛售”银泰百货之后,一个疑问自然浮现在众人眼前:阿里接着还会“放手”哪一个业务板块?

  回溯至去年9月,阿里集团新任总裁吴泳铭上任后的第壹封全员信中就提到,集团未来会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重心,对业务进行梳理,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随后,阿里经过持续调整,将核心主业聚焦到电商与 云计算 ,同时启动了对非核心业务的一系列退出动作。

  两个月后,阿里网络与杭州灏月达成多项 股权转让 协议,将居 然之家、 丽人丽妆圆通速递分众传媒美凯龙千方科技美年健康 等公司的股权悉数转让给对方。相关上市公司在公告股东变动时,普遍强调了“为实现阿里网络突出主业、非主业业务独立发展,各司其职,提高经营效益......”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财报发布会上透露,非核心资产的剥离工作进展顺畅,截至2024财年的前九个月,阿里已成功退出价值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他同时指出,阿里资产负债表上仍有许多以往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其实不是核心业务,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量到当前有挑战的市场情况,尚需时间实现。

  彼时,蔡崇信的这一番言论,在业界被广泛解读为阿里即将告别张勇时代所力推的“ 新零售 ”探索。

  与银泰百货类似,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系阿里在“ 新零售 战略”之下逐步收购而来。1996年黄明端与尹衍梁在中国台湾建立了大润发,次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2011年7月,大润发与欧尚合并以母公司高鑫零售为平台在香港上市。

  2017年,阿里通过淘宝中国入股高鑫零售,斥资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获得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后者的第贰大股东。3年后,阿里再次通过淘宝中国斥资280亿港元收购吉鑫控股70.94%股权,对高鑫零售的持股比例升至72%,成为控股股东。

  然而,今年9月,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短暂停牌,公告披露接到私有化要约,市场传言高瓴、德弘两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是潜在收购方。不过,直到当前该交易仍无本质推进。

  其实,除了阿里,京东也在“抛售”线下商超资产。今年9月,名创优品公告称收购 永辉超市 两大股东香港牛奶公司和京东各自持有的21.1%、8.3%的股权,交易对价62.7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2024年3月与6月,京东已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系统两次减持 永辉超市 的股份,若将9月份向名创优品转让的股权计算在内,今年以来,京东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累计套现最多可达23.48亿元人民币。而回顾过往,京东为收购 永辉超市 10%股权所投入的成本超过40亿元人民币。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