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虚拟银行】不法贷款中介年末套路深多家银行齐发提醒公告
【查看信息来源】 12-23 0:35:59“近期有推出个人信用贷,利息很低,先息后本、随借随还的,你可以先过来办理资料录入、锁定额度。”临近年末,薛先生突然收到了一个微信好友申请,申请加为好友的一名女子在验证信息中号称是其同事,而后又称自己是附近银行的职员,可以提供便捷、低息的贷款产品。
其实,该名女子不是银行职员,更不是薛先生的同事,而是助贷公司的营销人员,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贷款中介”。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元旦将近,一是银行迎来年终业绩冲刺,另一是年底资金结算场景增加,不法贷款中介趁此开始活跃了起来。多位银行职员均表示,近期也接到过助贷公司的营销电话。对此,银行发起了还击——近30天内,已经有30多家银行发表声明,提醒客户谨防不法贷款中介设局。
超低利息背后有阴谋
根据薛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上述申请加其为好友的女子称“可以提供年化利率低至2.3%的个人信用贷款”,建议薛先生通过线下录入资料以锁定额度,等需要使用资金时就可以随时提取。在薛先生屡次疑问其身份后,该名女子才表示自己是“银行合作方”,坐实了中介身份。
“其实,不会有那么低的利率。”一位熟悉不法助贷公司套路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揭露,信贷中介往往会打出年化利率低至2%、3%的信贷产品来吸引顾客,等顾客前往现场办理后,又会以顾客信贷资质不足、需加“包装运作”为借口,坐地起价,“高达10%以上的中介费很常见”。
上述人士还表示,不法中介通过灰色信息产业大量获取用户信息,然后使用密集、高频的电话营销来寻找意向客户,并引导至线下办理业务。“由于信息袒露得多,不法中介说给客户听的话,都有可能是‘量身定制’的,好比知道客户刚买了房或借过网络贷款,就会告诉客户正常银行渠道不简单放款。”
除了低息,不法中介还会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洗白征信等极具诱惑的旗帜,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不过,这背后往往隐藏阴谋,不法中介收取高额手续费、设置贷款骗局,甚至是以此洗钱行诈等,过往案例已比比皆是。
银行冲业绩中介搭便车
“不久前,接到中介的电话是多了一点。”华南某股份制银行对公客户经理林女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年末时点,自己的私人号码也我们时常接到助贷公司的电话,对方多是推销客户,有些甚至表示可以支付其一定酬劳来寻求合作。
“部分助贷公司推荐的顾客资质太差,逾期风险很高,所以我会拒绝。”林女士表示,不仅是她,其所在支行的多位同事也接到过类似的营销电话。此前,她曾接触过一些助贷公司提供的顾客,审查后发现“客户要么是还款能力不行,要么是相关数据不真实”,因此多数都直接回绝。当然,业内也不乏“图省事、冲业绩”的同行,仍违规与助贷公司合作。
为了打击不法中介,近期已经有超30家银行发出相关声明。以国有大行为例,12月5日,建行台州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及下辖支行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业务合作,建行台州分行的线上、线下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均由经办网点自行营销办理。
“当前正值银行备战来年‘开门红’阶段,叠加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度加大。为了完成业绩指标,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客户经理倾向于通过贷款中介来获取客户,造成贷款中介的活动趋于频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多方合力打击不法中介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不法贷款中介显现的乱象防不胜防,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董希淼认为,一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度加大,一定水平上出现了“资产荒”,部分银行的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希望通过贷款中介来获取客户;二是金融信息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收费等不尽了解,寄希望于通过贷款中介来获取贷款,或对不法贷款中介的各种骗术缺乏识别能力;三是贷款中介行为比较隐蔽,如果借款人不配合,较难查处,另外监管机制也还存在一定空白。
“不法助贷公司的表现涉嫌违法骗贷,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管理。” 邮储银行 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对借款人而言,求助于不法信贷中介极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涉嫌违法犯罪,并且造成资金损失。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多地监管职能部门均开展了打击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行动。12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防范不法贷款中介》,旨在警示消费者避免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甚至洗钱诈骗等套路和陷阱。
如何加大针对不法贷款中介的打击力度?董希淼认为,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强化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协同,进一步防范和打击,提高非法成本;银行机构要增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全行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发展观,杜绝与非法中介合作;加强规范基层机构、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排查,对基层机构和员工非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罚;对于部分相对规范的贷款中介,可实行总行准入,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虚拟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