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并购重组】A股并购市场重新步入-活跃期-

查看信息来源】   12-25 0:26:02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焦点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叠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产业链的整合动能,并购重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4年,在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资本市场政策周期等多重周期变化下,科创并购、产业并购真正走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央。

  数据显示,按第壹次披露日计,截至12月24日,A股年内共有128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数量同比增长20%。“并购六条”发布后,上市公司并购热情进一步升温,10月共有23家上市公司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创年内单月新高。

  “可以预见,2025年并购市场将继续火热。” 财通证券 投行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何俣表示,随着央地层面并购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地,预计2025年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将超过2024年,届时央国企“巨无霸”级别的并购与其它“小而美”的并购将并驾齐驱。

  政策之密:

  多维度发力并购从“备选”到“必选”

  2024年,自新“国九条”出台后,监管层多措并举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产业整合支援力度、提升监管包容度、提高支付灵活性和审核效率等维度入手,持续推动市场化改革。

  9月24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并购六条’是近十年最有力支持并购的政策!”有 创投 人士如是评价道。

  这时,上海、广东、安徽、四川等地发文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将并购视作实现地方资产证券化的重要途径,从而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多位投行人士的业务观望,市场各方的“IPO信仰”有所淡化,甭管是买方、卖方,还是标的背后的投资机构,近来对于并购的接受度明显提升。参考成熟市场,并购退出反而占绝大多数,以硅谷 创投 机构为例,七成以上的项目都是通过并购退出。而国内企业普遍以上市为荣,将出售控制权视为一种“失败”,当下这种观念上的“藩篱”逐渐在瓦解。

  全联并购公会开创会长王巍认为,“并购六条”和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传递出三层核心信息:

  一是回归并购交易的常识,对于并购市场主体而言,跨界收购和重组困境资产是大多数并购交易的模式,应当放开手脚去做。

  二是监管包容性更强,并购操作的复杂性和周期性,决定了交易行为的正当与公允难以被简单判断。因此,监管也需要相应的观察空间和判读余地。

  三是强调用市场的行径推动交易,辅之以政策支持,这在交易设计与执行上给予各方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让企业家真正成为主角唱戏。规则背后是观念的变化,将有效激励企业家和创业者参与并购交易的热情,更能提升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逻辑之变:

  产业整合为主证券化溢价消失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的理论与此前的并购高峰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何俣认为,作为收购方,想复现以往的证券化套利甚至“忽悠式”并购已基本不会,通过并购实现科创转型或在产业链上做大做强,是当前收购方的主要诉求。而从标的方的立场来看,因IPO节奏放缓、产业周期甚至投资人回购等刚性条件下,被并购也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回眸2024年,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并购案例相继涌现: 中国船舶 拟吸并 中国重工 ,缔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昊华科技 收购中化蓝天,推动 氟化工 行业做大做强; 国泰君安 拟换股吸并 海通证券 ,券商行业化整合浪潮再起……

  “巨无霸”式重组之外,“小而美”的并购亦是亮点纷呈。

  2024年,收购未盈利“硬科技”标的的案例明显增多,多单项目在估值、业绩补偿上更尊重市场化博弈。 思瑞浦 在并购创芯微时,双方在总对价10.6亿元不变的条件上,对创芯微股东间交易对价进行调配,形成不同化估值。这一设计既保护了 思瑞浦 股东的利益,又满足了战略投资者并购退出需要,让交易得以向前推进。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新政的革新之处,也在典型案例中得到体现。以“并购六条”后首单跨界并购—— 百傲化学 收购芯慧联半导体为例,何俣分析称, 百傲化学 早在政策出台前,就已经计划转型半导体,“并购六条”的出台直接促进了上市公司对标的的资 金收购。在该方案中,从上市公司与标的的业务合作、标的业务分拆后上市公司对成熟业务收购和对创新业务投资,再到关于表决权委托事项的约定等多处设计,均凸显出明显的市场化导向。

  该交易本身有“跨界”“高商誉”“高增值率”的标签,这一案例也表明监管层面对科创并购的鼓励和支持。“当前,上市公司寻求向科创业务转型的切实需求日益增加,这一并购案例的成功实施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何俣说。

  市场之盼:

  期待更多典型案例助推市场活跃度提升

  2024年,无疑是并购政策出台的大年,2025年则被视为案例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

  王巍认为,激活并购市场应该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响应、参与,尤其需要来自实践经验的补充。他建议予以并购交易者更多自由操作和创新的空间,探索开放交易平台或场外交易,鼓励产权交易的市场化,大力培养并购交易人才和并购交易师队伍。

  何俣同样表示,并购交易的完成只是并购环节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在于并购后的整合能否实现“1+1>2”,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建议在并购实施中和并购完成后,对于并购整合的情景包含业务整合、人员整合等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尤其是跨界并购中的整合,让市场和投资者及时了解并购后的效果。

  目前很多小市值公司具有非常强烈的并购动机甚至希望跨界转型,但由于并购本身涉及多方谈判和受多重原因影响,交易本身达成意向的成功概率不高,如果后续因为预期不明而叫停并购,对交易双方都会造成不小影响。何俣建议,围绕跨界并购,应当推出更多标志性案例,及时向市场传递更透明、更可预期的监察管理标准。

  多位投行人士及 创投 人士认为,随着并购市场日趋火热,并购基金有望更加活跃。在很多交易中,标的的基本面或许其实不够好,其实不是“拎包入住型”的优质资产,因此需要外部力量来进行“装修”。而并购基金恰好可以起到这一作用,将标的改良为优质资产。

  王巍提醒,不能把各种政府投资基金、私募基金或 创投 基金改头换面包装成并购基金,延续传统模式。“这是一个新物种,需要新的结构、模式和工具。应当借鉴国外的高收益债券和杠杆收购的经验,创新中国式的并购基金。”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  【东北证券】  【A股公司】  【华维设计】  【问询函】  【必要性】  【会计师事务所】  【财联社】  【ST股】  【资格罚】  【审计机构】  【换所潮】  【大全能源】  【节水灌溉】  【解禁王】  【达摩克利斯之剑】  【后备企业】  【华阳智能】  【电子雷管】  【微特电机】  【重大资产重组】  【资本市场】  【吉林证监局】  【李立国】  【振兴发展】  【山子高科】  【管理制度】  【内幕信息】  【信息披露】  【董事长】  【ST步步高】  【破产重整】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