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益方生物】尚未盈利却卷入多起专利诉讼 - 益方生物声称不涉及在研管线
【查看信息来源】 12-25 13:30:02
《科创板日报》12月25日讯(记者郑炳巽)一桩指向益方生物(688382.SH)的侵权诉讼又有了新进展。24日晚间,益方生物对外披露,公司及子公司“美国益方”作为二审被上诉人,再次被米拉蒂公司(MIRATI THERAPEUTICS, INC.)发起诉讼。
此事肇始于2022年11月,彼时,米拉蒂曾向上海 知识产权 法院提起诉讼,声称益方生物、董事XING DAI(代星)和美国益方侵害了米拉蒂和亚雷生物的技术秘密。米拉蒂要求判令益方生物等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流失及合理费用9900万元。
该案件于2024年7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两个月后,上海 知识产权 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审判决驳回米拉蒂全部诉讼请求。
最近,米拉蒂因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顶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米拉蒂请求法院撤消一审判决,判令益方生物、美国益方及XING DAI(代星)停止侵权行为,判令停止涉案专利进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同族专利申请,并要求所有被上诉人共同赔偿米拉蒂9900万元人民币,并承担本案一审及二审的诉讼费用。
目前,该案件二审已立案,尚未开庭审理。
益方生物方面表示,诉讼案件不涉及临床管线,不影响整体在研产品的研发及申报进度,对正常经营无重大影响。《科创板日报》记者就此致电益方生物董秘办,对方人员表示,“诉讼针对的是跟公司 知识产权 相关的一些专利,没办法对市场公开说明。”
值得强调的是,若米拉蒂的要求成功,赔偿金额对于益方生物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担子。
目前,益方生物除了将第叁代EGFR TKI甲磺酸贝福替尼(赛美纳,BPI-D0316)对外授权给 贝达药业 (300558.SZ)且获批上市之外,并无其它产品上市,同时拥有超过10条在研管线需要花费高额研发费用。
2024年前三季度,益方生物研发投入超过2.9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收入金额。同期,益方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915.6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94%,归母净亏损3.05亿元人民币。
另需注意的是,与米拉蒂的诉讼纠纷其实不是益方生物所卷入的唯一案件。2023年11月,益方生物与Yueheng Jiang(江岳恒)、Wansheng Jerry Liu、Fox Rothschild, LLP等四者作为被告,在美国被“美国倍而达”(Beta Pharma, Inc.)提起诉讼。
美国倍而达提出的诉讼理由包含商业秘密偷盗、保密和专有的涉诉化合物相关的商业秘密盗用、对于违反受托义务的协助和教唆、不妥得利、不正当竞争、民事共谋等。据此,美国倍而达要求被告赔偿其损失。
彼时,益方生物曾对外表示,公司对外授权产品BPI-D0316(赛美纳)不落入本诉讼的争议标的的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会对BPI-D0316的上市和售发生重大不利影响。
《科创板日报》记者针对此事也向益方生物进行询问,上市企业人员同样表示,该案件涉及的也是一个专利诉讼,与在研管线并没有关系。“我们请了律师在美国应诉,但还没有收到法院的新进展,现在无法给出预期结果。”对方说道。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卷入上述两起诉讼案件之中的米XING DAI(代星)和Yueheng Jiang(江岳恒),均是益方生物核心研发团队成员,且二人与益方生物老总、总经理王耀林组成一致行动人,系益方生物的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