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技能人才】激励企业培养更多产业人才

查看信息来源】   12-26 4:50:00  
产业工人

  企业不仅是产业工人进行技能实践的主要场所,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直接受益者。面对培养产业工人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企业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使其真正满足企业现实急需并造成长期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施展企业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具体包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历程指导计划等。

  强调企业在其中的主体作用,不仅因为企业是产业工人进行技能实践的主要场所,更因为企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拥有一支稳定、良性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审视,随同数字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各行各业对工人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要能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创新能力,提升深度思考。但当前就业市场上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许多企业面临“想招的人招不到,招到的人用不上”的矛盾。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职业教育 还存在与实践脱节问题,公共教育则覆盖范围有限,需要企业主动承担起主体责任,培养出能满足自身技术创新突破和行业转型升级期望的产业工人,这直接关联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要通过产教协同、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院校教育的实践性,提升技能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匹配度。另一方面,联合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等资源,为在职产业工人缔造学习平台,为其知识技能的持续提升创造机会。龙头企业、大型公司应对所在区域、所在行业的产业工人队伍总体状况有所了解,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工人成长需要,主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推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规范化。

  从职业发展角度来审视,企业是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的直接构建者。产业工人在企业内的发展主要有技能和管理两条路线,前者通过技术经验和创新研发实现晋升,后者凭借管理能力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战略规划等工作。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对产业工人的注意不够,尚未建立起专门的发展体系,产业工人晋升空间有限、岗位转换受到限制。

  企业可以为产业工人通顺纵向、横向两条发展通道,前者包含健全技能评价体系、技能等级制度等,为产业工人规划清晰的晋升路径,激发其进取心和荣誉感;后者包含健全专业技术岗位和经营管理岗位互相贯通等机制,使产业工人在不同岗位的灵活转换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能增强企业内部的活力,也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还要为产业工人构建具有竞争性、激励性的薪酬机制,通过薪资待遇的提升来激发工作生产的主动性、技能更新的自觉性,并加强劳动权益保护,解决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也要看到,企业培养产业工人有难处,除了资金压力,还有灵活用工模式的冲击,许多企业都有“新人培养好就流失”等疑虑,不愿意对此投入太多。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和市场行情做好人才盘点和提前布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重视投入的产出回报,使其真正满足企业现实急需并造成长期价值。这时,设计员工持股、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等长效激励举措,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并给予充分机会,增强其工作认可度和成就感,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利益紧密绑定,增强团队的稳定性。

 ● 相关商业热点
产业工人】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