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雷克萨斯国产化】复刻特斯拉,丰田计划在华建独资工厂,-雷克萨斯国产化-照进现实?
【查看信息来源】 12-27 17:38:06传言已久的“雷克萨斯国产化”,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近日有消息称,丰田汽车决定在中国上海建设一座全新的电动汽车工厂,主要生产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车型。丰田已经在上海内确定了建厂用地,预计新工厂将在2027年左右投入运营。丰田希望获得包含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土地授权,和拥有100%主导权等权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投资不同于过去的合资模式,这是丰田第壹次单独建设并运营的工厂。
针对上述网传消息,丰田汽车尚未作出回应。但从近日来丰田在华战略的密集调整可以看出,“雷克萨斯国产化”已经是大概率的事情。
借力中国推进电动化战略
目前在中国销售的雷克萨斯车型是在日本生产并出口至中国。在如今合资车企和外资车企销量逐渐滑坡的中国市场,2027年才上市的中国造雷克萨斯电动车会成功么?
先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1—11月雷克萨斯在华累计卖出16万辆,月销量基本稳定在1.5万辆左右。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雷克萨斯2024年上半年的三年保值率为65.43%,位列日系品牌第壹。这意味着,雷克萨斯的品牌光环仍在。
再看丰田的发展战略。丰田汽车现任总裁佐藤恒治在2023年上任后,开始推行“电动汽车优先”的策略,希望以雷克萨斯为品牌先锋,通过中国市场积极开拓电动汽车,最终实现转型。
根据其规划,丰田预计将在2026年投入10款全新BEV车型,实现电动汽车全球销量150万辆/年、到2030年达到350万辆/年的目标。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中国市场来完成。
“中国市场电动化的全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截至2026年的BEV规划中,在中国导入的新车型肯定是占多数的。所以中国市场的重要水平在我们心中是不会变化的,今后丰田在中国市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动化产品发展。”丰田汽车CTO中岛裕树表示。
不仅如此,2022年1月1日,中国取消了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和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制约,这给雷克萨斯国产化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选址问题上,丰田选择上海也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汽车行业分析师高登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他分析,一是上海已经有了 特斯拉 工厂的经验,拥有成熟的技术人员资源,更有助于雷克萨斯工厂顺畅投入生产;二是上海处于贸易港口,如果上海产雷克萨斯要外销全球,也具备地缘优势。
带动外商在华独资建厂
对于外资车企在华独资建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环境使然,且外资车企来华已经具备走向独资的条件。
付于武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和相关产业链,甭管是从供应端还是消费端看,中国市场都拥有全球最短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使得中国市场的电车在设计、制造、款式、功能等方面保持全球领先,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已经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高标准了。且以往合资车企中的外资方想根据自己的意志去进行市场布局,难免会面临博弈,这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落地。”付于武补充道,这也是我国放开股比限制,激发外商投资热情和市场活力,从而实现与自主品牌公平竞争,最终有益于消费者的目的。而丰田汽车计划在华独资建厂,与当前的发展趋势十分吻合。
其实,不止 特斯拉 和丰田,之前在先行放开相关限制的商用车领域,一些外资车企就已进行了独资建厂的尝试。2020年3月,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现代”)宣布,自当月18日起,四川现代正式更名为现代商用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商用车”)。变更后,现代汽车成为惟一股东,持股比例为100%。由此,现代商用车成为中国第壹家外商独资的商用车企业。在取得独资身份后,现代商用车就向中国市场导入了包含 燃料电池 在内的 新能源 动力总成技术,未来不排除将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国内。
同年11月,来自瑞典的商用车品牌斯堪尼亚宣布位于江苏如皋的全新工厂于2022年正式投入生产。该工厂由斯堪尼亚制造(中国)有限公司100%控股,并逐步完全并入其全球生产体系,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也将遵循与全球其它工厂相同的严苛标准。
今年11月21日,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投入生产。该公司是大众集团在中国首个独资电池包生产工厂,也是大众安徽整车的核心供货商。目前相关电池包产品已会同整车完成测试定型,于当月正式量产。同时,大众安徽于今年年底正式量产基于MEB平台生产的纯电动车型。
浙江新能 源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陆安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身处市场竞争一线的外资车企最明白真实的市场在哪里,这是其作出决策的核心依据。在他看来,外资车企投资决策的内在逻辑往往是“市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与现今世界各大汽车市场比较,和数十年扎根中国市场的事实也使他们相信,持续投资中国才是面向将来的最好选择。
“其实除了在中国设厂外,想更好地适配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外资车企还有许多解决的形式。好比提高中国团队话语权,将中国市场的产品交由中国团队主导;引入中国市场的产品,进行深度的本土化改善等。”陆安程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