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莫泰山】莫泰山 - 有理由期待2025年A股延续温和上涨,权益资产将更具性价比
【查看信息来源】 1-2 12:13:55“2025年的中国经济或将大致接近2024年的增速,并可能在下半年看到更多的企稳信号,物价低迷的格局也会得到一定的修复,出现量价齐升的势头。”1月2日,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博道基金”)老总莫泰山撰文称,我们有理由向往,2025年的沪深A股市场将延续温和的上涨,同时在结构上显现出更多的机会。
每年元旦前后,博道基金都会发表由莫泰山亲自撰文的全年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莫泰山表示,“我们应该会在2025年看到房地产调整结束的开始。”这时,他进一步称,物价走势成为观察全年经济的一个重要信号。
对于海外的变数是否会对经济形成较大冲击,莫泰山分析道,如果加征关税的代价最终由美国本土承担,并且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会让这一政策的推行存在较强的内部约束和阻力。“对于关税提升,我们的确不能掉以轻心,但对其可能造成的冲击,应该保持理性的估计。”
莫泰山指出,“从2017年以来走出单边牛市的债市行情,在未来2-3年内可能会遇到一些的阻力;而在过去3年里备受冲击的权益类资产,则变得更加具有性价比。换言之,过去几年看起来稳健的资产,将来的波动可能会加大;而过去波动较高的资产,在未来1-2年内会显得稳健起来,市场可能会以这种轮回的形式,演绎着太极平衡之道。”
“未来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率是有可能趋于下降的。”莫泰山认为,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投资人顺其自然会减少对估值波动的追逐,而整个市场的波动,也会因此降下来,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历史也有可能存在存在因这些强基固本的措施而逐渐改写。
另外,莫泰山在新年献词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市场的定价权在谁手里?主动投资人的定价权是否已经旁落?
对此,莫泰山认为,答案实际上就是清楚的,指数化投资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培养主动投资力量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转的内在需求,市场永远需要一部分人来承担起定价的职责。
莫泰山还从投资风格箱的视角观察得出结果,成长风格可能在未来1-2年显现出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不管咋样,A股市场在历经3年的调整之后,终于在2024年的9月末迎来了转折,权益类资产,可能又将重放光彩。”最后,莫泰山在新年献词中总结道。
下为博道基金老总莫泰山2025年1月2日发布的题为《2024展望:保持坚韧》全文:
2024年,A股走出了过去两年的阴霾,迎来了久违的上涨,沪深300全年上上涨幅度度近15%,颇为喜人。市场在年初跌宕,在9月末政治局会议后激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令亲历者难以忘怀。
2025:A股有望延续温和上涨
对于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并时隔14年,再次把货币政策的基调定为适度宽松,同时把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列为第壹位的关键任务。政策定调积极,精准发力,相信可以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何时可以结束?印象中已是第四次在新年的展望中首先讨论有关房地产的话题。
2024年,房地产新开工、新房销售等数据,预计均下滑10%左右。不过,当前大部分地区的租金回报率已经高于长期国债利率,房价开始进入相对正确的区间。市场的期待似乎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尤其是在9月26日政治局部署一揽子支持政策之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出现了明显回升,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近期环比微涨,发出了可能回暖的信号。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住房市和股市,或许还有进一步的支持措施出台。在这一情境下,尽管和国际通常的房地产下行周期相比,4年的调整时间似乎仍略嫌不足,但我们应该会在2025年看到房地产调整结束的开始。
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是否可以有效回升?
在去年的展望中,我们花了一点篇幅讨论了资本周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024年得到了更多的讨论和关注。在我们这样一个储蓄率高企的国家,天然就会存在着投资的激动和过多产能投放的倾向。
好消息是,根据申万的研究,始于2021年的这一轮制造业投资热潮,在2023年中达到供给增速的高峰,后续供给形成的增速逐渐放缓,并可能在2026-27年看到供给零增长甚至负增长。2025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反内卷”,相信会有相关措施来进行温和的供给侧约束,产能投放和价格竞争压力或将缓解,为相关产业营造更为良性的增长环境。
物价走势成为观察全年经济的一个重要信号。
受房地产周期下行、产能利用率不足等许多因素的影响,PPI自2021年10月达到阶段高点以后,已下行多时并连续26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物价的低迷会让GDP的名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使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对经济形成一种额外的收缩压力。如果可以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价格水平的期待目标”,各方综合施策,让物价回到正确的温和增长区间,则经济将开脱过去几年的羁绊,迈向更加健康的轨道。上一轮PPI在连续下行后重回正增长,是在2016年8月,经济随之出现复苏,后续利率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在2025年,PPI的 势头值得我们认真跟踪观察。
海外的变数是否会对经济形成较大冲击?
需要关注的是美联储的政策划向。最近一次美联储的“鹰派”降息,收敛了市场对美联储在2025年的宽松预期,点阵图显示的降息幅度目前只有50BP,表现出美联储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和对未来物价走势的担忧。如果美国的通胀压力挥之不去,对全球流动性都会形成一种潜在的压制。
如果中美的利差不能进一步收敛,那人民币汇率是否可以保持稳定?首先应该看到,美元指数的强势,似乎没有走到尽头。据统计,在全球科技股的市值中,美国占比80%。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要投资科技股,投资引领将来的重要力量,就需要持有美元,美元当前的强势,除了其以往的结算货币等优势外,一定水平体现的是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
根据这一逻辑推演,中国拥有全球最全面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占世界份额的30%,雄冠全球,强大的中国制造是人民币购买力的坚实基础,人民币汇率也理应可以保持稳定。
由此延展开来,日本“失去30年”固然是深受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但更主要因素正如芒格所言,是在制造业方面的领先地位被中国、韩国所赶超,同时又错失了互联网、手机端甚至如今的 人工智能 等科技浪潮,国家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因此,我们固然要对日本的教训保持足够警惕,同时也要认识到,只要继续保持制造上的领先和科技上的实力,就可以在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总体看来,2025年的中国经济或将大致接近2024年的增速,并可能在下半年看到更多的企稳信号,物价低迷的格局也会得到一定的修复,出现量价齐升的势头。而这不仅意味着各方的实际和名义收入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也代表着实际利率的下调,各方的获得感得以提升。实际利率走低、流动性总体宽裕、经济企稳回暖,这样的组合,对股票市场而言是比较友好的。而根据估算,2025年的上市公司利润可能取得5%左右的增长,我们有理由向往,2025年的沪深A股市场将延续温和的上涨,同时在结构上显现出更多的机会。
新旧交替中的结构性机会
结构的视角会让我们看到更加立体的世界。
2024年,标普500指数60%的上涨由“七姐妹”科技公司贡献,而其它美股公司的总市值应该是下跌的,这是极其分化的两个世界。同样在我国,我们既看到了由于房地产的下行影响了以往的增长动能,又能感受到新质生产力的建设热火朝天,扑面而来。
例如,在被视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汽车业,中国曾经为此苦苦追赶,如今在电动化浪潮中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一众领先企业继续衔枚疾进,并有望在马上到来的汽车智能化时代抢占先机;还有,不久前某互联网大厂与某通信厂商深度合作的朦胧传言,让A股市场的相关标的躁动而兴奋,市场在向往AI+硬件如何比硬件+AI实现代际的跃迁;同时,宇树科技发布的“天赋觉醒”机器狗,灵活而敏捷,又极具性价比,震撼业界。
在岁末年初,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新突破不断涌现,如漫山遍野,它提醒我们,一个全面的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并将和手机端时代一样,席卷全球,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在这场智能化的浪潮中,中国正处于重要的地位。谷歌的前总裁施密特曾在一段访谈中表示,由于中国有“快速被消费者接受的传统”、“快速使用新技术”,因此,“即便美国赢得AI竞赛的第壹阶段,中国也会成为最终赢家”,但愿如他所言。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些旧的力量在逝去,有人会因此黯然神伤,但有更多新的力量在崛起,显得生气蓬勃。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进程中,市场将给我们显现更多精彩的结构性机会。而如何把握和准确定价这些机会,成为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主动投资人的未来
在面对这一课题时,我们可能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市场的定价权在谁手里?主动投资人的定价权是否已经旁落?
近两年指数化投资大发展,ETF的规模已突破了3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加之最近两年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并没有战胜指数基准,让业界对其未来有了更多的讨论甚至担忧。一般而言,主动投资人是价值的发现者,被动投资人是价格的接受者,主动投资者在定价的进程中,既能享受到发现价值的 利润,也要承担期间试错的成本。
如果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放弃参与定价,选择被动接受价格,那么整个定价的试错成本也只能更多由被动投资者来承担,因此会降低整体定价的效率,同时给坚持做价值发现的主动投资者留出更多的阿尔法创造空间。
因此,答案实际上就是清楚的,指数化投资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培养主动投资力量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转的内在需求,市场永远需要一部分人来承担起定价的职责,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均衡发展更有助于市场效率的提升,在指数化投资大发展和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的情景下,主动投资人更需要励精图治,以洞见创造价值。
从投资风格箱的视角观望,过去3年,在市场的大幅调整进程中,价值风格表现比较突出,坚持价值类型的主动权益基金,也大多有良好的表现。而大部分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则坚持在成长的风格,在过去几年的市场调整中备受煎熬。
结合我们以上的宏观分析和投资风格轮动的历史规律,成长风格可能在未来1-2年也显现出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主动权益的管理者,是时候该磨砺以须,勤勉尽责,努力创造逾额收益来重新证明自己,并在低利率的时代,承担起更多的财富管理重任。
低利率时代如何投资
低利率时代如何投资?成为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般而言,从债券转到红利等类债资产,从现金类资产转到可以创造自由资金流的资产,从纯债到固收+,这些都应该是有益的尝试,相当部分已经在市场开始演绎。
从2017年以来走出单边牛市的债市行情,在未来2-3年内可能会遇到一些的阻力;而在过去3年里备受冲击的权益类资产,则变得更加具有性价比。换言之,过去几年看起来稳健的资产,将来的波动可能会加大;而过去波动较高的资产,在未来1-2年内会显得稳健起来,市场可能会以这种轮回的形式,演绎着太极平衡之道。
总之,甭管是从股债性价比角度的增配权益,还是从房地产大周期调整环境下的居民资产配置转移,都在提示着权益类资产的历史性机会。
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根据人民银行曾经发布的统计,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只有20%,股票加基金的占比应该更低;如果去分析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总体结构,就会发现权益类产品的占比基本在12%-28%之间,长时间以来并没有有效提升。
对于股票类型的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占比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寻求到很多种解释,但最直观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权益类资产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性价比。根据资产配置的一般原理,如果要提高一类资产的性价比,要么提升收益,要么是把波动率降下来,甭管是对于股票市场,还是权益类公募基金,这个事理都是建立的。
而未来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率是有可能趋于下降的。
随着新国九条的推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多举措强化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回报投资人、从严把好发行质量关,为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条件。目前,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约为2.5%,据统计,2024年1-10月,A股的分红加回购合计近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期的融资规模约1450亿元人民币。投资人的长期、持续投资不仅可以分享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而且还能获得金银财宝的回报。
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投资人顺其自然会减少对估值波动的追逐,而整个市场的波动,也会因此降下来,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历史也有可能存在存在因这些强基固本的措施而逐渐改写。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也需要适应并推动市场环境的良性变化。一方面努力追求在发现价值的进程中创造阿尔法,另一方面则要更加回归投资的根本,通过长期投资去分享上市公司创造的回报,并在此进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策略,降低组合的波动,从而提升权益类产品的性价比,使其能够在居民资产配置的历史性变迁中,负担负责起时代的重任。
不管咋样,A股市场在历经3年的调整之后,终于在2024年的9月末迎来了转折,权益类资产,可能又将重放光彩。希望这一次,A股市场可以走得更稳,更远。
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的沪深A股市场,是一代投资人的集体记忆,这记忆如薪火,指引我们在经历过低沉的岁月后,继续砥砺前行,去开创一段新的荣光。
2025,乙巳蛇年,愿有缘人巳巳(事事)如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