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消费者】营建公正透明数字消费环境
【查看信息来源】 1-5 4:27:02最近,很多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分享攻略,讨论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 大数据 算法。他们通过评论点赞、主动寻求多样化的信息流等方法,改变自己的用户画像,从而干扰算法对消费习惯的判定。
此类操作是否真的有用?对着手机缔造人设,算法能否“听劝”?尽管一些消费者获得了成功,但这种做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在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加持下,算法具有高度复杂的特点,并且在海量用户的使用进程中愈发优化,单一用户通过容易的表现,很难改变平台的定价策略。
与算法博弈的背后,是广大消费者苦于被 大数据 杀熟。平台依靠技术优势和信息不同步,通过 大数据 分析用户消费习惯,采取不同化定价策略,违反了公平、诚信原则。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不仅是因为权益受到损害,更是对算法透明度和公平性的疑惑。 大数据 被用来盈利本身无可非议,但不应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用户期望的是公正透明的数字消费环境,而不是被算法暗中支配的不安全感。算法透明化、监管常态化和行业自律的有效落实,是消费者放心享受 数字经济 造成便利的重要前提。
根治 大数据 杀熟痼疾,要靠破除算法“黑箱”,让 大数据 更加透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一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算法运行应该遵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不可唯利是图,更不能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就算 大数据 算法难以对普通消费者完全透明,也可以向有关监管职能部门开放,以便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