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赛力斯】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从小弹簧厂到造车-新势力- 赛力斯进阶新阶段
【查看信息来源】 1-5 22:41:21
三十九年前,一家造座椅弹簧的草创企业在 重庆市 悄然诞生。经历时间变迁,这家小弹簧厂不断“变身”,已转型为一家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并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翻盘。当前, 赛力斯 已成为继 特斯拉 、 比亚迪 、理想之后,全球第四个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向前演进,市场已显现出竞争与机遇并存的动态竞争格局。跨入盈利门槛的 赛力斯 ,怎样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再进击?下一步,公司的市场布局将落在何处?最近,《证券日报》记者走进 赛力斯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赛力斯 ”),深入挖掘公司的成长历程与未来规划。
三次创业
从一根弹簧到汽车减震器等零部件,再到外形更大的汽车整车,在 赛力斯 “超级工厂”展厅墙壁上,公司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连起来,像是一条清晰的成长足迹线。
从1986年起家, 赛力斯 经历了三次更名、三次转型、三次创业。在 赛力斯 老总(开创人)张兴海看来,每一次创业都是顺驴下坡,遵循着突破、进一步突破的准则。
赛力斯 最早的前身是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当时国内汽车产业的零部件技术大多受制于外国企业。为了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创新,最终成功研发出汽车弹簧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际上的垄断局面。
“当时公司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完全是从零开始。”张兴海感慨道,“以前汽车弹簧从国外进口要1美元一根,但自从实现国产化以后,汽车弹簧的价钱降至1元人民币一根。”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有所突破后,2003年,张兴海启动了第贰次创业,在没有整车造车经验的情景下,张兴海选择与 东风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小康”),并将目标锁定为微型车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风小康在微型车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前三。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张兴海认为,不该一味执着于燃油车领域。于是,自2016年启动了第叁次创业,向新能源转型,并在2022年公司正式更名 赛力斯 。
回顾公司成功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历程,实际上其实不是一帆风顺。早在2016年,公司便远赴美国硅谷成立研发中心,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品牌SERES,并在随后的一年收购了美国AMGeneral公司的工厂。然而,自2016年转型以来的前几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并未取得重大突破,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净收入从2017年开始走“下坡路”。
2019年,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接触后,双方于2021年正式达成合作关系,并逐渐推出了多款车型。在2021年底,问界品牌的推出标志着 赛力斯 的发展迎来转折点。随着问界M7、问界M9等车型的热卖,从2024年第壹季度起, 赛力斯 结束了之前的亏损局面,正式步入盈利周期。
赛力斯 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第壹家合作车企。同时,张兴海也曾屡次在公共场所强调:“与华为合作是务必干的事儿。”
经历时代变迁, 赛力斯 从一家小小的弹簧厂蜕变成为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的一员上将。2024年, 赛力斯 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倍,逾额完成计划。2024年前三季度, 赛力斯 实现营业收入106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53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40.38亿元人民币。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公司三次‘从0到1’的发展。” 赛力斯 职员对记者表示,公司从1986年开启了创业之路,一路坚持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封锁,最终在新能源市场有所建树。
缔造“超级工厂”
张兴海认为, 赛力斯 要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坚定地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道路。这一发展理念在 赛力斯 的“超级工厂”体现得淋漓尽致。
“超级工厂”深度融合了 物联网 、 大数据 、 数字孪生 、5G、AI、BIM等新一代前沿技术。生产线上,让新车产得更快,各项环节执行更精确,智能化似乎赋予了车间深不可测的“魔力”。
赛力斯 “超级工厂”承接了高端车型问界M9的生产,占地面积2700余亩,基本是 特斯拉 上海“超级工厂”的两倍。远远眺望,一座座白色外墙的车间林立,整个工厂大而新颖。2024年以来,前来这里调研、交流的人络绎不绝。
走进生产车间,记者目睹了智能制造赋能下的“超级工厂”速度。在总装车间,随处可见的 机器人 手臂灵活而精确地执行着各种生产命令,鲜少能看到工人的身影。
相比人工,工厂内运用自动化的机器能 保证更高的精确度。现场职员举例称,在很多螺栓拧紧环节,有的造车厂还是靠人工拧紧,但机器可以确保每一颗螺栓间的扭矩误差在0.01毫米内。同时,AI智能检测系统可以对底盘与车身连接的162颗螺栓进行扫描,防止出现漏打、少打的情景。“人工做不到这么精细,这不仅确保了汽车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上述职员表示。
“超级工厂”严格遵循国际领先标准及 工业互联 网的要求建设,具备高效、智能、尖端、绿色四大特质。在总装车间终端检测站,每台下线的车辆都要通过油液智能加注、装配智联防错、整车CT自动化测试、整车控制器程序在线升级、整车功能自动检测等程序,确保每台从生产线上驶下来的车辆拥有优质的品质。
赛力斯 相关责任人向记者透露:“目前,超级工厂拥有超过1600台智能终端协同运作,车间 机器人 应用超3000台,在一些关键生产工序已实现了自动化率100%。同时融合了AI视觉、 大数据 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质量的数字化及可追溯化,赋能问界M9高效交付。”
迈向更高阶发展
赛力斯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将力争实现“从1到N”的更高阶发展。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电动化深入、智能化演进、全方位转型的新阶段。但这时,在极致的成本控制与技术、配置同质化竞争下,我 国新能源 汽车市场竞争也从“价格战”演变为“淘汰赛”。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品牌直面“血海”竞争,部分汽车品牌深陷销量狂跌、经营不善甚至业务“停摆”的困境。业内预测,进入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淘汰赛”将进一步加速。
“淘汰赛”加剧的同时,为避免行业再陷入无序的价钱战和恶性竞争,“反内卷”的号角也在汽车行业吹响。2024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业内认为,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假如不作出改变,汽车“内卷”的后遗症势必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若依旧以低价竞争,还会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2024年,我 国新能源 车企“出海”提速,并实现了“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但也应看到,我 国新能源 车“出海”仍面临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为此,汽车界业内人士纷纷呼吁,不能只满足于产业链体系完备,还要继续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汽车才算是真正地走出国门。
张兴海认为,新能源汽车赛道到最后一定是技术创新的比拼。回望 赛力斯 的发展历程,其走过了产业配套期、微型客车发展期,智能电动车发展期三大发展阶段。一步步走来,张兴海深知造车不容易,他强调,“造车务必要从技术开始”。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 赛力斯 的研发投入合计高达94.93亿元人民币。
“未来, 赛力斯 将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坚持技术创新、成本贡献,坚持软件定义汽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用户不断提供超越预期的智能出行体验。” 赛力斯 上述责任人对记者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