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云从科技】-摘U-难、上市难!AI 2.0时代群雄环伺 求变的-四小龙-如何留在牌桌上?

查看信息来源】   1-23 15:19:10  

  财联社1月23日讯(记者付静)2025年开年,AI领域竞争升级,相比当下资本更为青睐的大模型新兴企业, 人工智能 1.0阶段曾“无限风光”的玩家们颇显昏暗。

  最近, 格灵深瞳 (688207.SH)、 云从科技-UW (688327.SH)、 云天励飞-U (688343.SH)、 奥比中光-UW (688322.SH)等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均预计去年全年归母净收入依旧出现亏损。

  视觉赛道曾一度占据AI的半壁江山,财联社记者观察到,“四小龙”中的商汤科技-W(00020.HK)、云从科技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长期面临“摘U”难题。相比之下,依图科技、旷视科技命运更为曲折,时直到今天日上市始终未果。自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AI进入2.0阶段,业界全面拥抱大模型,面对成为新焦点的“六小虎”们、持续发力的互联网大厂及众多已布局其中的传统软件厂商,“四小龙”为代表的视觉厂商积极求变。

  “‘四小龙’们是否还将留在牌桌上,决定于方向定位,和在这个方向上能不能做出核心价值给到用户。变则通,不变很有可能会被整个市场淘汰掉。不过,盈利难是海内外所有AI企业共同面临的困扰。”灵犀光年联合开创人张亮告诉财联社记者。

  昔日明星公司深陷亏损泥潭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 格灵深瞳 去年预亏1.67亿元-2.49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扩大84.87%-175.65%;云从科技去年预亏5.9亿元-6.8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归母净利为-6.43亿元;云天励飞去年预亏5亿元-5.9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扩大30.51%-54%;奥比中光去年预亏约6000万元人民币,同比减亏78.25%。

  谈及亏损原因, 格灵深瞳 称智慧金融领域产品交付延后;云天励飞提到公司对芯片持续增加投入,经营毛利未覆盖研发等投入;云从科技称,推进产品与客户结构优化调整使得业务短时间内遭受明显冲击,新签订单拓展遇阻,同时购置大量算力服务器使折旧费用同比增长。

  而据商汤科技2024中报,去年上半年其亏损24.57亿元人民币。据媒体统计,自2019年以来的五年半时间,商汤科技合计亏损492.03亿元人民币。据旷视科技IPO注册稿,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其归母净收入分别为-28.00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和-18.65亿元人民币。据媒体透露,依图科技在2017-2020年上半总亏损超过72亿元人民币。

  在同期成长起来的同赛道公司中, 格灵深瞳 的表现值得注意:2022年公司于登陆资本市场首年实现了盈利,率先成为AI计算机视觉盈利第壹股并“摘U”。不过,在上市前五年及随后的2023年, 格灵深瞳 净利均为负。

  AI企业连年亏损,常将原因归为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的投入过大。不过,云从科技方面去年三季报披露后亦曾对媒体提到,尚未盈利亦是行业竞争加剧所致。

  张亮分析,产业竞争方面主要来自几个维度,一是技术上已从1.0时代单点的技术突破演变到大模型造成的全面场景覆盖,二是市场需求已从SDK接入方式变化为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三是代差上的变化造成较大竞争压力。“本质是代际之差,1.0时代的企业是被‘打’得有点猝不及防,缺少技术和人才储蓄。”

  早在2018-2021年,国内视觉公司创业呈爆发式增长,并上演融资大戏,如今光环逐渐褪去。就在1月12日,云从科技公告,核心技术人员张岭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据了解,张岭是云从科技三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曾任公司副总裁、AI平台中心责任人。

  “以‘四小龙’为代表的视觉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这是一定的。”张亮告诉财联社记者。

  积极求变谁将留在牌桌上?

  AI2.0时代群雄环伺,当下,“四小龙”们已在积极求变。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云从科技与华为展开了战略合作,选择昇腾为主要技术路线,在其平台上开发AI大模型应用。

  前不久,依图科技总裁段爱国在一次对外演讲时表示,随着AI 2.0的引入,依图科技通过多模态自监督学习,实现了跨领域的泛化能力,使AI从“工具”进化为“智能体”。

  据商汤科技财报,去年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10.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7%,占总收入比提高至60.4%,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传统AI收入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6%。10月,商汤科技确立了AI 2.0时代的“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提出聚焦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核心业务,加速实现盈利和稳定资金流,12月3日则宣布“1+X”架构战略重组完成。

  同时,旷视科技联合开创人兼总裁印奇出任 力帆科技 (601777.SH)老总,或通过操盘上市公司实现“曲线IPO”。 力帆科技 近日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新老总将施展其在 人工智能 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与优势,探索 人工智能 与汽车工业的融合,加速推动公司 新能源 汽车业务的发展。另据媒体透露,旷视科技已在考虑未来将 机器人 业务赋能于 力帆科技

  近期依图联合开创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规模化商业落地这个课题,我们一直没解决,我认为‘四小龙’都没解决,这可能就是大伙都在探索的最大命题了。”其实,即便是受资本青睐的“六小虎”,终归也面临着商业化问题。

  张亮在采访中提到“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这样一个公式,并表示,“如果产品价值足够高,甭管是B端还是C端,模式是能够跑通的。目前已经有公司在B端的营业收入还是较为可观,所以其实不是说挣钱都特别难,现在因为处于整个AI行业的早期,不管技术还是用户接受水平都还没有非常成熟。”

  谈及未来AI领域竞争格局,张亮认为市场上留下的玩家将分为几类:一是组齐三要素做基座大模型的传统大厂,二是百川智能等抓住细分场景将垂类模型做深做透的企业,三是如DeepSeek、月之暗面等人才密度很高、具备较强算法和压缩AI算力成本技术能力的玩家,四是1.0时代真正做出转型变革的企业。

  本月IDC最新发布的研报显示,市场开始进入整合期,其中,“由于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基础模型市场将进行整合。到2029年,企业使用的80%基础模型最多由8家供货商提供。”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