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长城汽车】-财报-光鲜 -阵痛-还在 - 长城汽车哈弗H6国潮版三年未等到一次OTA

查看信息来源】   1-20 15:17:15  
长城汽车】【OTA

  从日前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 长城汽车 (601633)销量尽管落伍明显,但净收入增长却超乎预料。公告预计,2024年, 长城汽车 净收入将在124亿-13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76.6%到85.14%。

  “光鲜”的财报数据似乎表明, 长城汽车 反“内卷”策略的有效,甚至就连2025年伊始央视新闻《中国UP!》上, 长城汽车 老总魏建军也直指汽车行业问题,呼吁“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在奔跑中调整好呼吸”。

  从面上看, 长城汽车 策略并没啥问题。但在同行 “内卷”中快速升级的对照下, 长城汽车 坚持自身转型节奏的后果,却是产品力差距的逐渐浮现。

  最近,多个第叁方投诉平台均出现了哈弗H6国潮版车主的集体投诉。车主们称,自购车以来从未享受过厂家承诺的FOTA(无线固件更新)升级功能。在 长城汽车 2024年12月末集体向车主推送的OTA(汽车远程升级技术)升级中,哈弗H6仅有国潮版未在升级行列,车主们认为自己被区别对待了。

  在智能化浪潮的下半场,OTA已经成为竞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关键点。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领先地位,早在哈弗H6国潮版2021年上市之初, 长城汽车 就打出了支持整车FOTA升级的标签。然而三年时间过去,车主们仍未等到一次升级。

  其实,不止哈弗H6国潮版,哈弗OTA跟不上趟儿也被诟病已久。根据 长城汽车 的说法,哈弗H6是国内最早一批实现OTA升级的产品。但在车主们看来,这个宣传“含水量”十足,因为哈弗车主几乎长年无法收到车机和APP最新版本推送,公开承诺的永久免费升级FOTA和每年更新也并未兑现。

  对此,哈弗品牌总经理责任人曾在受访中解释称,是因为当时的技术、软硬件架构和如今的情景完全不同,体量又大,所以研发时间长。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解释反而侧面证明了 长城汽车 在着急打出智能牌的背后,实际并没有准备好。 长城汽车 的转型阵痛期,恐怕也并没有过去,只是被遮掩在了光鲜的财报数据背后。

  被遗忘的车主

  在 长城汽车 2024年末启动的哈弗SUV OTA升级名单中(9款车型),除了上市不久的二代哈弗H9外,也就只有哈弗H6国潮版与哈弗M6 PLUS两款不在升级行列。这让哈弗H6国潮版车主愤怒不已,等待多年的升级为何成了空想?

  尽管其它车型OTA升级也其实不“利索”,但哈弗H6国潮版却次次缺席,车主们在无头绪的等待中终于爆发,联合发出了维护权益声明。

  声明中提到,哈弗H6国潮版的广大车主对 长城汽车 未能履行OTA升级承诺强烈不满,认为 长城汽车 是夸大宣传。目前车机系统在使用进程中出现高德地图版本滞后、蓝牙逻辑混乱和车机个性化不足等诸多问题。

  车主赵先生反映称,为了搞清楚车辆没能升级的缘由,他联系厂家,得到的回应是硬件问题,厂家又将问题推诿给4S店,而4S店那边只是口头承诺后续会安排升级,可直到如今都没有任何本质回复,双方就这么来回 “踢皮球”,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为啥被落下的偏偏是哈弗H6国潮版?

  从售价来看,目前哈弗H6在售的车型中,哈弗H6国潮版是价格最低的系列。不同于第叁代哈弗H6,哈弗H6国潮版是基于第贰代哈弗h6重新设计有着更加年轻化的造型,主打高性价比。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正是哈弗H6国潮版迟迟未能升级的原因之一。根据公开信息,H6国潮版其实是第贰代哈弗H6的升级产品,与第叁代H6形成高低组合阵容。这也就意味着,H6国潮版的造车逻辑,还是第贰代产品思维,老款车辆的硬件架构无法满足软件功能快速升级要求而引发的。

  正如哈弗品牌相关责任人所说,当时的技术、软硬件架构和如今的情景完全不同。H6国潮版的OTA升级,远比第叁代H6困难。这也再次涉及到, 长城汽车 承诺的OTA升级是否为夸大宣传。

  即便漏洞百出,但直到今天为止,哈弗H6国潮版官方页面中仍然明确标注着,终身免费整车FOTA升级。

  “感觉自己像个冤大头。”有车主如是说。官方客服给出的回应就是“哈弗H6国潮版目前没有发布新的升级包,也无法适配其它升级包,何时升级暂无确切消息。”

  对此,截至发稿, 长城汽车 也未回复。

  有法律专家表示,对于无法进行OTA升级的车型,如果真如车主投诉的,车企宣传许诺“提供终生OTA服务”,但现实中却没有做到,就涉嫌夸大宣传,可寻求法律帮助保护自身权益。但对于那些企业未曾具体表明每年升级次数的产品,用户也无法要求企业进行产品升级。

  智驾“第壹”梯队

  哈弗的OTA事件,让人很难相信, 长城汽车 的智驾已经达到第壹梯队。

  在高阶智驾方面,除了华为余承东早年的“遥遥领先”外,几乎没有传统车企敢说智驾第壹,但魏建军却敢。

  在多个场合,魏建军均直言“长城智驾综合水平就是行业第壹” 。魏建军表示,长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发智驾,并且,十年前长城H8智驾在国内评比就获得了第壹。那些新势力车型,在十年前还没有成立呢,华为十年前还没有做这个事。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 长城汽车 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在1300人左右。华为智驾团队人数为7000人左右, 比亚迪 (01211)4000人,小鹏汽车(09868)3000人,蔚来(09866)1500人,小米(01810)1200人,刚刚发生团队变动的梦 想汽车(02015)约为800人。

  从团队规模来看, 长城汽车 已经接近头部自研智驾全面的主机厂,但从终端市场来看, 长城汽车 落地技术恐怕远没有达到。毕竟,目前考量智驾第壹梯队的标准并无准确定义,暂时可以量化的仅有数据积累和智驾使用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含“蔚小理”、智己、问界、极氪等在内的20多个汽车品牌均已推出城市NOA(导航辅助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理想与问界,也已率先推出了“车位到车位”全量推送。

  而 长城汽车 ,在2024年11月15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宣布其全场景NOA功能全国开城。这一功能包含在 长城汽车 最新一代CoffeePilotUltr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而当前搭载这一功能的车型,只有蓝山智驾版。说白了,不同于新势力品牌的全量推送,目前 长城汽车 NOA功能似乎还属于“限量版”。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 长城汽车 的蓝山智驾版在2024年的智能驾驶技术使用率达到96%,智能驾驶总里程触及2031.5万公里。

  这一数据相比鸿蒙智行突破12亿千米,理想汽车累计29.3亿公里相差甚远,即便是小米汽车,2024年智驾里程也突破1亿公里。以此为根据的话, 长城汽车 远没有摸到第壹梯队的门槛。

  而据 长城汽车 CTO透露, 长城汽车 高山系列将会推出类似蓝山的产品,坦克品牌也在进行相关工作,哈弗品牌的研发已经启动,但具体的量产时间将决定于座舱和智驾的匹配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 长城汽车 近年来在智驾研发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除了自研之外, 长城汽车 还投资了智驾公司元戎启行,也与华为开展了合作。

  2024年11月下旬,有媒体透露, 长城汽车 将采用华为智驾系统,首个采用华为智驾的车型可能会是新款坦克700 Hi4-T。尽管 长城汽车 方面火速辟谣,称对自己的智驾技术相当有底气。但在2024年6月 长城汽车 董秘回复中曾提到,“华为公司一直是 长城汽车 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已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云服务和 大数据 和出行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目前具体合作事宜还不得而知,不过在智能车载解决方案上, 长城汽车 2024年12月与华为终端云签署了合作盟友框架协议,搭载Petal Maps的 长城汽车 将逐渐在巴西和泰国等国家上线。而在这两地, 长城汽车 也对本地工厂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不同于 长安汽车 (000625)、吉利汽车(00175)选择采用华为智驾方案,长城在智驾方面显然更相信自己一些。但想要越级突围,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与代价。

  转型变数仍存

  好在,长城其实不缺钱。

  在多家国内上市车企净收入大幅下滑的同时, 长城汽车 净收入却增势明显。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 长城汽车 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收入为124亿~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60%~85.1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后净收入为94亿~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47%~106.88%。

  销量方面, 长城汽车 2024年共销售新车约123.33万辆,略高于2023年同期的122.99万辆年销量。对于销量微增、净利大涨的情景,开源证券将其归功于坦克品牌和海外业务的持续放量。

  数据显示,2024年,坦克品牌销量23.1万辆,同比增长42%。在面对以 比亚迪 方程豹为代表的竞品冲击下仍然维持稳定的销量和市场领先地位。方程豹2024年全年销量为56388辆。

  在坦克、魏牌等高端品牌发力的同时, 长城汽车 高价值车型占比持续提升,也成为业绩增长的一大助力。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20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达到31.0万台,同比增长37.1%。

  海外方面,同样增长迅速。2024年 长城汽车 海外销量达到45.3万辆,同比增长43.4%。其中 新能源 车销量达到32.2万台,同比增长22.8%。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 长城汽车 在越野、皮卡等领域拥有较高的竞争壁垒,海外业务盈利能力强,智能化以蓝山智驾版为起点,将逐步迁移到公司其它品牌车型。2025年,上述方面仍将继续贡献强劲销量。

  这时, 长城汽车 也正如魏建军所说, 长城汽车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亏损极其严峻的就适度地少销售,不亏、微亏或是利润相当高的就大力推广。

  秉持了多年的重利润战略, 长城汽车 也经得起多品牌试错的成本。但内耗的失败策略,还是对品牌造成了无形的伤害。

  与很多车企参与“价格战” 不同, 长城汽车 在2024年打出了“反价格战”的旗帜。魏建军更是屡次公开表示“价格战”对行业健康发展的伤害。

  对于长城在哈弗H6和 新能源 汽车的失利,魏建军其实不认为自己是产品、技术落伍,而归因于营销不到位。为此,魏建军屡次亲自下场直播,试图学习小米集团老总雷军的营销路线。可惜的是,雷军的成功,其实不适用于所有车企大佬,魏建军甚至一度被打上了“愤青”标签, 长城汽车 的营销效果也未有明显提升。

  魏建军打价值战的思路很清晰,但没有啥比物美价廉更能感动消费者。即便是高利润的坦克品牌,目前增速也开始放缓。相比 比亚迪 方程豹与奇瑞捷途的高增速,坦克品牌的高壁垒能坚持多久,目前尚未可知。

  翻倍的收益或许给了 长城汽车 再次冲击豪华及超豪华市场的信心,有报道称 长城汽车 内部新组建了 “长城品牌超豪车BG ”,魏建军亲自挂帅新品牌的老总。同时一份名为“自信汽车”的注册商标审查结果截图在互联网上流出,其申请人赫然正是 长城汽车

  魏建军“2025年全球年销量400万,80% 新能源 ”的豪言,对如今的 长城汽车 来说还高不可攀。毕竟,2024年, 长城汽车 只达到了123万销量, 新能源 占比40%。因此,如何转型恐怕仍然是 长城汽车 2025年的关键。在业内人士看来, 长城汽车 虽然很有危机意识,但在转型速度上,还是不够快。

  而走了多年弯路后, 长城汽车 又回到了正轨。但屡败屡战的经历在前,谁也无法保证, 长城汽车 这次的“稳定”,又能坚持多久。

繁体中文